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文刚拍了拍手,示意大家安静,又举起一个红封。
“乔安同志为咱们公社争了光,这是公社奖励她的一百元。”
“嚯——”
人群里交头接耳,这是他们第一次明白,原来读书是可以挣钱的。
一百元对于他们来说,都不知要攒几年。
而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收到消息的纺织厂和机械厂接连派了人来,每个厂长都奖励了乔安一百元。
若不是乔安拦着,他们还想在厂子里办个奖励大会,要好好传扬乔安的事迹。
又过了两日,县里、市里都有领导来了红旗大队,乔安拿奖励都拿得手软。
不要说各种票据,单单是现金就有整整八百元,这笔钱在这个年代可不是小数目。
为此王铁山愁得睡觉都睡不踏实,乔安作为红旗大队的知青,按理来说大队部应该也奖励一笔。
更何况,如今红旗大队能有这么好的日子,多亏了人家乔知青。
可这次大队的知青加上社员共考上了十一个人,若都奖励下去,大队可真有点遭不住。
王桂花真是烦死了身边人,翻来翻去让她都睡不好觉。
“大半夜不睡觉,你琢磨啥呢?”
“哎…你说大队部若是奖励乔丫头二十块钱,是不是有点太不讲良心了。”
“嘿——”说起这个王桂花可不困了,“你这个老头子心挺黑啊,你哪怕不给一百,五十也行啊,就给人家闺女二十块钱,你不心亏的慌。”
“小点声”,王铁山坐起身抽了两口烟袋锅,深深叹了口气,“你是没看到王大强家的情况,二丫多出息的孩子,考上了学却上不起,今儿差点就把那张通知书给烧了。
我是想着大队部给每个考上的人都奖励二十块,起码不至于连学校的门槛都迈不进去。”
“不对啊…我可是听乔丫头说了,上大学国家不收钱,叫那个…免费培养人才。”
王铁山磕了磕烟袋锅,哼了一声,“你想的倒是简单,来回的车票不是钱,进了城哪里像咱们乡下,吃的用的是不是得用钱。”
王桂花躺在炕上也跟着叹了口气,“你说的对,不能让孩子考上了却摸不着学校的门槛,这个钱该给…”
当乔安收到王铁山给的红封时,有些哭笑不得,不过她并没有推辞。
她听说了大队长给每个准大学生都发了红封,虽然她熟知剧情,知道国家会给贫困学生发放生活补贴,但她并没有说出来。
她希望这个红封能让每个走出红旗大队的人,未来都能想起有这么一个地方曾助力过他们。
就在胡卫国提前离开去学校报道的时候,属于乔安的那份录取通知书终于到了,而且一来就是三张。
不仅录取通知书到了,就连来接她去入学的人也来了。
乔安看着端坐在自己面前的三个人,有些尴尬的捏了捏手指,这是啥情况?
先说话的是个穿灰布中山装的男人,胸袋别着支钢笔,“乔安同志你好,我是青大招生办的沈筠…”
不等他话说完,紧挨着他戴眼镜的男人递上自己的证件,“同志好,京市大学,张启明,我们校领导特意让我跑这一趟。”
沈筠眼疾手快,先从帆布包里掏出本《青大校刊》递了过去,“乔安同学,你看我们青大的物理系,今年刚引进了新的实验设备,毕业分配都是往国家重点研究院送。
你这个满分成绩,只要去了我们青大就能进尖子班!”
张启明立刻接上话,“乔安同学,我们京市大学就在首都,图书馆藏书全国第一,还能经常听院士讲座。
你要是学文学,我们系里最知名的学者亲自教你!”
乔安看看沈筠又看看张启明,最后把目光放在了一直沉默不语的人身上。
朔城没急着掏东西,而是站起身理了理军装,对着乔安先行了一个军礼。
男子不过二十岁出头,皮肤是健康的小麦色,眉骨利落,眼尾微微上扬,眼睛亮的像天上的太阳。
乔安承认自己是个肤浅的人,这位年轻的军人干部真的挺养眼。
被打量的朔城紧张的咽了口口水,他想起来之前教授交代的话。
“小姑娘年纪小,肯定喜欢年轻好看的,到了那不管是用什么手段,都要完成任务,必须把人拐来咱们学院!”
“姑娘…不是,同志,国家科技大学专搞技术攻关,现在国家缺的就是你这样人才。
只要…只要你来了我们学院,明年…不——今年你就能参与大项目,为国家造武器!”
沈筠低着头翻看青大的校刊,张启明也左顾右看使劲憋着笑。
毛头小子办事就是不牢靠,连话都说不明白,再说了为国家造武器是学生能干的事?真是忽悠人都忽悠不明白。
沈筠又从帆布包里掏出个军绿色的搪瓷缸,上面印着“青大”的字样,“乔安同学,这是我们学校的纪念缸,你先拿着。
我们青大有国家补贴,吃饭不用愁,冬天还有暖气,比家里暖和多了,你再考虑考虑。”
看着那个搪瓷缸,张启明差点笑出声,拿个破缸子就想把人拐回去,哪来那么容易的事。
他从衣服兜里掏出一沓票据,神色骄傲的道:“我们京市大学最看重人才,只要乔同学来了我们学院,这些票据都是乔同学的,而且每个月还给三十八元的补贴。”
“张启明你有没有意思?乔同学这么难得的理工苗子,你非往你们学院拐什么?”
呦呦呦…破防了,又有人破防了!
“乔同学想进修物理,我们京市大学也有,而且不比你们青大差。”
“你……”
乔安看着都快打起来的两个人有些不知所措,自己有这么重要吗?她要不要去拦一下。
还不等她有所行动,一张纸放在了自己面前。
“乔安同志,这是临行前我们校长让我转交给你的亲笔信。”
正在打嘴仗的两个人听到朔城的声音停了下来,一起看了过去。
洁白的纸上只有力透纸背的五个大字:“国家需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