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五十章:社区“团圆长卷宴”与流年里的永恒诗篇

大寒这天,社区的老槐树落满了雪,枝桠上挂着的红灯笼被冻成了冰疙瘩,李淑琴正踩着梯子往灯笼里换LEd灯串。“以前点蜡烛怕烧着,现在用这个,亮堂又安全,”她用冻红的手指按亮灯串,暖黄的光透过冰壳渗出来,像裹了层蜜糖,“等会儿大家来了,看着就喜庆。”

树下的空地上,杨永革正指挥着几个年轻人搭棚子。棚顶用的是去年秋收时的帆布,蓝白条纹上还沾着点稻壳,他往帆布边缘系了圈红绸带,风一吹,绸带在雪地里划出红痕,像条流动的河。“这叫‘四季棚’,”他拍了拍帆布上的稻壳,“春天挡雨,夏天遮阳,秋天挡风,冬天……就当看着暖和。”

石蛋抱着个巨大的卷轴跑进棚子,卷轴是用旧报纸糊的,外面裹着层塑料布防雪。“这是我画的‘团圆图’,”他解开塑料布,报纸卷展开来,上面画着歪歪扭扭的小人:李淑琴在剪窗花,杨永革在编竹篮,张大妈在包饺子,周砚田在喂鸡,王大爷在晒太阳,每个人的头顶都飘着朵云,云上写着“在一起”。

张大妈拎着个食盒穿过雪地,食盒里是刚蒸好的年糕,黄澄澄的年糕上点着红点,像撒了把小太阳。“我凌晨三点就起来蒸了,”她把食盒放在临时搭的长桌上,桌面是用几块木板拼的,接缝处垫着旧毛巾防漏,“这年糕得趁热吃,凉了就硬了,像咱们这把老骨头。”食盒底层藏着包红枣,是准备给年糕加甜味的,枣子上还沾着点蒸笼的水汽。

周砚田抱着个陶瓮走来,瓮里是酿了整整一年的青梅酒,他在瓮口系了根红绳,绳尾拴着颗玻璃弹珠,是从石蛋的纽扣手链上掉的。“这酒埋在海棠树下三百六十五天,”他往雪地里挖了个小坑,把陶瓮嵌进去,周围堆上松针保温,“我爹说,年酒要沾足四季的气,喝着才够味儿。”老三跟在他脚边,脖子上的红绳辫系着个小铃铛,铃铛上裹着层棉花,是怕冻着响不起来。

王大爷被两个孩子搀扶着走进棚子,他怀里揣着个布包,里面是本泛黄的相册。“这是我攒了十年的照片,”他打开布包,相册封面已经脱线,里面贴着些边角卷起的照片:春日手作集的香包,夏夜纳凉会的萤火虫,秋日丰收会的南瓜,冬日故事会的炉火,还有张去年除夕的合影,每个人都笑得眼睛眯成缝,背景是漫天的雪。

李淑琴的竹篮里装着四季的“信物”:春天的海棠香包,夏天的艾草绳,秋天的辣椒串,冬天的烤红薯皮。她把这些物件摆在长桌中央,摆成个圆形,说“这叫‘四季团圆’,少了哪个季节,都不算完整”。竹篮底还压着张纸条,是她写的菜单,上面列着十二道菜,每道菜名前都标着季节:“春·荠菜豆腐”“夏·薄荷凉粉”“秋·板栗烧鸡”“冬·萝卜炖肉”。

今天是社区成立十周年的日子,也是这群老人相识的第十年。李淑琴半年前就开始筹备这场“团圆长卷宴”,规矩只有一条:每个人带道最能代表自己的菜,菜里要藏着个关于“在一起”的故事。公告栏上的通知是大家一起写的,用红漆写着“十年了,回家吃饭”,旁边画着个冒着热气的饭碗。

