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眼的光让她下意识地抬手遮挡。不是手机屏幕的光,而是...阳光?
柳青猛地坐起,发现自己不在熟悉的房间,而是置身于一间简陋的土木结构房屋中。粗布被褥,泥土地面,木窗棂糊着泛黄的纸。
“小妹快起来用早饭,爹今日要从衙门回来了!”一个约莫十五六岁的少年推门而入,身着古装,脑后束着发髻。
“三哥...”这个词莫名其妙地从她嘴里溜出来,仿佛她一直这么称呼对方。
“起床了”少年笑着摇头,“快些,娘蒸了黍糕。”
随着少年走出房间,柳青的脑海中突然响起一个声音:
【匠神系统激活成功】
【绑定宿主:柳青(柳小丫)】
【年代:大明嘉靖三十七年春】
【地点:杞源县】
【任务:见证龟背纹诞生,守护柳氏编织技艺,确保其被宫廷档案记录】
【系统功能:材料识别、工艺分析、历史档案查询】
半透明的系统界面突然浮现在眼前,柳青差点惊叫出声。
什么情况?她回到了明朝?还成了自己的祖先?
柳青彻底懵了。系统?这不是网络小说里才有的东西吗?
她穿越了?还是进入了某个极其真实的梦境?
眼前的院落里,几个年龄不一的男孩劈柴、挑水、编织柳条。
一位中年妇女在土灶前忙碌,炊烟袅袅。
“小丫,发什么呆?快来。”妇女招手,那应该是“娘”。
柳青条件反射地走过去,大脑还在努力处理眼前的一切。
她仔细观察那些半成期的柳编制品,粗糙但结实,是普通的农用筐篮。
“爹什么时候到?”
一个年纪稍长的青年问,他手中正在编制一个精细的小篮,柳条在他指间灵活地穿梭,是大哥。
“快了,说是晌午前能到。”母亲周氏回答。
一些记忆涌入脑海,柳青大体了解,这个家里八个孩子家境清贫但温馨。
父亲柳承宗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柳编匠人,常为官府制作些精细器物。
日头渐渐升高,接近晌午,院门外传来了脚步声和推门声。
一个身形精干的中年男子推门而入,风尘仆仆满身疲惫,脸上却带着难以掩饰的喜色。
“他爹,回来了!”周氏立刻迎上去,接过他肩上的褡裢。
“爹!”院里的男孩们也纷纷围了上去,七嘴八舌地叫着。
柳承宗笑着应了,目光在孩子们脸上扫过,最后落在站在灶房门口、显得有些局促陌生的柳青身上,眼神柔和了些,笑着招手:“小丫怎么站那么远?”
这就是她的祖先啊!柳青有些迈不开步子。
柳承宗从怀中小心取出一个油纸包,递给妻子:“路上买的蜜饯,给孩子们甜甜嘴。”
他手掌宽大,指节粗壮,一看便是长年做手艺活的人。
一包蜜饯,周氏给孩子们一人分了一个,剩下的包好放起来。
“这次运气好!在府城遇见了从京城来的采办公公!州府的老爷引荐我做的活儿,那位公公看了,甚是赏识!”
他顿了顿,环视一圈睁大眼睛的家人们,压低了声音,却压不住那份荣耀:
“公公说,万岁爷大寿在即,宫里造办处正广征天下巧匠,制作寿礼。他给了我一个名额,荐我去京师造办处试工!若是手艺能被看上,就有机会…有机会给皇上做活儿!”
柳青的心怦怦直跳。祖谱上那句“嘉靖三十七年,承宗公擢升御用监造办处”此刻,就在她眼前,拉开了序幕!
而她柳青,将亲眼见证这一切。
激动的心颤抖的手,她下意识摸了摸兜,嗯,啥都没有。没有手机,没有录音笔。怎么记录!
她现在是个六岁的小女孩,她能做什么?
