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宁现在就是后悔,很后悔。
她这没用的好奇心就不能少一点?
这标题里的都护指的不会是陈瑾风吧?
应该不会,天底下可不止他一个都护,而且若男主人公当真是他,苏令月怎么可能看得下去!
而等了许久,终于等到这个机会的苏令月自然不可能让她把书还给她,紧紧把她的手按在书上,热情道:“这本书情节之精采,构思之巧妙,实在非普通的话本子可比!可惜啊,家里只有我喜欢看这种话本子,平日里想找个人交换一下心得都难。我就等着宁宁看完后,跟我好生讨论讨论了!”
书斋里一堆以他们二哥为原型写的话本子,这本是她从中精挑细选出来的!
这个系列的书,虽然每本的男主人公都固定,但女主人公却都不一样。
而这第三本里的女主人公,便是一个出身平民之家的医女,讲的是她因缘巧合之下救了受重伤的都护,把都护带回了家里养伤,两人在养伤期间渐生情愫。
都护养好伤后,要带医女离开,医女却因为自己身份卑微,觉得两人不可能修成正果,忍痛拒绝了。
那之后的情节就来劲了,都护劝说无果的情况下,直接把人掳上了马车,派人监视着医女不许跑不算,还把人关在一个院子里,扬言她这辈子嫁的人只能是他,若她不答应,他就把她关一辈子!
除了情节跌宕起伏,这里头还有不少两人亲亲我我的亲密戏码,看得苏令月这个已婚妇女都忍不住捂眼睛。
方才苏令月在书斋里,越翻这个话本子越是激动,当机立断就买下了它。
只要温宁把它看完了,她就不信她心里生不出别的念头!
陈无忧不由得凑了过来,一脸向往道:“什么书这么好看啊……”
她的声音刚刚响起,温宁就条件反射一般把书藏到了身后。
这可不能教坏小朋友。
苏令月也呵呵笑道:“无忧还小,还不是看这种书的时候,等你再大一些,三嫂再分享给你。”
陈无忧:“……”
她怎么感觉,自己被宁姐姐和三嫂孤立了!
这一顿饭吃得也算宾主尽欢,三人吃饱喝足后,外头的天色也渐渐黑下来了。
方才她们在包厢里,就隐隐地听到外头传来一阵又一阵喧哗声,直到走出了包厢,才知道醉仙阁今晚竟是举办了一个吟诗大会,还请来了三个身份不一般的评审。
其中有两个都是在晋国有一定名气的大儒,还有一个,是长乐书院的院长——许文昌。
新开张的酒楼经常会举办这样的活动,一是为了提高名声,二是为了沾染一些文人士气,多多吸引一些附庸风雅的宾客前来。
刚刚温宁她们来到醉仙阁时,里头已经很多人了,这会儿更是座无虚席,便连一些栏杆旁边都站满了来看热闹的人。
醉仙阁一楼的正前方本来就有一个台子,平日里是给人表演用的,今天台子上摆了三十几个坐席,每个坐席上都坐着一个正在低头奋笔疾书的男子。
他们前方另外摆了三个坐席,坐着三个两鬓发白、瞧着便气度不凡的中年男人。
“好热闹啊!”
陈无忧还是爱热闹的年纪,一边下楼一边忍不住兴奋地东张西望。
温宁也是第一次见这种场面,脚步也不由得慢了下来。
苏令月也便陪着她们慢慢往外走。
通过周围人的讨论,她们知晓了这次吟诗大会一共有三十二个人报名参加,规则是要在一炷香的时间里,以“醉”为主题写一首诗,最后由三个评审评出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三名。
前三名不但能得到丰厚的奖金,还毫无疑问的,能名声大显,在如今的选官制度影响下,很多士子都会专门找这样的比赛参加,借以提高自己的名声。
温宁她们刚走下台阶,高台上一个伙计打扮的年轻人就猛地敲了敲手上的响锣,大声道:“时间到,请各位停笔!”
立刻就有其他伙计走上前,一一收起了他们写好的诗。
温宁忽地,脚步一顿,看着坐在选手席第二排正中间那个席位上的一个清瘦少年,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眸。
虽然那个少年带了张也不知道是老虎还是老鼠的面具,只露出了一双眼睛和一张嘴,但温宁怎么可能认不出来,那是温予那小子!
那小子怎么不声不响地就去参加比赛了!
刚好这时候,身旁有一桌的客人讨论起了温予,“唉?第二排正中间那小子是怎么回事?怎么还带着面具来参赛!”
“他啊,方才他跟评审说,他上半张脸长了个胎记,奇丑无比,不宜见人,所以才带着面具来参赛的。不过这次吟诗大会本就不算正规,也没规定每个人必须用自己的真实身份参加,方才还有个参赛的士子,说自己名为无言居士呢!”
“哈哈哈,这倒有趣!我倒要看看,这些神神秘秘的家伙都有些什么能耐!”
“啧,他们有能耐有什么用!”
“此话怎讲?”
“你没看参赛的士子里,还有华家的六公子和韩家的九公子?有世家大族的公子参加,这比赛的头名,还能落到别人身上吗?”
温宁的眉头不禁微微锁了起来。
见温宁突然不走了,苏令月和陈无忧也停下了脚步,陈无忧好奇地问:“宁姐姐,可是怎么了?”
“我突然有点事。”
温宁抿了抿唇,道:“你和三夫人先回去吧,我一会儿自己回去就行。”
陈无忧顿时急了,“这怎么可以!外头天都黑了,宁姐姐一个人回去遇到危险怎么办?”
苏令月若有所思地看了看她,道:“没事,我看无忧对这个吟诗大会挺感兴趣的,我们留下来多看一会儿也好。”
温宁快速瞥了她们一眼,只是,她现在全副心思都在温予身上,便也没说什么。
这时候,高台上的伙计已经把所有选手的诗都收起来了,他们提笔前,便被要求他们写完诗后再另外誊抄一份。
这会儿,高台上的伙计把其中一份给了那三个评审进行评定,一份递给了他们另外请回来的一个玉面书生,由他一张一张地念出来。
在念诗的同时,会把写诗的人的名字也说出来。
这些参赛的士子里头,大部分用的还是真名,会用假名的听起来没几个。
但温宁知晓,这其中定然有温予!
她不自觉地握紧手,认真地听着台上的那个书生念诗,同时观察着温予的反应,每念到一首好诗,台下都会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和掌声。
直到那书生念到第二十首诗,念出作者名为赵含光时,台上的温予一下子就坐直了身子,紧紧地盯着那个书生。
温宁便知晓,这个赵含光,便是这小子的化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