菜一道道摆上桌时,雪突然停了。杨永革带来的是“野栗焖鸡”,鸡肉炖得酥烂,栗子面得像豆沙,他往菜里埋了颗柏树枝,说“这是部落的规矩,吃饭时见点绿,来年不缺米”。他的故事藏在鸡肚子里——鸡是周砚田的老三生的蛋孵的,孵蛋时用的棉絮,是张大妈的旧棉袄拆的。

张大妈的“白菜饺子”摆得像朵花,饺子边捏成波浪形,每个饺子里都包了颗红枣。“这叫‘枣到福到’,”她给每个人夹了个,筷子碰到碗沿发出轻响,“十年前我第一次来社区,就是吃的李淑琴的白菜饺子,现在轮到我给大家包了。”她的故事在饺子馅里——白菜是李淑琴种的,面粉是王大爷从乡下捎的,擀面杖是杨永革用槐树枝做的。

周砚田的“鸡肝酱”装在个粗瓷碗里,酱色的鸡肝上撒着点香菜,香菜是从他的小菜园摘的,沾着点泥土。“这酱得用三年的老鸡肝才够味,”他往每个人的碟子里舀了点,“老三今年正好三岁,下的蛋孵了小鸡,鸡肝就留给咱们下酒。”他的故事在酱料里——用的醋是张大妈腌酸菜剩的,糖是石蛋过年的压岁钱买的,辣椒是杨永革种的。

王大爷的“红薯粥”熬得稠稠的,盛在个豁口的搪瓷缸里,缸身印着“劳动最光荣”,是他插队时用的。“这红薯是我阳台破盆里长的,”他用勺子搅了搅粥,红薯块在粥里打着转,“去年秋天差点被老鼠啃了,是石蛋半夜起来赶老鼠,才保住这盆红薯。”他的故事在粥香里——柴火用的是杨永革编坏的竹篮,水是周砚田小菜园的井水,糖是张大妈给的。

石蛋的“南瓜饼”烤得有点焦,边缘黑乎乎的,像块小炭。“这是我跟着张大妈学的第一道菜,”他把最焦的那块递给杨永革,“去年烤糊了,杨大哥说焦的地方最甜,今年我特意多烤了会儿。”他的故事在南瓜里——南瓜籽是去年丰收会留的,面粉是李淑琴给的,油是王大爷炸辣椒油剩的。

李淑琴最后上桌的是道“四季汤”,汤里飘着白菜叶、南瓜块、红薯丁、红枣,盛在个砂锅?,砂锅底有个小破洞,是用玉米面糊住的。“这汤里啊,”她往汤里撒了把香菜,“春天的菜,夏天的瓜,秋天的薯,冬天的枣,加在一块儿,就是咱们这十年。”她的故事在汤锅里——锅是杨永革从林场捎的,火是石蛋劈的柴,水是周砚田打的井,连盖锅的布,都是张大妈的旧围裙改的。

酒过三巡,杨永革掏出个布包,里面是他编了十年的竹篮,篮底刻着每个人的名字,李淑琴的名字旁边多了个小小的“福”字,是他偷偷刻的。“部落里有个规矩,”他把竹篮放在长桌中央,“十年的朋友,就是家人,这篮子装过咱们的笑,装过咱们的泪,以后啊,就装咱们的日子。”

张大妈从缝纫机抽屉里翻出块布,是她用十年的碎布头拼的,上面绣着老槐树,树下坐着五个小人,正是他们几个,小人的手里都牵着根线,线的另一头连在一起,打了个大大的结。“这叫‘同心结’,”她把布铺在竹篮里,“我缝了整整一百天,每天缝一针,想着咱们在一起的日子。”

周砚田拿出本相册,是他给老三做的“家族谱”,里面贴着老三从破壳到当奶奶的照片,最后一页贴着张纸条,是石蛋写的:“老三的孩子叫小团,小团的孩子叫小圆,团团圆圆。”他把相册放在拼布上:“动物比人长情,它记着咱们的好,咱们也得记着日子的好。”

