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除夕,天亮得很早。
焚香沐浴,更衣梳妆完之后,姜灼就去了白马寺的桃花树下祭奠了父亲。
再回府时,太后来接姜灼去赴宴的宫车已候在了府门口。
因着前次皇家围猎群臣共酬的篝火集宴撤作了营内小聚,算起来,这还是姜灼第一次参与这种大型的宫宴。
随其他宗室女眷一起入宫,姜灼依次给太后皇后等一众后宫小主行了拜贺新年的礼。
等到繁琐的朝贺礼仪结束时,暮色也渐深。
朱红宫墙与琉璃瓦在渐次亮起的灯火映照下,宛如天上仙阙。
宫中的侍女便将姜灼引去了紫宸殿入席。
紫宸殿是今日圣上举办除夕宫宴的场所,蟠龙金柱上缠绕着新进的翠柏与红绸,流光华彩的琉璃牡丹灯高悬殿顶,数十盏烛火燃得正旺,更是将殿内照得恍如白昼。
因着还在孝期,一身素服的姜灼被安置了宴席偏僻处,但依旧可以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的龙涎香与银骨炭交织燃烧时的氤氲暖香。
不多时,身着绛纱袍,头戴通天冠的天子,缓步自御屏后行出,盛装的皇后与几位有品级的妃嫔,环佩轻摇,步态端庄,亦紧随其后。
山呼海啸般的祝颂声在宽阔的大殿中回荡,充斥着盛世气派。
宫宴很快开席。
身着绛公服的内侍与碧罗裙的宫娥们如流水般穿行于筵席之间,就着玉盘金盏将一道道珍馐美馔如流水般送上筵席。
三司之下的乐伎舞姬们也纷纷献艺。
一时之间,台上箜篌婉转,曼妙水袖抛洒,漾起香风阵阵。
席间亦是觥筹交错,笑语喧哗,恭贺与寒暄之声不绝。
姜灼更是在宫娥穿梭间,看到了秦柳云、陶桃等几位熟面孔。
秦柳云相视一笑,以作致意。
陶桃亦调皮地扮了个鬼脸。
姜灼亦一一微笑回望着致意。
也正是宴至最酣时,御座之上的天子微抬龙袖。
随侍在侧的礼监立即心领神会,尖着嗓子高唱一声:“乐止——!”
瞬时乐声骤歇,满殿寂然。
众人皆敛袂恭听圣意。
“皇五子赵翊白上前来。”
帝声沉浑,响彻玉殿。
“儿臣在。”
赵翊白闻声离席,上前见礼。
一时之间,群臣目光皆聚于赵翊白身上。
赵翊白今日穿的是正式的朝服,一身朱红绛纱袍威严端重,织金襕边暗绣着螭龙出海的云水纹样,金玉七梁冠更显得他英武不凡。
见天子突然当众问话五皇子,座中不明其意者低头间悄悄交换着视线,试图揣测圣意一二。
“你此趟北征,平西川,定羌乱,功在千秋社稷,堪为国之柱石。朕心甚慰。”
旨音朗朗,早有准备的内侍亦奉金册上前。
“着——晋封为襄王,赐九旒冕,七章服,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儿臣,谢父皇隆恩!”
赵翊白顿首,声如金玉。
席间却静了一霎,似有人在倒吸着冷气。
这个远征西北的皇子将军,这个被权贵遗忘的继承人。
就在今夜,随着一道旨意就此成为了远盛景王权势的新晋王爷,乃至新任储君人选。
“恭贺襄王殿下——!”
很快群臣间就有人反应过来,率先道出祝贺之辞。
山呼海啸般的贺声便也震梁而起:
“贺喜陛下!贺喜殿下!”
除夕岁宴,御笔朱批,金册玉印,受封新王。
一时风光无两的赵翊白从容起身,接受着四方群臣朝拜。
至此,这场除夕岁宴,也到了氛围最高潮之时。
“听闻先祖在继位前也是襄王!”
“五皇子可是本朝第二位襄王呢。”
“莫非陛下动了……”
“嘘!圣意难测!圣意难测啊!”
群臣的窃窃私语亦随之而起。
京中形势万变,伴君如伴虎,皇权荣耀亦如高空走索般凶险。
早已知晓最终胜败结局的姜灼明白,卷入皇权争斗旋涡的最中央,对赵翊白来说,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
伫立人群中央的赵翊白似乎也有感知,遥遥望向独坐偏僻角落的姜灼。
满殿烛火将这位新王双眸映得辉光闪耀,赵翊白笑意间的风流意气远比这一堂华彩更为耀眼。
算了,至少此刻的圣恩是真,此刻的繁华是真。
姜灼以茶代酒,遥遥敬了这位襄王殿下一盏。
之后就是群臣赏赐的喜庆环节。
陛下金口御令,小到宫廷菜式,绫罗绸缎,大到金玉箱匮,官职爵位,一一赐下。
座中得赏者最多,还是以王丞相门人和司马氏一党为首。
但论今夜的权势和风头,依旧无人能及赵翊白。
金银幡胜,锦绣罗帛,姜灼也得了不少,但也都是出于太后的面子。
这场盛宴直至夜深,天子困乏后才渐渐有了结束的意思。
天子既已兴尽,席中便陆续有人起身告辞,亦有官员喝得酩酊大醉,跌跌撞撞地走出大殿,嘴里却依旧还不停地说着庆贺之词。
夜间寒风凛冽,宫道幽深绵长,滴酒未沾的姜灼裹紧了风帽,向宫门口走去。
却有人斜倚宫墙,于路间拦下了步履匆匆的姜灼。
是凌恒。
看上去像是在这里等了自己很久。
“昭宁郡主孤身在京,除夕夜定然无趣得很,不如同本侯一起守岁迎新?”
凌恒穿着一身墨狐氅,眉眼间带了轻浮的笑意些微。
以公孙善之死为引,姜灼在那夜与凌恒谈心产生隔阂之后,就再也没见过他了。
此番他突然出现,邀约自己前往侯府,不知道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姜灼开口就想拒绝。
“一人的除夕也有一人的过法,侯爷不必——”
“凌侯既盛情相邀,岂能拒绝呢?”
忽有人打断姜灼的拒词。
姜灼回头望去,正是方才宴上声名显赫的赵翊白。
这是我的事,何须你来擅作主张?
姜灼忍不住瞪了他一眼。
赵翊白笑意不减地看着气鼓鼓的姜灼,紧接着又悠悠道:“只是凌侯爷若是和和昭宁郡主二人同聚,料想也是不够热闹,不如我们几人一起?”
说着,于阴影间,又走出二人来。
是赵明景和沈观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