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林文胜已经上了两年学,今年好像是十一了,应该学四书了,就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而这些书一本要好几两银子,小山可能就是想把书拿给文胜,让他抄下来,这样就不用买书了。
家里的笔墨轮不到小山用,他是不可能会写字的。
借了书,林文胜就能将更多的知识教给他,他们这两人也算是,合作共赢?
“你也想读书?”
小山猛的抬头,眼里好像都有了光,“奶,我想!”
惠心:“家里哪有银子让你读书?供了你我爹还怎么考秀才?”
何氏拉了一下女儿,但话都说完了。
须宁眼一厉:“老娘问话什么时候轮到你一个丫头片子插嘴了!”
惠心被吓得直往何氏身后躲,何氏生怕婆婆连她也骂,那是一声也不敢出,比鹌鹑还老实。
大房二房的人全都噤若寒蝉。
“小山,你也知道,你三叔每考一回试家里就要拿出一大笔银子,咱家,可供不起两个读书人了。”
大房一家全都沉默了,家里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他们兄弟三个里,老三是最会读书的,这才举一家之力供老三读书。
如今,老三已是童生,说不定再考一次就能中秀才,娘没道理放弃老三再供小山读书,小山,小山可怎么办哪?
明明他那么聪明,文胜一教他就能记住,连老三都没有他那样的脑子,偏偏他却连读书的资格都没有。
老大不甘心,很不甘心!
“娘,孩子喜欢念书,他可会念书了,您就,您就让他去读吧,大不了我们两口子多干活,有时间我就去开荒地,我们少吃饭……”
“奶,我也少吃饭,我力气大,等地里没活了我就去县里给人扛大包,总能挣够老二的束修的。”
“娘,以后家里人的衣服都我洗了,家务我全包,我还能再多养几只鸡,下了蛋我们一个也不吃都留着换铜板,您可怜可怜小山吧。”
何氏急了,若是小山真的去念书,那夫君还如何在家里拿银子?
“可是,赚来的银子不是该先给夫君去科举吗?”
意思是既然你们还能努力干活赚银子,那也是该优先给老三,而不是给一个才识几个字的小山。
大房二房齐齐变了脸色,大房甚至恨不得刚才的话没说过。
因为,很快他们的娘就要看着他们努力赚银子了。
须宁狠狠地瞪了何氏一眼,“这里有你说话的份儿吗你个懒婆娘!
嫁进来这么久一文钱也没赚过,还敢在这儿指手画脚,中午的饭你别吃了!”
何氏:……该死的老虔婆!
心里骂人,何氏面上可不敢显露半分。
不吃就不吃家里还有点儿点心呢,反正她是饿不着的。
须宁又看向小山:“你三叔因为是童生去做书铺的掌柜一个月能挣一两银子。
我可以供你读书,但机会只有一次,你的成绩若是班里最优的,那你就可以一直读,直到你参加童生试。
考得中你就继续上,考不中以后就和你三叔一样,去城里找份合适的活计,挣的银子一分不差全给我上交,你可愿意?”
听到能读书,小山激动的话都说不出来了,“奶,我愿意,我愿意!您让我干啥我就干啥,只要能让我读书!”
老大一时激动,咚一下给老娘跪下了,“娘,我,我吃完饭就去山脚下开荒,我肯定好好干,多多种粮食,多谢娘,多谢娘啊。”
大虎乐得抱着自己的弟弟哭,“小山,你也能读书了!”
二房也跟着大房一家高兴,只有三房一家三口脸色异样的难看。
“跪什么跪,赶紧吃完饭给老娘滚去开荒。”
“哦哦哦,娘别生气,我马上去吃饭,吃完我就去干活。”
一大家子唰一下窜到厨房,坐好,等着老太太分饭。
须宁叹了口气,她这么大个干部还得伺候儿孙盛饭,真真是无语子。
先给自己盛了一大碗白米饭,再给其他人盛二米饭。
一大家子没想到今天吃的这么好,竟然有肉。
盛好饭了,依然还在眼巴眼望的看着亲娘。
须宁突然想起,家里要是吃肉原主还要负责分肉的……
“看什么看,我真是欠你们的!
吃了老娘的肉都给老娘好好干活,还有你们几个小的,下午多给我弄些野菜回来,挖不到野菜就给我捡柴禾。”
说完,开始一片一片儿的分肉,张氏肉切的极薄,这给她增加了不少的工作量,一双筷子在盆里挑肉,然后一人一片地分,可累死老娘了!
肉分的很公平,三房的两人一人一片儿,剩下的平分。
反正何氏不在,俩孩子受了气也只能受着!
一大家子也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对,反正老三不在,他们娘有些不正常也是正常的。
分完,须宁坐到自己的位置上,“行了,吃吧。”
老三家的小四儿看着别人碗里的肉,再看看自己碗里的,眼珠子骨碌骨碌转,凭啥啊,以前有好吃的奶都是多给他们一家的,今天怎么就少了?
他大嘴一张嗷一下就哭了起来,“奶偏心,我怎么就一片肉?”
“不吃给老娘滚,一片也不给你!”
小四儿的哭声嘎一下就停了!
那不行,那可是肉,娘吃不到已经很吃亏了,他可不能学他娘,于是他端起碗就赶紧扒饭。
须宁瞪了冯小四儿一眼,“下回谁敢在饭桌上哭,老娘打不死他的!”
一大家子齐齐闷头干饭,跟猪拱食似的,吃的那叫一个香,搞得须宁也加快了吃饭的速度,没法子,吃的稍微慢一点连盆里的土豆都能被抢完了。
吃过饭,须宁把张氏叫到了自己屋里,“这些布先给小山做一身新衣服,去学堂怎么也得穿的体面些。”
“哎哎,好的娘,我马上就做。”
昨儿娘刚和老三家的要了半两银,今日买了那多的东西,银子肯定也早就花光了,那家里哪有银子给孩子交束修?
娘不会要卖地吧?
镇上的束修一年要一两半银,家里的地仅仅够一家子嚼用,有时为了凑老三的笔墨钱,家里还会卖一些粮,那样一家子就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