王大爷掏出个铁皮盒,里面是他攒了十年的鹅卵石,每块石头上都刻着个日期,最新的那块刻着今天:“1月20日,十周年。”他把石头倒进竹篮,石头碰撞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像在唱首老歌:“这些石头记着咱们每一次聚会,哪次吃了饺子,哪次喝了酒,比我的记性准。”

石蛋把他的“团圆图”铺在竹篮旁边,然后从兜里掏出颗牙齿,是他昨天刚掉的,用红布包着,比上次那颗大了不少。“这颗牙掉在社区,”他把牙放在相册上,“杨大哥说,等我换完所有的牙,咱们就能再过十年。”

李淑琴最后一个拿出物件——是把用了十年的剪刀,刀刃上有个小缺口,是去年剪窗花时崩的。她用剪刀把每个人的红绸带剪了一小段,然后系在一起,打成个结。“这叫‘不断结’,”她举起结子,红绸带在灯光下泛着光,“日子就像这绸带,看着要断了,系个结,又能接着走。”

陶瓮里的青梅酒被倒进粗瓷碗,酒液带着淡淡的琥珀色,杯壁上挂着细密的水珠。杨永革提议每个人说句对未来的话,话要埋在老槐树下,明年此时挖出来听。

“我想看着石蛋换完所有的牙。”李淑琴先开口,声音有点哑。

“我想教石蛋编个能装下十年记忆的竹篮。”杨永革接着说,举起了酒杯。

“我想给每个人再做十年的鞋垫,直到眼花得看不见针。”张大妈的眼眶红了。

“我想看着老三的子子孙孙住满整个鸡窝。”周砚田笑了,老三似懂非懂地“咯咯”叫了两声。

“我想晒够三千六百五十天太阳,每天都看着你们。”王大爷的声音透着颤。

“我想……我想永远跟大家在一起,不管换多少颗牙。”石蛋的声音被眼泪泡得软软的。

大家把写着愿望的纸条塞进个玻璃罐,杨永革在罐口系了根红绸带,然后亲手把罐子埋在老槐树下,上面盖了块刻着“十年”的石头,是王大爷昨天磨的。

雪又开始下了,落在棚顶的帆布上,发出“簌簌”的响,像谁在轻轻拍手。石蛋的“团圆图”被大家轮流拿着看,每个人都指着画上的自己笑,笑出了眼泪,眼泪落在雪地里,砸出小小的坑,很快又被新雪填满。

李淑琴看着眼前的一切,突然觉得这十年,就像这桌上的汤,刚开始清清的,加了点肉,添了点菜,熬着熬着,就成了稠稠的一锅,分不清哪是菜,哪是肉,只知道混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味。

团圆的意义从来不是完美的宴席、精致的礼物,而是有人愿意陪你把十年过成一天,愿意在平凡的日子里为你留个位置,愿意把“在一起”当成最珍贵的愿望。这些混着烟火气的瞬间,就像老槐树上的灯笼,看着普通,却能照亮漫长的岁月,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焐得暖暖的,带着股说不出的甜。

至于未来会不会有更多的十年、玻璃罐里的愿望能不能实现?谁知道呢。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这棵老槐树还在,这盏灯笼还亮,这群人还能围在一桌喝杯老酒、吃口热菜、说句“明年见”,就算牙齿掉了、眼睛花了、走不动路了,也会觉得心里踏实。因为最好的团圆,从来不是定格的瞬间,而是知道“不管过多少年,这里永远有你的位置”。

雪越下越大,把棚子盖成了个白蘑菇。杨永革的竹篮里,装着拼布、相册、石头、牙齿和不断结,像个小小的宝藏箱;张大妈的年糕还冒着热气,红枣在年糕上融化,甜香混着青梅酒的酸,在雪地里慢慢晕开;石蛋的“团圆图”被大家轮流揣在怀里取暖,画上的小人在暖黄的灯光下,仿佛真的动了起来。

