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面锦衣卫首领汇报完任务进展之后,便悄无声息的离开了。
已经尽量非常小心,弄出的响动比蚊子还小的“顾觉”,在听到女儿发出的“神音”后,脑海中唯一想到的是,等她能够下地走路,一定要把她单独安排个房间住。
小小年纪,比成天刀口舔血的锦衣卫,还要警惕,和我与皇后一直同睡,可还了得,少儿不宜。
因为声音过小,自然没有吵醒,做为正常人的皇后。
再加上,“沈轩萱”虽然吐槽,但她一直是闭着眼睛的,闭着眼睛的时候,非常容易入睡。
所以在“顾觉”的感知中就是,女儿“神音”刚落,马上又睡着了。
顾觉:女儿有时候,比刺客还不能让我放松警惕。
因明天要举办“神物”降临仪式,经商议,县太爷、户部侍郎、国师三人,加班赶时间,写出请帖,让守门的衙役,连夜送往江城县有头有脸的大户人家家中。
虽然一直指名说是神物,但负责押送的锦衣卫,在去驿站休息之前,告知,这也是赈灾物资。
所以这些“神物”的功能,不仅仅是让这些顽固子民开开眼,最后还要发到他们手里,让他们遇到天灾时,不至于六神无主,失去希望。
第二天衙门门口,已经提前搭好几百平米大的和擂台一样的场地。
5种神物,各放了一部分堆成一堆,放在台面中央。
锦衣卫30号,从皇城离开时,勉强学会了液化气灶的开火方法。
台面上放着液化气套装,1台。
此刻上面放着一口铁锅,里边装满水,正在煮方便面。
古代的人,一般是闻鸡起舞,天还没亮之前就会起床下地溜达,要么下地干活,要么做家务,但是只要有热闹,那铁定是不会错过,哪怕是刑场砍头那种可怕的热闹。
所以在这种,又摆场地,敲锣打鼓,又有饭香味飘来的时候,天刚蒙蒙亮,四周就围了不少看热闹的江城人。
江城有头有脸的大户人家,这会儿正在睡懒觉,还没起床。
戏台上,负责敲鼓的是“户部侍郎”,负责敲锣的是江城“县太爷”,负责讲解的则是大周王朝唯一的“国师”。
咚咚锵......
一声锣响,伴随着一下又一下,有力的鼓点声。
国师清冷的声音适时的响起:
“诸位乡亲父老,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快来瞧一瞧看一看。”
“话说那是一个暗无天日的夜晚,平地一声雷,一座楼阁轰然屹立在皇城御花园之中,路过的宫女太监都以为闹鬼了,当场吓晕。”
“这可是陛下每日带小公主一同上朝的必经之路。”
“陛下看到这奇异的景观,立刻派贴身伺候之人前去查看,不曾想,上边竟写着小公主的名字。”
“当时陛下心里想着,既然是我女儿的东西,管它什么来路,先来个一探究竟。”
国师讲到这里的时候,锦衣卫30号的方便面煮好了,一旁打下手的31-70号锦衣卫,拿出一摞摞手掌大小的碗。
把煮好的方便面盛放进去。
随着天色的亮起,路过县衙门口的路人,大早晨起床看到自家门口张贴的告示,以及被这里闹出的大动静吸引,停下脚步,围拢四周。
一传十十传百,抱着看热闹,心中不屑,且持有怀疑态度的人,越来越多。
站的靠前的都分上了一小碗,开水煮方便面。
站的靠后的,闻到了从未闻过的香味,顺便听听“国师”讲的故事,饱不了口福,饱个耳福。
“推开门一看,了不得,天降粮仓莫过于此......”
“国师”把御花园中小公主超市,添油加醋改编了一番,讲给众人听。
刚开始还乌嚷乌嚷的人群,听着听着,不知不觉就被带入进去,仿佛身临其境一般,仿佛推开超市门的不是陛下,而是自己。
在“国师”讲完之后,还有些意犹未尽。
这种时候,众人心里都有一个疑问:这道士讲的是真的?为什么天降的粮仓写的是小公主的名字?
有幸品尝到方便面味道的人,一边嗦面,一边露出满脸享受的神色,三两口吃完之后,竖起一个大拇指:
“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哪能有这厨艺。”
“国师”讲完半真的故事之后,恰好听到有人夸赞。
于是指着身后堆着方便面的地方道:
“刚刚给各位煮的,是神物之一的方便面,小小一袋,想必刚刚尝过的人都已体会其中妙处。”
突然人群中又出现几个,被人簇拥着的,衣着华贵的人物。
县太爷看到之后,拿着自己的锣,从场地的一侧,来到国师身侧与他耳语。
县太爷重新回到自己位置之后,国师吩咐锦衣卫,把压缩饼干下发一些,专门发给这些当地有头有脸的人品尝。
与此同时,县衙的衙役,则拆开几个自煮小火锅的包装袋,进行操作。
所有能吃的东西都下发到民众手中的时候,这些子民品尝到美味的同时,那一直不用烧柴也能做饭的液化气套装,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而除了液化气灶之外,场地上还摆着一支支,纯黑色的和小棍子一样的东西。
国师安排,场地上的衙役与锦衣卫,各手持一支,打开开关,让众人观看效果,并让他们进入人群之中,方便民众们近距离研究。
“这回开眼界了,食物是没吃过的,做饭的东西是没见过的,就连照明的东西,都是如此的鬼斧神工。”
“刚开始一直说有天灾,然后造谣皇城要送神物过来,当时一点也不相信,来这里也是抱着看热闹,和幸灾乐祸的态度......现在想来,这神物恐怕是真的。”
把这些神物的功能全部见识一遍后,现场的人开始七嘴八舌的讨论。
如果把“神物”比作“墨”,这些子民比作锅里的清水,本来这两者是隔离开的,但是因为一些人的周转,导致这滴墨掉入清水中,这种时候,不论这水有多清,也会渐渐被墨渗透,染色。
更何况这墨不是一滴,而是很多滴,一滴一滴,渐渐渗透晕染,直到把整碗水都变成墨一样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