“你呢?”
春燕一愣。
陈默的问话一下子就戳中了春燕的心事。
这是她在外头过的第一个年。
她想起去年的年关,那王建军瞅着灯笼越来越红,也没给过她几分好脸色,甚至还打骂着自己没伺候好她。
时至今日,她一想起那些事情仍旧觉得不堪回首。
如今好不容易逃了出来,虽说挣脱了魔爪,但目前确实少了个“家”。
新雁记这个临时的小“家”,也只是个各种各样有家的人凑起来的。
如今年关将至,大家都各回各家了。
而我呢?
春燕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许久,才挤出几个无可奈何的字:“我……我还没想着去哪。”
她故作轻松的笑笑:“大概就待在这里吧,楼上的房间我也住的挺暖和的。你们回家,我留下来也好看个铺子防贼。”
春燕突然觉得自己就像棵没根的草,哪有什么“过年的去处”?
陈默看着她垂下去的眼睫,心里五味杂陈。
春燕看着平时单纯能干,其实心里藏着不少不属于这个年纪该有的难处。
“要是没地方去,”陈默往前挪了半步,邀请道:“跟我回广州过年吧?”
?!
春燕猛地抬头,眼里满是错愕:“这……这哪行啊!”
她慌忙摆手,脸颊涨得通红:“我一个外姓姑娘,跟你回家里过年,街坊邻居看到了,该怎么说你?再说你家里人……”
话没说完,声音就弱了下去。
陈默又有文化,又有能力,想必也是有家境的人。自己过去怕不是只会徒增麻烦。
“嗨,这有啥好说的。”
陈默笑着摆手说道:“我家里管着宽着呢!,我妈那人最是随和,见着勤快姑娘就喜欢。再说咱们是合伙做生意的交情,带你回去过年,就说你是厂里的得力帮手,家里没人,我妈还得高兴我会照顾人呢。”
“可……”
春燕还想推辞,可刚出口就被陈默躲过了话头。
“你是不是怕我家麻烦?”
陈默看穿了她的心思,索性往柜台边一靠,说起了自家的事,“其实我家也不是啥大富大贵的人家,就是我爸以前做布料生意,攒了点钱,在老城区买了个带院子的房子。我爸常年在外打工,我妈拉扯我长大,后来我出来闯,她就跟姥姥在家种种花、做做针线,日子过得松快着呢。”
“那……那可真是巧了,叔叔阿姨也是做布的。”
“那可不?!不然我也不会干这一行!就是因为我爸我妈在这方面从小给我耳濡目染的,所以我才……你明白的。”
陈默顿了顿,想起什么似的,又补充道:“去年我回去,我妈还念叨,说厂里要是有靠谱的姑娘,让我多带回去看看,省得她总担心我一个人在外头没人照应。你要是去了,正好帮我挡挡她的念叨,也算帮我个忙,成不?”
春燕听着他说家里的事,心里的疙瘩慢慢松了些。
她想起之前陈默总是这么的关照,自己,关照身边的人,连很多事情的细枝末节都想得那么周全,从没把她和新雁记的人当外人。
这个男人总是好的离谱。
可正是这样,那点“避嫌”的顾虑,变得像根更加尖锐扎实的小刺扎在心里。
她觉得自己亏欠沉默太多了。
“我……我怕给你添麻烦。”
春燕声音低低的,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柜台的角。
陈默看着她这副为难的样子,心里又疼又好笑。
他从自己的内衬口袋里掏出张照片,递到春燕面前:“你看,这是我家院子,去年拍的。”
春燕怯生生的凑上去看。
照片上是个不大的院子,墙角种着棵老榕树,树下摆着张石桌,石桌上还放着片没绣完的布料。
“你看,我妈也爱做这些,你们俩说不定还能聊到一块儿去。”
陈默指着照片,一边回忆一边说道:“再说过年讲究个热闹,你一个人在深圳,连口热饺子都吃不上,多冷清。跟我回家,至少能吃顿热乎饭,住得也舒坦,年后咱们再一起回深圳收拾新厂房,多方便。”
春燕盯着照片上的石桌,想起小时候跟着娘包饺子的场景,眼眶忽然有点发热。
“家”这个词,她已经很久没有体会到了。
……
她的眼眶突然有点湿润。
春燕咬了咬下唇,抬头看向陈默,眼里还带着一丝犹豫:“那……你家里人真不会介意?”
“放心,有我在呢。”
陈默拍了拍胸脯,笑得坦荡,“要是我妈问起来,我就说你是我最得力的搭档,帮新雁记立了大功,带回来给她瞧瞧,让她也高兴高兴。”
春燕看着他笃定的眼神,心里最后一点顾虑终于散了。
她吸了吸鼻子,把照片递还给他,嘴角慢慢牵起个浅淡的笑容:“那……那就麻烦你了,陈掌柜。”
“什么麻烦不麻烦的。”
陈默接过照片,揣回包里,语气里带着点掩饰不住的高兴,“咱们这叫互相帮忙,你帮我挡我妈的念叨,我帮你找个过年的地儿,多划算。”
春燕被他逗笑了,之前的窘迫一扫而空,连嘴里甜丝丝的糖味,都好像更浓了些。
她又低头剥开一块酥糖,放进嘴里,甜意顺着舌尖漫到心里。
真好。
“哟,聊啥呢这么热闹?”
门外突然传来李娟爽朗的声音。
只见李娟手里举着两副红通通的春联,身后跟着小吴和曲家姐妹,每个人手里都攥着胶带、剪刀,脸上满是即将过年的喜气。
“离过年还有十天,我想着趁大家还没散,先把春联贴上,咱新雁记也沾沾年味!”
陈默笑着迎上去:“还是李娟姐想得周到,我都忘了这茬。”
“那可不!”
李娟把春联往柜台上一放,指着上面的字,“你看这上联‘生意兴隆通四海’,下联‘财源广进达三江’,多吉利!咱们今年闯过这么多坎,明年定能顺顺利利的!”
说干就干,小吴自告奋勇搬来梯子,曲朵朵拿着胶带在下面递,李娟站在凳子上比划位置,陈默则在一旁扶着梯子,怕人摔着。
起初大家还手忙脚乱——李娟刚把上联贴上,就被风刮得歪了角;
小吴递胶带时没拿稳,滚到了柜台底下;
曲琳琳笑得直不起腰,手里的剪刀差点戳到自己。
春燕站在一旁看着,忍不住也上前搭手,她踮着脚帮李娟按住春联边。
几个人折腾了好一会儿,两副春联终于端端正正贴在了门框两侧,横批“万事如意”贴在正中间,红得晃眼。
李娟拍了拍手,退后两步打量着:“完美!咱新雁记这门面,看着就有精气神!”
小吴和曲家姐妹也跟着点头,连陈默都笑着说:“是比之前亮堂多了。”
春燕站在原地,仰头望着那副红春联,眼眶忽然有点发潮。
她想起去年此时,自己还在王建军家的冷院里,连个贴春联的人都没有。
如今在新雁记这小小的铺子,竟比她过去的“家”还要暖。
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