李淑琴最后一个离开,她回头望了眼老槐树上的灯笼,冰壳里的暖光在雪夜里格外亮,像颗不会灭的星。她突然想起十年前第一次在这里见到大家的样子:杨永革扛着竹筐,张大妈拎着菜篮,周砚田跟在鸡后面跑,王大爷坐在石凳上晒太阳,石蛋抱着个破布娃娃,怯生生地站在树影里。

原来日子真的会开花,从陌生到熟悉,从客气到牵挂,从一个人的孤单,到一群人的团圆。而这棵老槐树,就是最好的见证,它看着他们笑,看着他们闹,看着他们把十年过成了一辈子,也看着他们把一辈子,过成了“在一起”三个字。

明年春天,当海棠花再开时,他们还会聚在这里。杨永革会带着新劈的竹篾,张大妈会拎着刚蒸的馒头,周砚田会抱着新酿的酒,王大爷会揣着新磨的石头,石蛋会拿着新画的画,而李淑琴,会早早地把灯笼挂起来,等着大家说那句说了十年的话:

“我来了。”

而老槐树下的玻璃罐,会在春风里悄悄发芽,长出新的枝桠,枝桠上结满了三个字,被阳光照得透亮——

“在一起。”

作者有话说:关于那些在时光里慢慢发酵的日子

敲完第五十章最后一个句号时,窗外的海棠花正好落了一片在键盘上。粉白的花瓣沾着点晨露,像枚被时光盖章的邮戳,提醒我这场跨越十年的社区故事,终于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刻。

其实最初动笔时,我没想过会写这么长。只是某天路过家老旧的社区活动室,看见几个老人围坐在小马扎上,用搪瓷缸喝着茶,手里摩挲着些磨得发亮的老物件——块缺角的鹅卵石、把掉漆的蒲扇、个用红绳缠了又缠的竹篮。他们说话的语速很慢,笑声却很亮,像晒了一整天的棉被,透着股暖烘烘的烟火气。那一刻突然觉得,这些被岁月磨出包浆的日子,或许比任何波澜壮阔的传奇都动人。

于是就有了李淑琴的竹篮,杨永革的藤筐,张大妈的针线笸箩,周砚田的陶瓮,王大爷的布包,还有石蛋那个总也装不满的铁皮饼干盒。这些物件像条隐秘的线,串起了社区的四季:春天的海棠花瓣落在香包里,夏天的萤火虫钻进玻璃罐,秋天的南瓜籽藏在饼干盒底,冬天的炉火舔着烤红薯皮。我总觉得,日子不是被日历一页页撕走的,而是藏在这些带着温度的物件里,被手温焐着,被笑声泡着,慢慢发酵成了回忆。

写杨永革时,总想起祖父的林场。他也有把用了三十年的柴刀,刀鞘上刻着歪歪扭扭的“守”字,说那是守山人的本分。所以杨永革的兽骨上要刻痕,竹篮里要垫柏枝,讲故事时总带着点部落的韵律——我想让他身上带着点“旧时光的韧性”,就像山林里的老松,风刮得越猛,根扎得越深。他教石蛋编竹篮时说“篾条要顺着纹路走”,其实是想说,日子也得顺着心走,再弯的路,走得踏实了,也能成条直道。

张大妈的缝纫机是我母亲的宝贝。那台上海牌缝纫机的踏板上,至今留着母亲纳鞋底时踩出的凹痕,踏板边的木箱里,整整齐齐码着她攒了四十年的碎布头:我婴儿时的襁褓布,弟弟校服上的蓝布条,父亲衬衫上的格子料。所以写张大妈用碎布头拼坐垫时,特意让她在布角绣上小标记——那块印着海棠花的灯芯绒,是石蛋蹭过泥的;那块带着补丁的的确良,是李淑琴补过的;那块磨出毛边的蓝印花布,是杨永革换竹篮时给的。这些碎布头拼在一起,其实就是“家”的模样:不完美,却完整。