院子里足足安静了半晌。
母亲周氏最先回过神来:
“他爹…去、去京城?给宫里…做活儿?”
“是啊,娘!”刚才被称为三哥的少年兴奋地脸都红了,“爹要去京城了!要给皇上做东西了!咱家要出息了!”
“三郎,小声些!”大哥虽也激动,却赶紧制止弟弟,目光警惕地望了望院墙外,“这事还没定数,莫要张扬。”
他转向父亲,语气恭敬却难掩急切,“爹,此事…稳妥吗?京城路远,那宫里…”
柳承宗摆摆手,脸上是豁出去的笃定:
“稳妥!那公公亲笔写了荐书,盖了私印。路引官府也会帮着办。这是天大的机缘,拼了命也要试一试!”
他看向妻儿,眼神灼灼,“若是成了,咱们家…就不一样了。”
周氏嘴唇动了动,最终没说什么,只是默默转身,用围裙擦了擦眼角,继续去弄那锅黍糕,只是手微微有些发抖。
柳青的压抑住激动的心情,信息量太大,她需要时间消化。
“都别愣着了,先吃饭。”周氏端着一盆热气腾腾的黍糕走过来,招呼孩子们。
哥哥们这才从巨大的冲击中回过神,纷纷帮忙搬凳子、拿碗筷。
院子中央摆开一张旧木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黍糕粗糙微甜,配着一碗看不出内容的菜羹,这就是他们的早饭。
柳青望着激动忐忑兴奋的一家人,有些头疼自己现在的身份。
脑海中的声音再次响起。
【新手礼包已开启:获得初级材料洞察、基础编织原理入门】。
柳青下意识问“这些我都会,能不能给点别的?”
没有任何回应。
柳青想,难道是个初级系统,功能简单,不会对话?
初级材料洞察,基础编织原理,这些都是撂下的活了,有什么用呢?
然而很快她发现,对于《柳编百样图》纹样,她记忆里仅仅存了一个名字,至于怎么编织,脑子空白一片,不仅如此,她捡起地上的一根柳条拿在手里,得心应手的感觉也不见了!
怎么会这样?这是对她一次又一次食言,没有静下心来学编柳降下的惩罚,还是对她挖掘纹样的奖赏,让她回来跟老祖宗从头开始学?
一天下来,柳青除了看哥哥们干活就是帮忙捡柳条,思考的时间都没有。
晚饭后,柳家的气氛依旧被父亲带来的消息所笼罩,兴奋与不安交织。
母亲收拾着碗筷,眉头微蹙,显然在担忧京师路途遥远,宫廷深似海。哥哥们则围坐在父亲身边,闹闹穰穰地问着关于京城和皇宫的种种想象。
柳承宗耐心解答着,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但偶尔也会流露出一丝凝重。给皇帝做活儿,是天大的荣耀,也是天大的压力,一步踏错,后果不堪设想。
柳青默默坐在稍远些的小凳上,看着是发呆,其实是研究脑海中的【匠神系统】。
系统任务她也想明白了,得干。
她心念微动,尝试“打开”那个所谓的【历史档案查询】功能。
眼前瞬间展开一个半透明的界面,类似一个古老的卷宗柜,但大部分抽屉都灰暗着,标注着“权限不足”或“年代未解锁”。
唯一亮着的标签是“相关人物-柳承宗”,她集中精神“点”开。
里面只有寥寥几条信息:
【柳承宗,杞源县匠户,善柳编。】
【嘉靖三十七年,得荐入京,试工造办处。】
【……检索中……宫廷记录缺失……】
果然!关于父亲和龟背纹的确切宫廷记录,在这里也是缺失状态!这与她现代遇到的困境一模一样。系统的这个功能似乎严重受限,更像是一个提示,而非答案库。
