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像一块沉重的黑色幕布,严严实实地笼罩着这座城市。街头巷尾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紧张与恐惧,仿佛空气中都弥漫着危险的气息。五年了,变态杀人分尸案的凶手陆军仍在逍遥法外,每到夜晚,市民们都早早紧闭门窗,不敢轻易外出,生怕恶魔的阴影降临到自己头上。而此刻,李茗玉,这位在警界以技术精湛、思维缜密着称的精英,站在了这场追捕行动的核心位置,她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与决心,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
清晨的阳光轻柔地洒在李茗玉的办公桌上,她正专注地梳理着过往案件资料,手机屏幕突然亮起,是凯伊发来的短信:“玉姐,临时接到任务,要去外地出趟差,等我回来。”李茗玉看着短信,微微皱了下眉,心中涌起一丝担忧,但她还是快速回复:“注意安全,等你凯旋。” 放下手机,她深吸一口气,将心思重新拉回眼前这堆积如山的案件卷宗上,她知道,凯伊和自己一样,肩负着守护正义的使命。
陆军,这个名字如今成了这座城市的噩梦。他的过往充满了谜团,曾经身为武警的他,却因不明原因被部队开除。谁也想不到,这个看似普通的男人,内心却隐藏着一个黑暗扭曲的世界。从童年时期起,陆军就表现出对破坏美好事物的病态痴迷,尤其是年轻貌美的女性,在他眼中,她们的美丽与纯真仿佛是对他内心邪恶的一种挑衅,越是完美,他就越想将其摧毁。那些血腥暴力的幻想时常在他脑海中盘旋,他常常想象着将无辜女孩囚禁在冰冷的铁笼里,用铁链紧紧束缚住她们的四肢,周围是一群冷漠的看客,而他则手持匕首,在女孩惊恐的哭喊声中,肆意地宣泄着自己内心的罪恶。
那是一个看似平常的日子,陆军锁定了他的第一个目标。他身着一身深色的便装,头戴一顶黑色的鸭舌帽,帽檐压得低低的,几乎遮住了他的眼睛。他如同一只潜伏在暗处的恶狼,悄无声息地跟踪着被害人。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他的身影若隐若现,眼神中闪烁着诡异的光芒。被害人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临近,依旧像往常一样,悠闲地走着。陆军紧紧地跟在她身后,保持着一段不远不近的距离,他的心跳加速,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内心的兴奋与紧张交织在一起。
第一现场,是一个热闹的集市,人来人往,嘈杂声不断。陆军皱了皱眉头,他觉得这里太过嘈杂,无法满足他那变态的“仪式感”。他不甘心地在集市周围徘徊了一会儿,眼神不停地扫视着周围的人群,试图找到一个更合适的机会。但熙熙攘攘的人群让他有些无从下手,他担心自己的行动会被旁人轻易察觉。于是,他只能强压下内心的欲望,继续跟踪被害人。
第二现场,是一条安静的小巷,周围的环境比较隐蔽,但陆军还是觉得不够完美。他在巷口驻足片刻,仔细观察着周围的地形和建筑。虽然小巷幽静,行人稀少,但巷子的尽头有一户人家,灯光透过窗户洒在地面上,让他担心会有路人突然经过,破坏他的计划。他在巷子里来回踱步,内心十分纠结,最终,他又一次放弃了。
终于,在第三现场,一个昏暗寂静的废弃仓库,他停下了脚步。昏暗的灯光从仓库的缝隙中透进来,洒在满是灰尘的地面上,整个仓库弥漫着一股腐朽的气息。陆军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兴奋,他觉得这里就是他要找的地方。他悄悄地靠近被害人,趁她不注意,猛地用一块事先准备好的手帕捂住了她的口鼻,手帕上浸满了迷药。被害人挣扎了几下,便软绵绵地倒在了地上。陆军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狰狞的笑容,他开始实施自己那残忍的计划。
他先是用一根粗重的铁链将被害人的四肢紧紧地捆绑起来,然后拿出一把锋利的匕首,在被害人的脸上轻轻划过,留下一道浅浅的血痕。被害人昏迷不醒,对即将到来的厄运毫无知觉。陆军看着被害人那美丽的脸庞,心中的嫉妒和愤怒愈发强烈,他举起匕首,毫不犹豫地刺向了被害人的胸口。鲜血瞬间喷涌而出,溅在了陆军的脸上和衣服上,他却毫不在意,反而发出了一阵疯狂的笑声。那笑声在空荡荡的仓库里回荡,显得格外阴森恐怖。
残忍地杀害被害人后,他没有丝毫的慌乱,反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分尸。他从口袋里拿出一把锯子,开始锯断被害人的四肢,每一下都用力地拉扯着,鲜血和碎肉飞溅。他的动作熟练而又冷酷,仿佛这一切对他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作案后,他趁着夜色迅速逃离,从此开始了长达五年的逃亡生涯。