周砚田和老三的故事,源于小区里那只总蹲在垃圾桶旁的老母鸡。它脖子上总系着根红绳,听说是门卫大爷给系的,说这样就不会被黄鼠狼叼走。那只鸡后来孵出了小鸡,门卫大爷每天用小米喂它们,给鸡窝搭了防雨棚,冬天还垫上旧棉絮。所以写老三时,让它脖子上的红绳辫换了又换:春天系玻璃弹珠,夏天系小铃铛,秋天系鸡毛勋章,冬天系棉垫——这些其实都是“被惦记”的证明,就像人老了,总有人记得你爱吃甜的,怕你着凉,把你的小事当成大事。

王大爷的鹅卵石收藏,藏着我外公的影子。外公退休后总去河边捡石头,说石头“不说话,却最懂人”。他的床头柜上摆着块心形的石头,是外婆走那年捡的,上面用红漆写着个“念”字,漆掉了又补,补了又掉,像个永远填不满的念想。所以写王大爷给石头画笑脸时,特意让他在石缝里塞点小东西:春天塞片海棠花瓣,夏天塞块薄荷糖,秋天塞颗南瓜籽,冬天塞点烤红薯皮——这些都是日子的碎屑,却能把冷硬的石头,捂出点温度来。

石蛋这个角色,最初只是想写个“闯入者”,却慢慢成了故事的“黏合剂”。他像块海绵,吸收着社区的所有温暖:跟着杨永革学编竹篮,跟着张大妈学包饺子,跟着周砚田学喂鸡,跟着王大爷学磨石头,跟着李淑琴学剪窗花。他的铁皮盒里装的不是宝贝,是“被接纳”的证据:掉了的乳牙有人收着,编坏的灯笼有人夸着,讲错的故事有人听着。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曾是石蛋,在陌生的地方揣着颗忐忑的心,直到遇见那些愿意陪你慢慢长大的人,才敢把“他乡”叫成“家”。

李淑琴的角色,更像根定海神针。她的竹篮里永远装着别人的事:给张大妈留块腊鱼,给杨永革存点艾草,给周砚田的鸡窝铺点棉絮,给王大爷的石头缝塞点布料,给石蛋的饼干盒添颗糖。她总说“日子要过稠了才好吃”,其实是想说,人要凑在一起才叫日子。写她最后在老槐树下锁门时,特意让她听见树洞里的松鼠——那是时光在悄悄告诉她:你看,你们种下的暖,连松鼠都记得。

写社区的四季时,总在想:季节从来不是日历上的数字,而是藏在烟火里的细节。春天是杨永革竹筐里的柏枝香,是石蛋糖纸灯笼上的金粉,是张大妈海棠布头的潮气;夏天是张大妈蒲扇上的荷花影,是王大爷《故事会》上的汗渍,是周砚田绿豆汤里的薄荷叶;秋天是杨永革辣椒串的红,是王大爷红薯皮的焦,是张大妈芝麻糖的甜;冬天是李淑琴酸菜坛的酸,是周砚田青梅酒的醇,是杨永革烤红薯的暖。这些细节拼在一起,就是“生活”最本真的模样:不精致,却扎实。

很多读者问过,为什么故事里的物件总带着点“不完美”:杨永革的竹篮有破洞,张大妈的春联歪歪扭扭,周砚田的陶罐有裂缝,王大爷的石头缺个角,石蛋的灯笼没粘牢,李淑琴的剪刀有缺口。其实是想写,过日子就像这些物件,太规整了反而像摆设,带着点瑕疵,被手摸出了包浆,被故事浸出了味道,才叫“过日子”。就像李淑琴说的:“旧了不怕,只要在一起,旧了也好看。”

写到第十年团圆宴时,特意让每个人的菜里藏着“互相亏欠”的故事:杨永革的鸡是周砚田的鸡孵的,张大妈的饺子用了李淑琴的白菜,周砚田的酱料用了王大爷的糖,王大爷的红薯粥用了石蛋的柴火,石蛋的南瓜饼用了张大妈的面粉,李淑琴的汤里煮着所有人的菜。其实这就是“家”的真相:我们都在彼此的故事里,扮演着不起眼的角色,却缺一不可。就像老槐树上的枝桠,看着各自生长,根却在地下紧紧缠在一起。

