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下午,余知了做了一大盆猪油炒白菜丝儿,还蒸了三个鸡蛋,主要是给阿公阿婆蒸的。
之前放在仙人洞里的酥肉还剩一小盆,她切了几块煮了个土豆汤。
“开饭!”
极其简陋的一餐。
李天虫吃得头也不抬。
李阿公李阿婆死活不愿意吃蛋羹,被余知了劝住了。
三个鸡蛋蒸出来稍大些的碗满满当当的一碗,余知了一人给他们分了一半,想也知道这些日子两个老人过的什么拮据的日子。
滑嫩的蛋羹入口,李阿婆看着余知了,看着看着眼睛就红了。
桌上两大盆菜被消得干干净净,一大锅杂粮饭都吃得不剩什么了。
李天虫和阿隼的食量大得惊人,余知了简直不知道裤腰带得勒多紧才养得起这俩人。
刘长康回去后余知了才回了屋里。
“阿公,明儿你带我去请给阿婆针灸的大夫的吧。”
家里条件有限,没法天天请大夫上门针灸,李阿婆都是隔两天一次搭配敷药。
一次针灸就要八十文,柳明巷没几家负担得起天天请的。
一家人都快睡下的时候,陈二妮母子来了。
“开门!真是赚钱了哈!换小院了!拿着我闺女的钱你们李家亏不亏心!”
李天虫握紧拳头就要往外冲,被余知了拉住了,“虫叔,别冲动,咱们出去看看。”
李天虫罕见地听她的话,三人出去。
阿公就站在院里,“如果是来感谢知了一路上照顾二妮,那不用了,我们李家受不起。”
陈母呸了一声,“李阿叔,李财主!你们这么做,不厚道吧!”
余知了想要上前,李阿公抬手制止她。
“陈马氏,大半夜的你跑家里来,究竟什么事儿?”
“什么事儿?”陈马氏一把把往身后躲的陈二妮扯到前面来,陈二妮差点没站稳。
“说话就说话,你扒拉孩子干什么!”
陈马氏指着陈二妮,“我家二妮回家可说了!他们一路上卖黄芪赚了二两银子!老天爷,那可是二两银子!
还有他们一路那什么刘长康,感谢二妮他们救了他一命,给了块儿玉佩吧,玉佩呢?玉佩呢!”
陈马氏一边说一边拍手,面容夸张,像是要活吃了李阿公。
“那可是城主的儿子!老天爷,那玉佩得值多少银子啊!哦,人给我送回去了,二妮的那份银子呢?
你们家真是当财主当惯了,闷声不作气的就把院子换了!那都是我家二妮的银子!”
余知了上前,“陈婶子,二妮和你说这些,那她说了她一路上花了多少钱吗?这一路上我可有饿过她一顿?
蛮子夜袭那夜,她为了苟活,把我的命卖出去,我弟弟要是不出现,那晚我们俩都死了!
后来落到山贼窝,又是我弟弟以命相救,如若不然,她还能回得来吗?”
陈马氏冷哼一声,“你说是就是?那银子可是白花花的!我不和你说这些!把二妮那份银子给我交出来!”
余知了转头,看向陈二妮,“二妮,你也是这样想的?”
陈二妮低着脑袋没说话,她能有什么想法?她说了算吗?
余知了点点头,“好,好得很。婶子想要银子是吧?把你闺女这一路上的粮食钱先结给我吧!
路上遇到这么多事,险些饿死渴死我都没放弃她!一路上颠沛流离三个多月,都是阿公阿婆给的银子买的粮食。
婶子不能只想着进不想着出吧?我还没算我弟弟救了她两次的买命钱呢!”
陈马氏还要再说,余知了转头,“阿隼,去城里把长康请过来!顺便把他叔叔也叫来,看看到底是该陈家补钱给我们,还是我要掏这莫须有的钱!”
陈马氏气焰弱了下去,“咱们拨云镇的事儿你叫外人干什么!”
李阿公把余知了挡在身后,“哪处逃荒来的人不是抱团求生存?你们一家,全然忘了在拨云镇李家的帮衬。
嫌我家老婆子生病拖累,撺掇其他几户不与李家往来,现在你知道是拨云镇的人了?再不走,我就进城报官!大不了换个地儿求生存,也不会叫你们狼心狗肺的陈家得一点儿好!”
陈马氏骂骂咧咧地扯着陈二妮回去了。
余知了这才上前关了院门,“阿公,当初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阿公长叹一声,“那夜太过突然,镇里人行李都丢得差不多了。
后来,镇长联合我们家还有余钱的,一家出了些银子,日夜兼程的赶,这才一路跑到义城来。
镇长带着大部队去了云归州,剩余七八户不想走了,就想留在这儿。
你阿婆的病重,需要看大夫,我原想着,大家拧做一团,这难关也度过去了。在义城立脚,不是难事儿。
没想到镇长前脚走,后脚,陈家就撺掇另外几户和我们诀别了,不愿出钱医你阿婆的病。”
他又叹了口气,“说来说去,还是我年纪大了,这里不是拨云镇,有地有粮。你虫叔又是个傻的,立不起来门户,李家,任人拿捏罢了。”
李天虫翻了个白眼。
余知了上前扶住李阿公,“他们胡说!虫叔多厉害!一人能挣这么老些银子。阿公,还有我呢!我回来了!
还有阿隼,也厉害得很!等他长大些,不比虫叔挣钱差的!咱们李家的好日子在后头呢!才不和他们一道!”
李阿公笑笑,“这些日子最开心的事儿,就是你平安。当初答应了你爹娘要让你衣食无忧地过一辈子,没成想...”
“不提他们。阿公,您就是我的亲阿公,没有旁人,我也是李家的一份子,您年纪大了就歇歇,家里有我们仨呢!”
李天虫奇怪地看了一眼余知了,他再傻也知道她是在夸她,这小矮子看着倒是不那么讨人厌了,做饭也好吃,和娘做得一样好吃。
李阿公红了眼眶,屋里的李阿婆亦是泣不成声,李家上辈子该是作了不少孽,才摊上李天虫这么一个不省心的傻儿子。
好在老天爷又把知了送来了李家,如今家里,又多了一根儿顶梁柱,日子,总归会越过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