在这漫长的五年里,陆军如同一个流窜的恶魔,足迹遍布各个城市。他的内心被一种无法遏制的邪恶力量驱使着,每到一处,都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他不仅继续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还变本加厉地挑衅警方。每到一个地方,在准备离开之前,他都会精心撰写一封信件,寄给当地的公安部门。在信中,他详细地描述自己的犯罪过程,从如何跟踪被害人,到选择作案地点的心理,再到残忍的杀人手法和分尸细节,无一遗漏。他甚至还在信中炫耀自己的武器,声称自己花八百元购买了150发子弹,字里行间充满了嚣张与狂妄,仿佛在向警方宣告他的不可一世。
陆军的疯狂行径还远不止这些。一次,他在商场里偶然看到一把发令枪,那一刻,他那扭曲的大脑中又萌生了新的罪恶念头。回到藏身之处后,他通过网络四处搜集资料,购买零件,凭借着自己的一些知识,竟然自制了九支手枪。为了试验这些枪支的威力,他毫不犹豫地将枪口对准了一个无辜的路人。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街道上行人来来往往。陆军隐藏在一个角落里,他的眼睛紧紧地盯着一个路过的年轻人。他举起手枪,手指颤抖地扣动了扳机。“砰”的一声枪响,那个年轻人倒在血泊中,痛苦地呻吟着。周围的人惊恐地尖叫起来,四处逃窜。陆军却只是冷漠地看了一眼,便转身离开,仿佛这一切与他无关。他混入慌乱的人群中,脚步匆匆,脸上没有丝毫的波澜,仿佛刚刚发生的不是一起枪击案,而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
还有一次,他与人发生口角,仅仅因为一点小事,便瞬间被心中的恶魔控制。他掏出枪,对着对方的头部扣动了扳机。对方重伤倒地,生命垂危,而他却若无其事地消失在人群中。他在逃亡的过程中,不断地变换着自己的身份和藏身之处,利用三张假身份证,在各个城市之间流窜。他凭借着自己曾经在部队中积累的一些反侦察经验,每次警方快要追踪到他的踪迹时,他总能巧妙地逃脱。他熟悉各种躲避追踪的方法,会故意制造一些假线索,误导警方的调查方向。
随着时间的推移,陆军的罪行愈发变态,令人发指。有一次,他盯上了一个认识的人,竟然要求对方与自己发生性关系。被害人以为他只是酒后胡言乱语,并未放在心上。然而,陆军却在酒精的作用下,彻底失去了理智。他双手死死地掐住被害人的脖子,眼中闪烁着疯狂的光芒,嘴里不停地说着一些不堪入耳的话。被害人拼命地挣扎着,双手用力地掰着陆军的手,但却无济于事。渐渐地,被害人的挣扎越来越微弱,最终停止了呼吸。
随后,他做出了更加令人作呕的行为,奸尸、分尸。他将被害人的尸体拖到一个偏僻的地方,用一把斧头和一把锯子,将尸体分成了若干块。他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愧疚与恐惧,仿佛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事后,他还在反思自己的作案过程,竟然觉得杀人时血液四溅太过麻烦,还想着下次要背个桶,将被害人的手割掉,把血引流到桶里,这样就能让犯罪现场更加“干净”,便于处理。每次作案后,他都会将尸体小心翼翼地掩埋,然后像一只狡猾的狐狸,藏起来观察两三天,如果没有被发现,他就会再次蠢蠢欲动,寻找下一个目标。他会在城市的角落里游荡,用那双充满欲望和邪恶的眼睛,寻找着下一个无辜的受害者。
李茗玉接手案件时,距离陆军犯下第一起罪行已经过去了整整五年。她接手后,立刻意识到这将是一场艰难的战斗。她坐在堆满资料的办公室里,灯光昏暗,气氛凝重。她仔细地翻阅着每一份文件,每一张照片,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陆军寄来的信件成了她重点研究的对象,她利用自己在技术科积累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从信件的纸质、油墨、字迹的细微特征,以及邮戳信息等多方面入手,试图找出陆军的踪迹。这一阶段,李茗玉和她的团队不眠不休,花费了整整三天时间,对过往五年间陆军寄来的十几封信件进行分析,终于从其中一封信件的特殊油墨成分,追查到了生产厂家,初步锁定了信件寄出地所在的大致区域。
她发现陆军在描述犯罪时的疯狂与扭曲,甚至还幻想吃人肉并付诸实践。她深入调查后发现,这一切或许与他在部队炊事班的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炊事班时,他就常常把宰猪想象成宰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扭曲的想法在他心中不断滋生,逐渐演变成了无法抑制的杀人冲动,他甚至将杀人当成了战胜自己胆怯心理的必要手段,这种想法越来越强烈,以至于每天吃饭、睡觉、上厕所,他的脑海中都充斥着血腥的画面。
