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朝堂总是容易身不由己,与其千防万防,不如换个环境。
再说了如果乔庭玉这个身份“病死”了,那她这张脸最好还是少在王城晃悠,免得被人认出来,到时候就凉凉了。
欺君罔上,罪也不轻。
乔里练了一会儿武之后,就到午饭时间了。
太子殿下那边有燕归做这个中间人,乔里也不想过多的接触。
反正太子殿下足够信任燕归,燕归缺心眼好忽悠,可太子和太子身边的那些谋士可没燕归这么缺心眼儿。
乔里这边已经用起了午膳,燕归这边,从乔府出来之后燕归先回了荣国公府将乔里送给他的字画放进自己的私库里妥善保存,燕归还特意做了多重的保护。
妥善保管好字画,燕归又在荣国公府用了午膳,这才去了东宫,他得把乔庭玉在太子殿下这边挂上号,让太子殿下帮他罩着乔庭玉。
不然其他皇子跑去打扰乔庭玉养病的话,就不妙了。
听说燕归要去东宫,燕熹也缠着要去。
这十几天自家哥哥天天都去红袖招,就是不同意带着她去。
她心里那个羡慕嫉妒的呀,简直恨不得立刻就得到太子哥哥的允许,然后跑去王城的花楼里逛个遍!
燕归自然不乐意带着燕熹去东宫,他是去谈正事儿,燕熹跟着去干嘛。
但是在燕熹的一再要求,亲娘又发话之后,燕归才勉为其难的同意了带着燕熹去东宫,但是要求燕熹去了要乖乖的。
燕熹自然是满口答应,只要带她去,现在说什么她都会满口答应,到时候能不能做到,那就不确定了。
毕竟,她不想的,但是她的身体有自己的想法。
到时候做不到就是身不由己的错。
燕归到底还是太嫩了,他上辈子死的时候,燕熹已经嫁给了太子,成为了太子妃。
每天忙着打理东宫的一应事物,已经是一个稳妥人了,一点也不像现在这么欢脱。
所以一时半会的燕归还挺相信燕熹的保证的。
就是不知道等一会儿,他还能不能这么相信了。
因为燕熹要一起去,那就必须得用上马车了。
门房的人帮忙套好了雕刻着荣国公府花纹的马车,已经侯在了荣国公府大门外了。
王城的冬天就是反复无常,午膳的时候雪明明已经停了,这会儿倒是又下了起来。
燕归撑着一把伞打在燕熹头上,防止燕熹淋到雪,至于他自己,他倒是并不在意。
男子汉大丈夫的,淋点雪什么的有什么关系,再说了他身体好,就算淋雪也不会有什么事。
燕熹对于撑在她头顶的伞颇为不待见,总是时不时的走快一些或者走慢一些暴露在风雪中。
被兄长教育了,才稍微乖一点,但是还是将手伸出伞外,去接雪玩儿。
燕归完全是无可奈何状态,有啥办法呢,自己的妹妹当然得宠着,虽然皮是皮了点,但是本质上还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小姑娘而已。
燕归觉得如果他有女儿的话,肯定会是一个宠女儿的爹,别问他怎么肯定的,就是一种感觉。
不过他这辈子能不能有媳妇儿都难说,就更别说有女儿了。
突然觉得有点心酸是怎么回事?
将这些乱七八糟的思绪收回来的时候,人已经走到了荣国公府外,马车已经准备就绪,燕归先撑着伞让燕熹先上了马车,然后自己再收了伞才上了马车。
马车里已经烧了炭火,帘子围得严严实实所以也不冷。
燕归上车之后就发现燕熹脸上时不时露出一些特别奇怪的笑容,时不时的就痴痴笑个两声,如果不是面前的人是他亲妹妹,燕归恐怕都要觉得这是个疯子。
时不时痴痴笑什么的,换个胆子小的早已经吓出什么毛病来了。
燕熹在笑什么燕归不懂,如果换个现代的女孩子在这里,就能看出燕熹满脸姨母笑,这种笑容一般多出现于嗑cp的时候,但是燕熹这种情况的话肯定就不是嗑cp,而是想到什么美事了。
马车从荣国公府到东宫行驶了一炷香的时间。
王城面积不小,但是王城高官贵族太多了,一座府邸就占地不小,所以虽然荣国公府和东宫中间隔的人家并不多,但是距离可也并不算近。
东宫的守门侍卫看到荣国公府的马车,根本连拦都不拦,打开大门放行。
马车进了东宫后,立马就有人引着从马车上下来的燕归和燕熹去见太子。
“一会儿我与太子殿下有正事要谈,你乖一点,知道吗?”燕归边走的时候就边告诫燕熹,不能捣蛋。
“知道了哥哥。”这会儿燕熹倒是乖巧的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她还是分得清轻重缓急的,哥哥和太子哥哥说的事是正事大事,她的事只是一件小事,她也不着急,有耐心等着哥哥和太子哥哥谈完之后再去找太子哥哥说。
所以燕归被领着去书房和太子殿下谈事,燕熹则被直接带到了东宫的暖阁去喝茶吃点心。
如果是暖和一点的天气过来的话,燕熹会被安排在东宫的花园凉亭里消遣时间什么的,但是天气冷了,就只能在暖阁里待着这样子了。
东宫的下人对燕熹还是很友好的,毕竟是未来的太子妃,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以后他们的生杀大权都掌握在这个少女的手里,所以可不会有那种蠢货会为难燕熹。
燕归被领着去了太子的书房,其实东宫这里太子殿下的书房在哪里,燕归是很清楚的,根本不用人带路他自己都能找得到。
但是这里毕竟是东宫,可不是荣国公府的后花园,自然不是任由他四处走动的。
就算他和太子殿下关系匪浅,也是要注意一下这些的。
而且,关系越是好,还越得注意一下这些。
“太子殿下已经在里面了,世子请。”太子的人对着燕归伸出手做了一个请的姿势,燕归点点头直接跨步走了进去。
领着燕归过来的人并没有进来,而是选择守在了书房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