最后一章写玻璃罐埋在老槐树下时,突然想起小时候埋在院子里的“时光胶囊”:个铁皮饼干盒,里面装着掉了的乳牙,考了60分的试卷,还有奶奶给的五毛钱。后来搬家时忘了挖出来,却总在想,它会不会在土里长出棵树,树上结着乳牙形状的果子,挂着60分的试卷做的叶子,风一吹,就掉下五毛钱的硬币。所以让石蛋的愿望纸条在土里发芽,长出“在一起”三个字——其实是想说,有些念想,只要足够真,是能开花结果的。

故事结束了,但总觉得那些人还在老槐树下:李淑琴在缝补被火星烧破的桌布,杨永革在教石蛋编新的竹篮,张大妈在给老三的鸡窝铺棉絮,周砚田在往青梅酒里加新的花瓣,王大爷在给新捡的石头画笑脸,石蛋举着铁皮盒,追着松鼠跑,铃铛声惊飞了树上的麻雀。他们不会老,因为时光会把最暖的瞬间,永远封存在那个飘着饭菜香的社区里。

有读者说,这故事太慢了,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其实我就是想写点“慢日子”:慢到能听见炉火“噼啪”响,慢到能看见糖纸在阳光下闪光,慢到能数清饺子褶里的面粉,慢到能闻出青梅酒里的年份。这些慢下来的瞬间,像熬了很久的汤,刚开始清清的,慢慢就稠了,暖了,有了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那就是“生活”本来的味道。

最后,想借李淑琴的话说给大家:日子就像暖锅里的汤,刚开始你是你,我是我,煮着煮着,就成了一锅分不开的稠汤。不管加了多少菜,添了多少肉,最要紧的是,火别灭,人别走,慢慢熬,总能熬出自己的滋味。

