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棚下的八仙桌摆得满满当当,红烧肉泛着油亮的红光,清蒸鱼翘着尾巴卧在瓷盘里,还有凉拌黄瓜、炒时蔬,连刚蒸好的馒头都冒着热气,裹着一层细白的面粉。
傅远山忙着给街坊们倒酒,粗瓷酒杯碰撞出清脆的声响,他笑着说:“各位叔伯婶子,今天是我大侄子念安的满月酒,大家千万别客气,吃好喝好!”
周德胜端着酒杯站起来,朝宋玉双举了举:“婶,念安这孩子一看就有福气,将来定是个有出息的!我先敬您一杯,谢谢您平时对我们家的照顾。”
宋玉双连忙起身,手里还抱着念安,小心地避开孩子:“德胜客气了,都是街坊邻居,互相帮衬是应该的。这杯我喝,也借你的吉言,盼着念安将来能踏踏实实做人。”
云棠音坐在一旁,蒋建华正给她夹了块鱼肉:“音音,你多吃点鱼,补补身子,孩子还得靠你喂奶呢。”
云棠音笑着接过,刚尝了一口,就听见念安“咿呀”了一声,小手还往她这边伸。
宋玉双连忙把孩子递过去:“是不是饿了?快让你娘喂喂。”
云棠音抱着念安,轻轻拍着他的背,眼神温柔得能滴出水来。
张婶端着一碗红糖鸡蛋羹走过来,放在云棠音手边:“吃完鱼再喝点这个,补气血。我特意少放了糖,怕你喂奶不方便。”
云棠音连忙道谢:“张婶,真是辛苦您了,从早上忙到现在,您也快坐下歇歇。”
张婶摆手笑道:“不辛苦,看着孩子这么可爱,我心里比啥都高兴。你看小兰,刚才还跟我念叨,想天天来跟念安玩呢。”
正说着,小兰就拉着周明周亮跑过来,手里还攥着个布偶兔子:“我给念安带了礼物!这个兔子是我娘给我做的,我想送给念安。”
云棠音接过布偶,笑着说:“谢谢小兰,念安肯定会喜欢的。等他长大了,就让他跟你们一起在后山摘草莓、掏鸟蛋。”
小兰眼睛一亮,使劲点头:“好呀好呀!我还能教他爬树呢!”
宋玉双看着孩子们热闹的模样,心里满是欢喜。
她端起酒杯,朝众人举了举:“今天多亏了大家来捧场,我也没什么好招待的,就是些家常饭菜。但这饭菜里的心意,都是实打实的。以后大家有啥需要帮忙的,尽管跟我说,咱们就得互相帮衬着才能过好日子。”
说完,她仰头喝了半杯酒,脸上泛起红晕,却笑得格外精神。
满月酒一直闹到午后,街坊们才陆续散去。
傅煜城和傅远山忙着收拾碗筷,蒋建华则帮着张婶把剩下的饭菜分装起来:“张婶,这些红烧肉和馒头您带点回去,给孩子们当晚饭。”
张婶推辞不过,只好接过:“那我就不客气了,你们也别太累,剩下的活我明天再来帮着做。”
宋玉双抱着念安坐在檐下,阳光透过槐树叶的缝隙洒在孩子脸上,留下细碎的光斑。
念安睡着了,小嘴还微微张着,偶尔发出一声轻哼。
宋玉双轻轻摸着他的头发,小声跟云棠音说:“你看这孩子,连睡觉都这么乖。想当年阿城小时候,半夜总哭,我和他爹轮流抱着哄,一夜都睡不好。”
云棠音笑着说:“说不定念安是心疼我,知道我刚生产完身子虚,不想让我累着。”
宋玉双点点头,眼里满是欣慰:“是啊,咱们念安就是个懂事的孩子。以后我每天早上给你熬小米粥,中午炖鸡汤,你好好养身子,孩子也能长得壮实。”
傍晚时分,傅煜城从屋里拿出一个小木盒,递给宋玉双:“娘,这是我今天去镇上给您买的老花镜,您之前的眼镜镜片都花了,看东西不方便。”
宋玉双接过木盒,打开一看,墨色的镜框衬着透明的镜片,还带着淡淡的木头香。
她试着戴上,拿起针线盒里的布片看了看,笑着说:“真清楚!比我之前的眼镜好多了。阿城,还想着给我买这个。”
傅煜城坐在她身边,看着念安熟睡的模样:“您天天为念安忙活,又是做衣服又是绣图案,眼睛肯定累。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对了,明天我再去镇上买些棉花,您不是说想给念安做个小被子吗?软乎乎的棉花盖着舒服。”
宋玉双连连点头:“好,好,买些新棉花,再挑块浅粉色的布,女孩子家才喜欢粉色。哦不对,念安是男孩,要不买浅蓝色的?”
云棠音忍不住笑了:“娘,您别着急,孩子还小,浅粉色也能穿。等他长大了,再给他做深蓝色的。”
宋玉双也笑了:“你说得对,我这是高兴糊涂了。”
夜里,念安睡熟后,宋玉双坐在油灯下,戴着新老花镜,开始给念安缝小被子。
浅粉色的布料铺在炕上,她拿着针线,一针一线地缝着,针脚细密又整齐。
云棠音靠在床头看着她,忽然说:“娘,您还记得我刚嫁过来的时候吗?”
宋玉双手上的动作顿了顿,笑着说:“怎么不记得?那时候你还害羞,说话声音小小的。现在好了,你成了孩子娘,咱们家也添了念安,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她低头继续缝被子,油灯的光映在她脸上,鬓角的白发也泛着柔和的光,“等这被子缝好了,让念安盖着,冬天就不怕冷了。将来他长大了,看到这被子,就知道奶奶当年多疼他。”
云棠音看着母亲专注的模样,心里满是暖意。
窗外的月光洒进屋里,落在炕上的小被子上,也落在熟睡的念安脸上。
院里静悄悄的,只有油灯偶尔发出“噼啪”的轻响,还有宋玉双手里针线穿过布料的细微声音。
这样的夜晚,平凡又温暖,像一碗熬得浓稠的红薯粥,熨帖着每个人的心。
第二天一早,宋玉双就拿着缝好的小被子,给念安盖在身上。
布料裹着软乎乎的棉花,念安躺在里面,像个小小的粉色团子。
傅煜城走进来,看到这一幕,笑着说:“娘,您这被子缝得真好看,念安盖着肯定暖和。”
宋玉双得意地说:“那是,我熬夜缝的,针脚都对齐了,一点都不硌得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