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沈霆锋承诺的一切,分毫不差地送抵青龙山基地。
数个贴着“精密仪器,轻拿轻放”封条的巨大木箱,被小心翼翼地抬进了新建成的独立生物实验室内。
这里被命名为一号实验室,拥有当时国内最顶级的防护标准,甚至连通风口的过滤网,都是军工级别的特制品。
林飒换上一身崭新的白色无菌服,长发利落地束在脑后,整个人透着一股冰雪般的冷静和专业。
她熟练地指挥着两名神情肃穆的技术兵,将那些外人看来如同天书般的设备一一拆箱、安装、调试。
不同频段的次声波发生器,外形像个古怪的金属喇叭。
高灵敏度的生物电信号采集器,则拖着无数条颜色各异的纤细电线,连接到一个布满旋钮和指示灯的控制台上。
沈霆锋没有进去,只是隔着厚厚的观察窗,静静地看着里面忙碌的纤细身影。
他的眼神专注而深邃。
他不懂那些复杂仪器的原理,但他懂她。
他知道,从这些冰冷的金属被赋予生命的那一刻起,这座山,这片土地,将真正成为她的王国。
一个外人无法踏足、无法窥探的绝对领域。
调试工作持续了整整一天。
当最后一个指示灯由红转绿,林飒的脸上才露出了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她转头,隔着玻璃,对沈霆锋轻轻点了点头。
成了。
第二天,指挥棚被暂时清空,所有图纸和文件都被收了起来。
正中央,摆上了一座巨大的沙盘。
沙盘按照一千比一的比例,完美复刻了整个青龙山脉的地形。
山川、河流、峡谷、林地,甚至连基地工地的每一栋临时建筑,都制作得惟妙惟肖。
沈霆锋、两名参与设备调试的技术兵,以及煤球,是现场仅有的观众。
那两名年轻的技术兵,脸上还带着一丝茫然和紧张。
他们只知道自己参与了一项最高机密的任务,却根本不理解,这些能影响整个山脉生物信号的设备,和一个军事沙盘之间,有什么联系。
“今天,做第一个测试。”
林飒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平静得像是在宣布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她没有看任何人,目光落在了蹲坐在沙盘边缘,正好奇地用爪子扒拉着一座小山模型的煤球身上。
“煤球。”
她轻唤了一声。
狸花猫立刻停止了动作,抬起头,那双碧绿的眼睛专注地看着她。
林飒没有说话,只是伸出一根白皙的手指,指向沙盘上代表东面最外围山脚的一处。
然后,她的手指缓缓划过沙盘,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模型山路,最终停在了代表主峰峰顶的位置。
她的眼神,清澈而深邃,就这样静静地注视着煤球。
没有语言。
没有指令。
只有一种高度凝聚的意念传递。
技术兵小王和小李面面相觑,完全没看懂这是什么操作。
难道林总工是要……让一只猫看懂军事沙盘?
这太离谱了。
煤球歪了歪它毛茸茸的脑袋,碧绿的瞳孔里,似乎闪过了一丝人性化的思索。
几秒钟后。
它喉咙里发出了一连串古怪的声音。
那不是普通的猫叫,而是一种极其低沉的“咕噜”声,夹杂着几下短促而高频的“啾啾”声。
声音很轻,却让在场的人类,都感到一阵莫名的心悸。
仿佛有什么无形的东西,顺着这声音,扩散了出去。
指挥棚里,再次陷入了寂静。
一秒。
两秒。
十秒。
什么都没有发生。
技术兵小王悄悄松了口气,心里想着,果然是自己想多了。
然而,就在下一秒,他的眼睛猛地瞪大了。
他身旁的小李,更是忍不住发出一声短促的惊呼,又赶紧用手死死捂住了自己的嘴。
只见那巨大的沙盘上。
在林飒手指最初指向的那个东面山脚的位置。
一粒比芝麻还小的沙子,突兀地、违反了所有物理定律般地,动了一下。
紧接着,它开始以一种稳定而执着的速度,沿着沙盘上那条微缩的山路,缓缓地向上“攀登”。
它走得很慢,但路线精准得令人头皮发麻。
遇到模型的弯道,它会转弯。
遇到模型的陡坡,它会稍作停顿,然后继续向上。
整个指挥棚里,只剩下两个技术兵粗重得如同风箱般的呼吸声。
他们脸上的血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去。
这是什么?
幻觉吗?
还是某种他们无法理解的、利用磁力或者静电的戏法?
可这沙盘是木质的,沙子也是普通的河沙,根本没有经过任何处理!
沈霆锋的身体站得笔直,肌肉紧绷,如同拉满的弓。
他的瞳孔收缩,死死地盯着那粒移动的沙子。
即便是在最残酷的战场上,他也没有像现在这样,感受到如此巨大的冲击。
这不是武器的威力,也不是人力的强大。
他缓缓转过头,看向林飒。
她还是那样平静地站着,仿佛眼前这足以颠覆世界观的一幕,只是她实验记录本上一行普通的数据。
但沈霆锋能看到,她那双清冷的杏眼里,也闪烁着一抹璀璨的光。
那是创造者看到自己的作品,完美运行时,才会有的光芒。
时间,在令人窒息的沉默中流逝。
那粒沙子,终于在所有人的注视下,抵达了山顶模型的位置,然后,静止不动。
任务,完成了。
林飒通过煤球,煤球通过次声波指挥了一只远在几公里外的猫头鹰,猫头鹰在高空锁定了地面上的一只蚂蚁,再通过特定的鸣叫和翅膀阴影的引导,让那只蚂蚁,精准地完成了这次横跨山脉的长征。
而另一只负责监控的喜鹊,则将蚂蚁的实时位置,反馈给了指挥棚窗外的一只飞蛾。
飞蛾扇动翅膀产生的微弱生物电,被采集器捕捉,再转化为信号,驱动沙盘底下的一块微型电磁铁,移动了那粒混在沙子里面的铁砂。
一套横跨了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的,复杂到无法想象的指挥链,就这样在无声无息中,完美地闭环了。
“记录,第一次测试,‘蜂后’指令精准传达,延迟三点五秒,路径误差零。”
林飒拿起笔,在记录本上写下了一行清秀的字迹。
她的声音,将两个几乎石化的技术兵唤回了现实。
他们看着林飒,眼神里,再也没有了之前的茫然。
他们终于明白,自己参与建设的,究竟是怎样一个伟大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