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蘅还去看了温亭骤住过的小院子,从前不觉得,现在看着可是荒凉的很,草已经长得很深了,连踏脚都不能。
因此也就没进去,只是有几个工匠想要来除草推墙,打通了和花园那边连接,也和下人们住的地方隔开来。
本来崔玉蘅想要阻止,想着留个念想。
可温亭骤自己都没来打理,这地方对他来说,也不是什么好地方,没什么好的回忆,干脆就由着工匠们推了。
忙碌一天,崔玉蘅才有空见崔青梧。
现在已经是十一二岁了,长得很像崔砚,但眉眼秀丽之处倒是肖似赵氏,小时候还是有几分可爱的。
只是......怎么会这么胖啊!
“二姐......”崔青梧个子可不矮,小小少年都快比她高了。
只是浑身上下,穿着夏衫鼓鼓囊囊,流着水柱一般的汗,白的跟油润的大包子一样。
崔玉蘅快速打断了他,厉声问:“你爹娘对你做了什么!?”
崔青梧吓了一跳,上京都之前,娘就抱着他哭天抹泪,觉得他肯定要受虐待了,二姐不会好好对他的。
但崔青梧实际上对二姐很有好感,觉得她身上有活人气息。
况且从前二姐,虽然凶,但是也会偷偷给他零花钱,这些他可都记着呢。
爹倒是说,二姐现在是皇后了,要他乖一点,多讨好二姐。
但现在看着更加漂亮的二姐,崔青梧的后背猛地窜起一股凉意,就有些害怕了。
还是一旁崔青梧的丫鬟机灵,倒豆子似的说:“老爷和夫人宠着少爷呢,生怕梧州偏远,怕少爷身子坏了,紧着少爷吃呢!”
崔玉蘅懂了,膝下就这么一个宝贝疙瘩,也不想着好好教育,好好读书,再不济学点君子六艺,十几岁了还在爹娘跟前打滚。
就算是在现代,也该读书了。
这样也就罢了,总归崔家不怕养个富贵公子哥,。
但也不能如此宠溺啊,这胖的五官都难辨了,说话也是瓮声瓮气的,健康有保障吗?
赵氏从前不是挺严厉的吗,怎么会容忍自己的儿子成这副模样。
崔玉蘅皱了眉,可不像是以前那样色厉内荏,做了多年的官太太,又在皇宫里浸淫了一段时间,颇有威严。
她拧着眉:“嬷嬷,给少爷先找个大夫来瞧瞧,还有那个夫子,过几日也过来。”
先看看崔青梧身体有没有受影响,然后琢磨着减肥,再看看智力有没有问题,找个夫子好好教教。
“奴婢去办。”戚嬷嬷点点头。
等这边安置好了,一行人又来府门口送她,这一次见面,下次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哪里能想到,从前那个飞扬跋扈的二小姐,会成为他们每次都要跪拜的人物呢。
“恭送娘娘。”
崔玉蘅回到宫里,温亭骤难得没有在看折子,而是和小咕噜两个人各自占了一边看书。
“娘。”小咕噜软软叫了一声,手里的书却是没放下。
崔玉蘅走过去轻轻摸了一把他的头,再一瞥,《战国策》,好吧,这东西她都理不明白。
温亭骤起身把她扶到自己身边,又倒了茶:“可是累着了?”
“才不是,你不知道......”崔玉蘅就挑了事情开始说。
父子俩都含笑看着她说个不停,安静的宫室因为她回来,而热闹了起来。
小咕噜放下书,坐到她身边,就看见自己的父皇一双眼睛完全看着娘亲,一眨也不眨,是他尚且无法形容的温柔。
好似娘亲就是他一切,眼里再看不进去旁人。
而不是在朝臣面前的样子,也不是在其他人面前的样子。
等崔玉蘅说完,父皇适时地递上茶杯:“竟如此糊涂了?看来阿蘅你的决定是对的,崔砚此人实在不堪大用。”
“是呀,好歹也是状元,孩子的教养这么敷衍,不过说到这个,你有没有好的建议。”京都中,温亭骤始终要熟一些。
她多年不在,很多东西都不清楚了,朝臣也经过清洗,出去能认得几家呢,倒是提前做了功课,但一时半会儿也想不起来。
温亭骤就思考:“又要看顾身体又要学点东西,还有点难办。”
现下好夫子不容易找,大多数都是心高气傲,那崔青梧如果没什么资质,谁愿意干呢。
倒是小咕噜考虑了一会儿,说:“娘,你知道明德书院吗?我觉得就很适合舅舅。”
“明德书院?”崔玉蘅确实不知道,但很快就想起来了。
那时候在桁州,本来就和表哥商量着给小咕噜进学的事情。
表哥虽然可以亲自教,但终究公务繁忙,有是待在船上,或者去哪里办个事,十天半月不在家,课业就落下了。
其它的夫子,只能够初期的启蒙,本来启蒙就是表哥做的,在桁州哪里还找得到人接。
倒是想着送书院,可桁州每年的举子都不算多的,在科考中可是没出过什么大才之人,能够中举就很不错了。
当时和表哥分析了,有几家书院很不错,管理严格,夫子们口碑又是极好的,只是没来得及用上,温亭骤就找来了。
但了解书院的过程中,是提到了一家明德书院。
这书院名头不算是最显的,没有出过太多大才之人,夫子们也不是大儒之类的。
但是却在很多地方都有分院,很受达官贵人的欢迎,尤其是家里有纨绔或者二世祖的。
因为明德书院的管理是一等一的严苛,学识只是一方面,做人、待人接物才是他们重点教的。
明德书院并不怕得罪人,因为创办的人就是一个王爷。
这王爷是太上皇最早封的,因为王爷半点对皇位的想法都没有,只是为人刻板,干脆自己办了个书院,专门管这些二世祖。
尤其是品德方面的教养,你若是想和家里哭诉,想要骑到夫子头上,那不行,因为夫子们背后是王爷。
权势大,又严厉,倒是挽救了很多二世祖。
虽说崔青梧不是什么二世祖,但看样子已经快养废了,很适合明德书院!
“我的好儿子,最能为为娘解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