它指明了任务目标,确保被记录,但如何实现,需要柳青自己摸索。
柳青又将目光投向柳承宗身边那些从府城带回来的、备受称赞的样品上。心念再动,【材料识别】功能无声启动。
【物品:柳编提盒】
【材料:三年生垂柳条,韧性佳,处理手法:去皮、晾晒、蒸煮定型。】
【工艺:斜纹十字编法,收口处采用绞边加固。整体结构稳固,做工精细。评价:良品。无特殊纹样创新。】
【物品:竹篾衬里茶箩】
【材料:淡竹篾,衬细麻布。】
【工艺:六角孔编法,孔距均匀。评价:中品。常见实用器。】
柳承宗抚摸着那件最好的提盒,对围着的儿子们说道:
“府城老爷和那位公公是赏识我的手艺,可你们要知道,京城能人辈出,造办处更是汇聚了天下顶尖的匠人。单是这手扎实的常规活儿,到了那里恐怕还不够出挑”
他脸上喜色褪去,换上的是匠人对技艺的严格审视和对未来的忧虑:
“万寿节献礼,须得既有巧思,又有吉祥寓意,方能入得上眼。我这一路都在琢磨,该做个什么新样式、新纹样才好……”
哥哥们闻言,也安静下来,跟着一起发愁。吉祥寓意?新纹样?谈何容易。
九岁的柳七郎问出了柳青的:“那爹爹想到了吗?”
柳承宗说:“想是想到了几个,我正在斟酌……”
他在家只歇了两日,便再次收拾行囊。这次的目的地,是遥远的京城。
临行前夜,油灯如豆。柳承宗将七个儿子并小女儿叫到跟前,他声音低沉,“此次前去,是机遇,更是险途。造办处能人多,我这点手艺,未必能入上眼。但既得此机缘,总要奋力一搏。”
周氏在一旁默默检查行李,既为丈夫可能得的荣耀,更为前路的未知与风险。
“家中诸事,老大多看顾,老二帮你娘,其余人各司其职,不可懈怠,更不可惹是生非。”柳承宗逐一吩咐每个孩子,“咱柳家凭手艺吃饭,脚踏实地是根本。”
“爹,您放心!”大哥柳松沉稳答应,已有少年老成的担当。
柳承宗目光落在柳青身上:“小丫,爹不在,要听娘和哥哥的话。”
柳青仰着头,看着这位对前途忐忑的先祖,鬼使神差地冒出一句:“爹,乌龟…乌龟背很硬,很长寿…”
她的话有些没头没脑,几个哥哥都笑了,柳青抿住嘴,有些怔怔,这是她要说的,还是原本的柳小丫说的?
柳承宗也微微一怔,像是被触动了什么,他摸摸柳青的头:“嗯,龟寿延年,是好意头。爹记住了。”
第二天一大早,柳承宗背着装满工具和几件得意作品的褡裢,身影消失在晨雾缭绕的驿道尽头。
日子仿佛又恢复了平静,但柳家院落里的气氛却悄然不同了。哥哥们干活更加卖力,母亲眉间总带着一丝挥不去的忧思。柳青则开始有意无意地往堆放材料和半成品的地方凑。
【初级材料洞察启动:三年生河畔垂柳,韧性佳,需再浸泡半日。】
【基础编织原理入门:此经纬编法可加强结构稳定性,但耗料增三成。】
系统提示在她观察哥哥们干活时时不时跳出。她尝试着伸出小手,拿起一根削好的柳条,一股熟悉的触感透过指尖传来。
柳青咬咬嘴唇,看来也不是全都忘了,第一天可能是身体没有适应。
“小妹,小心刺着手。”柳桂见她摆弄柳条,温和地提醒。
“二哥,这样…会不会更紧?”柳青尝试交错,本该灵巧的双手,现在又小又笨拙。
柳桂起初不以为意,看着看着,眼神却认真起来:
“咦?这般交叉…似乎确实更吃劲些?”他接过柳条,自己试了试,眼中露出惊奇,“小丫,你从哪儿看来的?”
