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个箭步冲过去,脚底在水泥地上擦出“嗤”的一声。
整个人像一堵墙般拦在两人面前。
没等她们反应,苏晓玥转身冲进办公室,一把拉开铁皮柜的门,抱出个锈迹斑斑的小铁箱。
她将铁箱重重摔在桌上,“啪”地一声打开。
箱盖弹起的瞬间,一张纸边微微卷起的合同露了出来,那是林宴龙亲笔签的三年合作合同。
下面还压着一张刚刚寄到的海港银行信用证,印章鲜红,编号清楚,日期正是上周。
她高高举起那份厚重的文件。
“都睁大眼睛看清楚!林先生非但没有撤资,反而还额外追加投资了整整五万港币!”
“你们看,这里盖着鲜红的合同印章,白纸黑字,清清楚楚!谁要是再敢胡乱传播谣言,动摇厂里的士气,那就是在跟特区的招商引资政策作对!后果,你们承担得起吗?”
老队长站在人群中央,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嘴唇微微颤抖。
想要辩解几句,却在苏晓玥那不容置疑的气势下,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他最终只得重重地甩了甩袖子,转身就走。
身后几个原本跟着起哄的人也悻悻地跟了上去,场面一时安静下来。
小吴依旧低着头,脸颊烧得通红。
“苏老板,我们……我们也只是听别人这么传的……没想太多,也没想给您添麻烦……”
“我懂。”
苏晓玥的语气忽然缓了下来。
但紧接着,她的声音又抬高了几分。
“正因为现在谣言四起,人心浮动,所以我宣布,绩效分红制度,从今天起,正式开始实施!谁愿意留在这条船上,和我一起干出个名堂来的,现在就来签字,按手印!”
话音刚落,女工们顿时呼啦一下全涌向了那张临时支起的签字台。
连一向沉默寡言的吴慧娟,都悄悄地挤到了最前头,伸手去接那支写着名字的笔。
整个车间瞬间充满了希望和躁动。
只有苏晓玥注意到了,在厂区外的那个路口,卫成霖的那辆黑色桑塔纳,已经停了好久。
他坐在驾驶座上,目光复杂地望着厂房方向。
直到人群散开、签字结束,车子才缓缓启动,驶离了路口。
就在苏晓玥弯下腰,仔细调试那台刚到货的锁边机时。
突然,从二楼宿舍的方向,传来一声刺耳的尖叫。
“你怎么能偷看我的东西!这本子是我的秘密!你不能碰!”
苏晓玥心头一紧,猛地站起身,三步并作两步冲上楼梯。
她推开宿舍门,一眼就看见林美瑶正站在屋子中央,双手紧紧捧着她的那个深蓝色硬皮笔记本,眼镜后的那双眼睛亮得惊人。
“这……这真的是最新的海港时装刊?”
林美瑶颤抖着手指翻动着纸页,声音都变了调。
“这些款式、色彩、面料的预测……全都准得惊人!苏晓玥,怪不得你设计的样衣总是比别人快半拍!原来你一直有这种内部资料!”
苏晓玥这才低头一看,心中猛然一惊。
秘典今天自动显示的,正是“1983到1985年全球流行风向”图表。
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趋势分析、季节色彩代码、流行廓形示意图,还有她随手画的几幅手绘图样。
整本笔记看起来就跟正规出版的时尚杂志一模一样,毫无破绽。
她迅速镇定下来,脑中灵光一闪,便随口编道:“这是……公司内部的绝密资料,严禁外传。总部每个月都会派专人送来一次,只有核心设计人员才能接触。”
“我明白!我明白!”
林美瑶立马用食指在唇前做了个“闭嘴”的手势,神情郑重,压低声音说道。
“叔叔之前就提过,你说有特别的门路,能拿到海港第一手资讯。我还半信半疑,现在亲眼看见,才真信了!”
她又低头捧着那页纸反复翻看,眼神越来越亮。
“苏晓玥,求你了,能不能……让我复印一份?就这一次!我保证,绝不外泄!”
当晚,苏晓玥坐在宿舍桌前,油灯微弱的光晕笼罩着她疲惫专注的脸。
她熬了一整夜,没合眼。
她小心翼翼地把秘典中的重点内容,一笔一划地抄写在一本普通的横格本子上。
不仅如此,她还特意找来一本旧的海港《风尚》杂志,照着封面的排版、字体、色调,亲手用彩笔画了个一模一样的假封面。
就连杂志里夹着的广告页,她也都照原样临摹了一遍。
天刚蒙蒙亮,她合上那本伪造的“内部资料”,轻轻呼出一口气。
第二天一早,她将这本伪装得毫无破绽的“杂志”递到林美瑶手中。
“给你。记住,这是内部机密,只准你看,不准外传。一旦走漏风声,我们俩都担不起责任。”
林美瑶接过来,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那本泛黄的文件册。
她全神贯注,生怕错过任何一处细节。
可她却完全没有察觉到,其中一页上的某个关键信息被刻意处理过。
那行字迹原本清晰写着“1987年卫氏资金链断裂”,却被人为模糊了最后一个字,使得“断裂”变成了难以辨认的墨团。
她翻过那一页时,眉头都没皱一下,依旧沉浸在自己对未来的盘算中。
……
“这就……是渔村的晚上?”
林美瑶裹紧身上那件厚重的军大衣,身子缩在渔船冰凉的甲板角落里。
寒风从海面呼啸而来,夹杂着咸涩的海腥味。
她今天特意去理发店烫的精致卷发,此刻早已被海风肆意吹乱,发丝凌乱地贴在脸颊和脖颈上。
她手里刚从摊贩那买来的烤红薯还冒着热气,烫得她左手换到右手,右手又赶紧换回左手。
苏晓玥站在她身旁,裹着一条旧棉布围巾,脸上却带着温暖的笑容。
她忽然抬手指向远处的海面,语气轻快:“快看!那边,亮起来了!”
海天相接的尽头,缓缓浮起一簇簇跳动的火光。
那些光点星星点点,随着波浪轻轻摇曳,忽明忽暗。
岸边的女工们正坐在矮凳上补着渔网,手里的梭子来回穿梭,嘴里哼着婉转悠扬的小调,歌声随着海风飘散。
刘小英弯着腰,一手拉着线,一手握着齐娟娟的手,耐心地教她如何用梭子穿过网眼。
吴顺强只有一条胳膊,却动作麻利地摆弄着烧烤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