谢谢每个愿意花时间,陪这些老人慢慢过日子的读者。愿你们的日子里,也有能一起围炉的人,有能藏进时光的暖,有能熬成回忆的甜。

海棠花又落了一片,这次落在了“保存”键上。那就这样吧,让故事停在最暖的地方,像老槐树的影子,长长地,覆在我们走过的路上。

下次见,或许在某个飘着饭菜香的社区门口,或许在你家的餐桌旁——只要有人说句“吃饭了”,我们就又见面了。

暴风中文推荐阅读:满门殉国你悔婚,我娶嫂嫂你哭什么?穿成孩子他妈,盛总夜夜求壁咚绝对死亡规则惊!妖孽美人深陷男团修罗场剑雨仙侠闺蜜齐穿带崽跑路!世子急疯了综清穿:下岗咸鱼再就业盗墓:你们真的不是npc吗?别人修仙,我搞吃的魏梓芙女穿男:小正太娶妻又生子不死修仙人穿越,暴力夫妻互宠陨落神武霍格沃茨的女巫人在奥特:我为O50老大!鬼浅记自从有了神豪系统,姐天天上热搜修仙:从掌握变身开始老太重生:闪婚皇叔,前夫孽子悔成渣了李二傻的欢乐日长时空外卖:特工王妃的导演之路崩铁:不受命途影响的我,为所欲安答应:苟在清宫当咸鱼的日常司少的小祖宗又不安分了宝可梦:大地的暴君魔王是个雌小鬼?灵脉少年青色微醺生而为鬼,生吃个人我很抱歉与卿守,与君知恶魔霸总强宠,爱你就要狠狠虐圣域街溜子,从不干正事血魔横刀德善县主忙种田恶妇变好,冷厉糙汉怒撕和离书御兽神妃倾天下快穿小世界换新天神豪:惹不起巨星的姐姐是首富火影:开局变成创立斑,怎么办?萧凤是个好名字我在无限流游戏里嘎嘎乱杀!重生后,我被男主疯狂撩拨人在机变英盟,我是叱风云亲弟天啦!他变成了妹子冷情糙汉一开窍,娇软知青扛不住香尸诡婿暗夜,对她着迷缅甸丛林的现代帝国快穿:玄月的重生之旅
暴风中文搜藏榜:农门炮灰:全家听我谐音改剧情造化长生:我于人间叩仙门隐藏在霍格沃兹的占卜家欢迎来到成神之旅夫人她马甲又轰动全城了乔念叶妄川溯灵圣体:林洛的复仇之路爱上和尚新婚夜,病秧子老公求我亲亲他魔极道初遇心上人我老婆竟然从北源区来找我了书画学院的修仙日常读痞幼的书快穿之夏姬家有表姐太傲娇参加摆摊综艺后肥姐成了顶流凶案真相我在八零建门派小师祖在炮灰宗门大力投资被赶出家门后,真千金疯狂掉马甲被当替身,踹渣男后闪婚千亿大佬荒年悍妻:重生夫君想要我的命创世幻神录贺年有礼傅总的小娇妻又甜又软假死后,彪悍农女拐个猎户生崽崽快穿:一家人就要整整齐齐废妃无双这个实教不对劲国密局都来了,还说自己不会抓鬼开局被甩,转身带崽闪婚千亿总裁仙途传奇:修仙家族郡主扛着狙击杀来了汪瑶修真传四合院:许大茂的新生夺舍圣主的我穿越到了小马宝莉乡野村姑一步步算计太傅白月光仙子师尊的掌控欲实在是太强了暴徒宇智波,开局拜师纲手诸天从噬灵魔开始龙族再起气运之子别慌宿主她好孕又多胎仙妻太迷人,醋夫神君心好累我的二次元之旅,启程了赛尔:没有系统的我,点满了科技修真界亲传们没一个正常人春历元年女尊:昏庸女帝的阶下囚满分绿茶满分嗲精满分作凌虚之上
暴风中文最新小说:重生后,黑莲花权臣宠妻杀疯了旺家福宝当灾星?改旺别家哭去吧镜头里的单身舞步逃婚农女娇软,深陷五兄弟修罗场重回抄家前,老妇搬空侯府去逃荒重生七零:赖嫁相亲男小叔疯批太子是个恋爱脑他的月亮和猫重回七零,凝脂美人惹上高冷硬汉搬空京城,带着灵泉空间去流放掏空家产后,大小姐揣孕肚去随军京夜掠欢斗罗:辅助的我多亿点人脉怎么了八零重生,逆袭老太脚踹伥鬼儿女重生废柴:我养神兽崽崽C位出道重生蓦然回首民国佳人之摇曳生姿全网黑的顶流有个千年前的小祖宗甄嬛传之安陵容逆天改命锦色映山河八零老太重生,脚踹伥鬼丈夫暴富每天努力躺平,大佬人设却焊死了年代锦鲤福运旺,糙汉一家宠上天剑扫九宸尘何珠重生医庐纪事重生恶女野又飒,绝嗣夫君求轻宠港岛诱夜带着全宗门把恐怖游戏一锅端了燃灯宝抄秦总的白月光是个万人迷八零随军大东北,霍团长爬炕轻哄娇娇易家的年代生活被星际直播了荒野灵气:从跳伞幸存到执掌万灵凶兽幼崽嘤嘤求抱,驯兽称霸大陆抢我军功?我身披马甲屠满门顶级神豪!富婆打赏完男神们疯了恶女娇软,五个疯批大佬窥视已久捡到未来亲儿子,我无痛当妈!不停羞辱反派后,我被他摁着亲哭风舞南诏娘娘心声暴露,拿捏暴君被娇宠了贵女娇媚,被疯批权臣蓄谋占有御兽,我是最强路人共梦后,佛子他动凡心了你卷穿宗门,就只想长命百岁?救命!八零娇小姐一哭,队长慌了我的师座林译水不暖月变成京圈大佬的猫后我成了顶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