追捕过程中,陆军的反侦察能力给警方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他通过各种非法途径获取了三张假身份证,在逃亡过程中不断变换身份,让人难以追踪。他寄给警方的信件中留下的地址真假难辨,警方一次次满怀希望地前往调查,却一次次失望而归。他就像一个幽灵,在城市的阴影中穿梭,始终让警方难以捉摸。而且,他在逃亡期间靠着抢劫、盗窃为生,每到一个地方,都会给当地带来新的治安问题。他会在深夜潜入居民家中,偷走财物,然后迅速消失在夜色中。他的存在,让每一个他所到之处的城市,都陷入了恐慌之中。
面对如此困境,李茗玉没有退缩。她深知,想要抓住这个狡猾的恶魔,必须另辟蹊径。她提出了一个创新的追踪思路,将陆军的犯罪行为、心理特征以及逃亡轨迹进行整合,构建出一个复杂的犯罪模型。通过大数据分析,结合各地警方提供的线索,筛选出陆军可能出现的区域。这一步工作,又耗费了两天时间,技术团队不断优化犯罪模型,才从海量的数据中筛选出了几个重点区域。
同时,她还注意到陆军内心孤独、渴望倾诉的特点,建议警方在媒体上发布带有挑衅性的信息,刺激陆军。陆军果然中计,在警方发布信息后的第三天,寄来了一封言辞更加激烈的信件。李茗玉带领技术团队,对这封信进行了全方位的技术分析。他们从信纸的生产批次追溯到销售渠道,又通过对字迹的深入研究,发现了陆军在书写时的一些独特习惯。经过整整两天两夜的努力,他们终于锁定了信件寄出的大致区域——离陆军户籍地60里的一座县城。
当有线索指向这座县城时,李茗玉主动请缨前往调查。她乔装打扮成普通居民,深入县城的大街小巷,与当地居民交流,收集线索。在调查过程中,她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有些居民因为害怕被报复,不愿意提供信息;有些线索看似有用,却最终被证明是误导。但李茗玉没有放弃,她凭借着自己的耐心和智慧,逐渐拨开层层迷雾。
她来到县城的一家小茶馆,像往常一样,点了一杯茶,坐在角落里,静静地观察着周围的人。这时,一个中年男人走进了茶馆,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警惕,不时地打量着周围。李茗玉注意到了他的异常,便主动与他攀谈起来。经过一番交谈,李茗玉得知这个男人曾经在附近见过一个形迹可疑的人,那人的外貌特征与陆军有些相似。李茗玉心中一喜,她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丝线索。
在接下来的三天里,李茗玉顺着这条线索,继续深入调查。她发现那个形迹可疑的人经常出没在县城的一个废弃工厂附近。李茗玉带领着警方,悄悄地对这个废弃工厂进行了包围。他们小心翼翼地靠近工厂,生怕惊动了里面的人。当他们进入工厂后,发现里面空无一人,但却有一些生活过的痕迹。李茗玉仔细地检查着周围的环境,终于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些信件,这些信件正是陆军寄给警方的那些。
李茗玉知道,陆军一定还在附近。她带领着警方,在工厂周围进行了地毯式的搜索。终于,在一个狭小昏暗的出租屋内,李茗玉发现了陆军的踪迹。那一刻,她的心跳加速,但她迅速冷静下来。她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周围的环境,制定了详细的抓捕计划。在抓捕行动中,李茗玉带领着警方,悄无声息地包围了出租屋。她紧紧握着手中的枪,眼神坚定而专注。随着一声令下,警方迅速冲进屋内。
陆军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就被警方制服。当冰冷的手铐铐上他的手腕时,他脸上的嚣张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绝望和不甘。他疯狂地挣扎着,嘴里不停地喊着:“你们抓不到我的,我是不会被你们抓住的!”但一切都是徒劳的,他最终还是被警方成功抓获。
从李茗玉接手案件到成功抓获陆军,总共过去了十五天。这十五天里,李茗玉和她的团队日夜奋战,凭借着智慧、勇气和坚持,让正义得以伸张,让这座被恐惧笼罩了五年的城市重新迎来了安宁。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李茗玉始终没有等到凯伊的短信。起初,她想着凯伊任务繁忙,无暇联系,但时间越久,她心中的不安就越强烈。
案件结束后的第三天,李茗玉再也坐不住了。她心急如焚,四处向同事打听凯伊的消息,最后终于辗转联系上了缉毒队。当得知凯伊此次任务地点是云城时,她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云城,那是毒品犯罪的重灾区,毒贩们心狠手辣、狡猾多端,每一次缉毒行动都充满了未知的危险。一想到凯伊在那样危险的地方,生死未卜,李茗玉的心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揪住。她在心中无数次地祈祷,凯伊,你一定要平安归来,我等着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