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令宜将自己的想法跟章奇沟通了一番,章奇立马明白了她的意思。
不过,章奇还是很好心地提醒了她一句,“明老板,这食肆里几乎没有人做什么你做的高一点的凳子和桌子,你真的要这样做吗?”
明令宜心里小声嘀咕了一句,就是因为这些人没有尝试过,所以才不知道坐高一点,可比矮一点舒服得可不止是一星半点。
她自己吃饭都喜欢坐在后院里的石桌上,看不就是因为那石桌要比铺子里的这些矮桌高上许多吗?
坐在高凳上,她饭都能多吃两碗呢!
“嗯,就先这样吧,我觉得应该会不错。”明令宜说,“若是大家真不习惯的话,我再换回来。”
章奇听她这么说,也不再劝说。毕竟这是明令宜的铺子,一切就应该按照她的想法布置。
铺子修缮改造还需要好几日的时间,明令宜在食肆外面张贴了一张告示。
歇业当然是不可能的。
清明节正好是踏青的时候,一帮闲不住的少男少女们都要相约曲江附近,去乐游原之类的地方游玩。
既然是游玩,怎么能少得了吃饭呢?
明令宜准备带着小春跟师明月两人去摆摊。
这种时候,那些少男少女们的荷包都可胀鼓鼓呢,绝不会缺银子花。
何况,她上个月便从农户手中订了不少鸡鸭蛋,鸭蛋全都被做成了咸鸭蛋。
现在正好可以做咸蛋黄豆沙青团。
青团的制作很简单,明令宜先将咸蛋黄送进炉子里烤熟,然后炒了一锅甜滋滋的豆沙,细腻中又因为加了饴糖而变得有些延展性,小春在一旁趁着热乎的时候,都吃了两大口。
“不觉得腻吗?”明令宜笑眯眯问。
小春摇头像是拨浪鼓,“小姐做的什么都很好吃!这豆沙吃着跟外面卖的豆沙炊饼也完全不一样呢。”
明令宜莞尔,她也吃过外面的豆沙炊饼,想来一般人不喜欢在这上面下多少功夫,只需要里面的馅料是红豆研磨的豆沙就行。但明令宜在做吃食上,就分外精细。
这红豆她在蒸熟后,让小春用石磨研磨了三次,这才作罢。
多次研磨,能让豆沙变得更加细腻,再加饴糖炒制出来后,口感自然跟外面的大不一样。
就连一向不好口腹之欲的师明月,也不由惊喜极了看向明令宜,她觉得这是自己吃过最好吃的红豆沙。
先前明令宜将她买下来的时候,她从没想过自家小姐原来是开食肆的,而且手艺这般好。她以为卖身为奴是吃苦的,谁能想到这段时日,感觉吃得比从前还好。
只因为明令宜的手艺实在是太好,她每一顿饭都忍不住多吃两口。
师明月总觉得自己来了明家食肆后,都长了不少肉。
青团除了馅料很重要之外,青团皮也很重要。
虽然都是用糯米研磨成粉做的皮,但吃进嘴里能不能感觉到弹性和韧劲儿,就需要一点手法。
这青团面皮想要能吃出来“拉丝”有嚼劲儿的这种口感,就需要像是“打糍粑”一样,来回打这糯米研磨成粉做出来的面团子。
所幸在明令宜的铺子里,不论是小春还是师明月,两人都很有手劲儿。
她将“打糍粑”的事就交给两人,自己则是将豆沙分成小份,每一份都包裹起来一颗咸蛋黄。
等到小春和师明月那边将染了艾草汁的糯米团子“打”好后,分成小剂子,然后再将之前的豆沙和咸蛋黄的内馅包裹起来,放入蒸笼里。
除了这样的咸口,明令宜还做了不少传统的甜口口味的青团,分批放进蒸笼里。
既然有吃食,那也需要饮子才行。
清明时节,天气还不炎热,不需要冷饮,做些不同口味的热乎的饮子或者常温的,应该都行。
明令宜做饮子也做了两种不同的口味。
一种是用牛乳做的,自打天气暖和起来后,她就喜欢用绿茶放进牛乳中,这样的味道喝起来会让人觉得更加清爽一点。除了加入绿茶之外,明令宜尝试过不少别的东西放进牛乳中,最近她发现在牛乳中放入薄荷叶,那味道也很不错。
所以,这一次明令宜出门,还带上了食肆里研发出来的新品饮子——薄荷牛乳。
另外一种,便是莲子羹。
这种东西街上卖得也很多,不过,明令宜家的莲子羹又有些不同。她的莲子羹里,像是之前做的牛乳鸡蛋醪糟一样,可以放很多小料。像是山楂,芝麻,花生碎,还有各式各样的果脯,装在小碗里,那模样看起来就很有食欲。
除了放上食物之外,明令宜还重新买了一张招子,在上面自己写上了“明家食肆”四个大字。
因为是写在招子上,她更加随性一点,却比之前写在木牌上的菜单看起来要飘逸很多,也锋利很多。
就这样,明令宜带着小春和师明月,推着小车,便朝着乐游原的方向走去。
今年的清明前已经下过了两场雨,等到清明这一日,倒是春风和煦,阳光都变得温柔。
明令宜在乐游原的一座寺庙门口处摆上了摊子。
她选的这个位置挺好,头顶着一棵巨大的梨花树。
现在正好是梨花盛开的季节,不过因为前两日的雨水和春风,在地上已经落下了一层雪白的梨花花瓣。
明令宜的小摊在这位置,不仅风景很好,而且头顶着这么一棵看起来说不定都有好几十年的老梨花树,还能遮阳。
小春和师明月都是手脚利索的人,还不等明令宜动手,两人就已经将摊子支棱出去。
两种不同的饮子也摆放了出去。
明令宜在小推车下面还放了简易轻便的折叠桌椅,这是她请章奇做的,摆摊的时候带出来就很方便。
李砚今日也终于能出宫了。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他父皇解了他的禁足,不过原因不重要,结果才是最重要的。他都已经好些时日没见到娘亲,也不知道现在娘亲如何了,父皇有没有为难她。
一想到这里,小太子就忙不迭出了宫。
程毅也被放了回去,现在太子殿下出宫,也没有再避开他,他也紧跟了上去。
李昀在书房听见李砚已经离宫的消息后,盯着手里的那道奏折,半天都没有看进去一个字。
他当然是不想解了李砚的禁足,但是那日在路上,明令宜的话却让他不得不放人。
他可以不顾李砚的心情,将人拘在东宫听学,但没办法不顾明令宜的心情,让她见不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