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温亭骤没和他们废话,态度强硬了许多。
如果仍然有异议的朝臣,就直接送到海边,送到战船上,送到倭岛上,亲自看看,那些倭人都做过什么。
魏向明和宁扶霜,要论功行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听了这个,崔玉蘅倒是最开心的那一个,连带着心情都好了不少。
“我就说了,霜儿是个厉害的女孩子。”崔玉蘅就感慨这门婚事可算是没撮合错。
魏向明让自己的妻子去舞刀弄棒,宁扶霜又敢带着人冲进去,除了她自己的一身胆识和能力,也可以窥见魏向明对她的纵容。
只是,这上战场,崔玉蘅估计还是宁扶霜自己的主意。
魏向明是会纵容她,但是这种事说不好,会为她带去麻烦,正如现在。
但宁扶霜擅作主张去了,魏向明也把这件事给揽下来了。
太妃是又高兴又气:“那丫头,真是要把我担心死,多危险呀。”
不过也庆幸,宁扶霜自小就喜欢舞刀弄枪的,到了京都怕给她这个姑姑丢脸,才收敛着,看着也很可怜。
可太妃没有办法,算起来就这么一个远房侄女,若不狠狠心,真的要被耽误了。
当初嫁给那么一个武将,一成婚就去了那么远,太妃说不担心是假的。
谁知道几个月没来信,再次听到音信是在战报上呢。
“要我说,多荣耀呀,我为霜儿感到自豪。”原书中那个女孩,没有因为要保护一个男人而受辱牺牲,做什么男频文的白月光。
而是为自己而活,做了想做的事情,可以让自己的名字,留在史书上。
况且就算是不名留史书,宁扶霜也是为自己而活的。
太妃一颗心七上八下的,听说还要给宁扶霜按功行赏,更是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崔玉蘅就等她去烦恼,去忐忑,自顾自吃着烤肉,这算是她现在能够吃下猪肉的方式了。
就这么过去了三个月,她的胎象渐渐稳当了,胃口还是不佳,温亭骤就让人带着她去庄子上散散心,她也喜欢吃农家菜。
只是最近事情多,温亭骤肯定是走不开了的,还要负责教养司俨,很是辛苦。
崔玉蘅觉得自己留在宫里,他就把她看的跟个眼珠子似的,有很多天都没睡好了。
甚至她呕吐的时候,温亭骤也会不舒服,简直就像是有了产前焦虑症一样。
她倒是从没想过温亭骤居然是这样的,对她怀孕的反应这么大,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就不留在宫里影响她,自己带了太妃,依依和罗娘子傅如意几个女孩,高高兴兴地去了她的庄子上。
不过不是她之前去的那个,那个庄子毕竟小了点,这么多人去肯定不够。
这次去的相当于皇庄,很是大,可以容纳很多人,正巧也带着这些女孩子们好好玩一玩。
也不能每天就是学学学,总得放松的。
崔玉蘅一到庄子,就跟撒开了欢一样,招呼女孩子们一起烤肉,摘水果什么的,不亦乐乎。
“娘娘,好好玩儿呀!”依依脸蛋红扑扑的,看着个子高,但是眼神清澈,手里掐了一朵不知名的花儿,兴高采烈地说。
后面的两个伴读也鲜少有这种机会,没有家里父母管着,没有礼仪规矩束缚着,这里都是女孩子,可以把裙摆提起来,放肆地跑、笑。
“就是,就是,娘娘,您真好!”伴读们发自内心地谢谢崔玉蘅。
崔玉蘅就用帕子擦了才依依额上的汗:“那当然,我是天底下最好的娘娘!”
她自卖自夸,倒没有人觉得讨厌。
太妃就过来打趣她:‘那本宫便是天底下最好的太妃!’
大家都嘻嘻哈哈跑开,只是崔玉蘅不能够这么跑了,宝春把她扶着,在一旁的葡萄架子底下坐了。
这会儿天气有些凉了,已经是正式进入秋天。
不过崔玉蘅自己也想玩儿,戚嬷嬷就吩咐大家在小溪边布置茶席,不论是名茶还是粗茶,都和点心一并摆了起来。
在庄园里仆妇的带领下,看大家摸鱼,采摘成熟的果子,或者当季的新鲜蔬菜。
这家庄头的妻子本身就有一手很好的厨艺,带领着女孩们一起做一些精致的农家点心,还有酱菜。
看到酱菜,崔玉蘅又动了生意经,去看向罗娘子。
罗娘子正在她旁边,感受到她的眼神,无奈道:“娘娘,臣妇知道,这也可以做生意,您要是感兴趣,让如意来帮您。”
“行,小如意,你可得好好帮我呀。”崔玉蘅就嘿嘿一笑,她本身经营能力不差,看到什么都想做做生意,尤其是那些在大雍没有出现过的。
主要是罗娘子太忙了,纺织厂那边被她慢慢立了起来,而且发展很迅速,估计要不了多久,这下已经准备正式进入市场,大量招收女工,并且还要管着蚕丝的来源,忙的脚不沾地。
傅如意当然对自己嫂子的吩咐没有不从的,就正正经经地答应:“愿意为娘娘效劳。”
说起来也是颇有小生意人的自觉了,前段时间,还和父母回了老家,把老家那边的生意做了一部分。
只不过嫂子有更大的事情做,家里的生意就得暂时放着。
她也需要快速成长,才能够和嫂子站在一起,才能够无时无刻地帮助嫂子。
崔玉蘅喜欢这个聪明又有情义的小姑娘,打算在京都开一个打着精致名头的酱菜铺子,还得包装一下。
至于罗娘子,崔玉蘅看着远处的女孩们,带了画具,对着农庄风光、一草一木写生,还有的抚琴、吹箫、吟诗,好不快乐。
“我还有一桩生意,”崔玉蘅示意罗娘子,“倭国那边很快就要打下来,罗娘子,你有没有兴趣成为,第一个出海的女商人呢?”
罗娘子的眉头一挑,这下才认真看向皇后。
这个皇后知道她的想法,并且是真的一步步在为她布局。
不仅是纺织厂,是解救那些女工,皇后还要她走出大雍,登上大船,去往更多的地方。
作为商人,罗娘子很敏锐地嗅到了里面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