柳青眨眨眼:“看…看爹以前弄过…”她把功劳推给不在场的父亲。
柳桂不疑有他,啧啧称奇:“爹的法子果然巧妙。”
另一边,柳承宗历经半月跋涉,终于风尘仆仆抵达京城。高大的城墙、熙攘的人流、威严的皇城,无不让他这小镇匠人感到目眩神迷与深深敬畏。
几经周折,他找到了位于皇城西北角的御用监造办处。
高墙大院,门禁森严。通传、验看荐书、核对身份…一道道程序繁琐而严格,守门的番役眼神倨傲,让柳承宗倍感压力。
终于被引入其内,只见偌大工坊内,分区明确,玉石作、金银作、漆作、木作、绣作…等等,工匠如云,各司其职,气氛肃穆,只闻工具声响与偶尔的低语。空气中弥漫着各种材质的气息。
他被引至一处偏院,这里是专门处理柳草藤篾等材料的编织作。管事太监是个面皮白净、眼神精明的中年人,姓王。王太监上下打量着衣着朴素、难掩局促的柳承宗,慢条斯理声音拖长:“哟,就是从柳韵州府荐来的那个…柳匠人?”
“正是小人。”柳承宗躬身回答,小心翼翼地从褡裢里取出几件提前备好的作品,一个精巧的多层食盒,一个透雕纹样的灯罩,一个仿竹节形态的笔筒。
王太监漫不经心地瞥了一眼,原本淡漠的眼神微微一动。
他拿起那盏灯罩,对着光仔细看了看那交错而不断、均匀细密的镂空纹样,手指摩挲着光滑无毛刺的接口。
“手艺…倒还算扎实。”王太监语气缓和了些,“既是李公公荐来的,便留下试试吧。规矩都懂吗?”
“请公公指点。”
“一,宫里图样规制是顶天的,不得擅自更改;二,用料用工皆有定数,不得靡费;三,手脚干净,不得夹带;四,不得打探、妄议;五,交办的活儿,按期按质完成,延误了…”王太监冷哼一声,未尽之意让人心寒。
柳承宗连连应喏,手心沁出冷汗。
他被分派了一个狭窄的铺位,领了身份腰牌和一套粗布工服,开始了在造办处的战战兢兢的日子。初始分配给他的活计,多是些边角辅助的活,或是按照既定图样制作些普通器物。
他埋头苦干,一丝不苟,手艺沉稳扎实,渐渐也让一些原本轻视他的匠役稍稍改观。
但他心中始终记挂着那荐举太监和李公公隐约提过的“万寿节贡品”之事。那才是他真正的机会。
一日,王太监忽然召集编织作的几位好手,包括刚来不久却已显露出众手艺的柳承宗。
“上头传话了,万岁爷万寿节,各作都要拿出真本事来。”王太监扫视众人,“咱们编织作,也不能落了后。要造些既精巧又寓意吉祥的物件。你们都说说,有什么好想法?”
几位老匠人纷纷开口,或提编福寿字样,或提仿仙桃灵芝等祥瑞形态。
柳承宗站在末尾,躬身道:“王公公,小人…小人有个浅见。”
“讲。”
“灵龟献寿,乃传统祥瑞。可否以细密柳条或藤丝,仿灵龟甲纹,编织器皿?其纹六角连绵,寓意万寿无疆,结构亦坚固巧妙。”
“龟甲纹?”王太监眯起眼,“编得出?”
“小人…愿试造一件,请公公过目。”柳承宗心跳如鼓。这个念头在他心中盘旋已久,此刻说出,竟有种豁出去的冲动。
王太监打量他片刻,略一沉吟:“倒是个新巧主意。允你试制一件灯笼罩,纹样就按你说的龟背纹,要精巧,要吉祥,工期…五日。”
“是!谢公公!”柳承宗强压激动,躬身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