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鹤知这话,意思可谓是相当明显了。
找个安分守礼的,不就是说白玲不安分,不守礼吗?
这话里的意思,就算是粗线条的人也该听懂了,更不要说白玲这样本来就心思敏感,爱钻牛角尖的。
她被气的眼泪直在眼眶打转,控诉地看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丢下一句,“你们会后悔的,你们一定会后悔的。”
说完这句话,她就跑开了。
郑老先生叹息了一声,早在她第一次不顾主人意愿自作主张做出一些事情的时候,就该把人辞退的,也免得现在让大家都不舒服。
“对了晓晓,你上次说这兰花是抑郁了,是什么意思?”
郑老先生问道。
上次季知晓这么说,其他几人都没放在心上。
但在看到季知晓能在果子林村种植水果蔬菜,并且水果蔬菜的品质远超一般的时候,郑老先生就不得不正视季知晓的话了。
虽然植物会抑郁这种言论,可以说是闻所未闻,但因为是季知晓说的,他们便信了。
季知晓抬手轻轻扶了扶兰花的叶子,幽幽香味沁人心脾,她缓缓说道,“郑老先生,您一定经常对着这兰花思念您的夫人吧?”
“是,这是她生前最喜欢的兰花。”郑老先生点点头道。
“就是因为您经常对着兰花思念夫人,兰花感知到了您的思念,痛苦,长此以往,它抑郁了。”季知晓顿了顿,又道,“事实上,植物,动物,他们跟人类是一样的,也能感知到人类的情绪。”
这个话确实玄幻了一点,如果没有多多农场,季知晓也是不相信植物能感知到人类的情绪这回事的。
更何况,现在这个年代,就是人得抑郁症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更不要说植物得抑郁症了。
但现在最为二级园丁的季知晓,她能感知到植物的情绪,自然也能知道植物能感应到人类情绪这件事。
郑老先生几人都是在农学上深耕钻研的人,他们并非无法接受新概念的人,相反,他们对季知晓说的话,十分感兴趣。
“那我以后也跟你说一些有趣的,开心的事情。”郑老先生苍老粗糙的手拍了拍兰花的花盆。
“对了晓晓,那块地的事情,我已经申请了,这两天应该就能审批通过。”秦鹤知拿出两张工作证,递给季知晓:“这是你跟冯小姐的工作证,还有冯小姐的户口问题也已经在解决,不过这个会慢一点,大概得等半个月左右,毕竟是跨省办理。”
季知晓接过秦鹤知递过来的工作证,感激地说道,“秦先生,谢谢您。”
“还叫秦先生呢?叫秦叔。”秦鹤知呵呵笑道。
“秦叔。”季知晓从善如流。
季知晓拿着工作证,骑上三轮车高兴地往城外去。
对于能拉一张农科院的虎皮这件事,简直是她的意外之喜。
当然不用问工资的事情,毕竟,从一开始,她就没想过要拿工资。
她跟农科院的关系,大概就是,农科院做一做她的靠山,能让她有正大光明用那块地的功能,而她对于农科院而言,也仅仅是优质品种的种子跟菜苗的提供者。
除此之外,就没别的了。
季知晓欢快地骑着三轮车回家,想到小曼姐拿到工作证肯定也会很开心,踩三轮车就更加卖力了。
还没到家门口,季知晓便远远看见有一抹蓝色站在院子门口。
离得近了,季知晓才看清楚,来人是霍巧英。
“霍公安。”季知晓喊了一声,从三轮车上下来。
“季小姐,你上次托我调查的人,我已经查出来了。”霍巧英说道。
季知晓忙道,“霍公安,先进来喝口茶,怎么站在门口?”
霍巧英看着荒地上正在翻地的冯小曼说道,“不想打扰了她。”
季知晓敲了敲门,门很快就开了,霍巧英看到开门的竟然是一只黄毛大狗,那狗子黑呦呦的眼睛像是通人性一样,开了门以后,就摇着尾巴在季知晓的脚边撒娇转圈。
“季小姐,你家的狗真聪明,还会开门呢。”霍巧英也很喜欢狗狗,警队里跟她关系最好的就是一只搜救犬,一看到狗,霍巧英的眉眼都柔和了不少。
“他叫多多。”季知晓招呼着霍巧英进门,秋宝跟小彩虹正在玩过家家的游戏,看到季知晓,两人跑上前来,围在季知晓的脚边,‘姑姑,姨姨’地喊着,就跟多多差不多。
季知晓被两人一狗黏的无奈,说道,“秋宝,小彩虹,这位是霍公安。”
“叫霍阿姨就好。”霍巧英忙说道。
秋宝跟小彩虹异口同声,“霍~阿~姨~”
连多多都‘汪汪汪’地叫了三声,好像也在叫霍阿姨。
“好了,秋宝,带妹妹去别的地方玩,姑姑跟霍阿姨有事情要说。”季知晓摸了摸秋宝的小脑袋说道。
秋宝乖乖地点头,带着小彩虹走了,多多也跟在秋宝的身后。
有多多跟着秋宝跟小彩虹,季知晓还是挺放心的。
终于清净了以后,季知晓忙又泡了一杯茶,拿了一些水果出来,这才说道,“霍公安,快请坐。”
霍巧英坐下后,立即说道,“白玲,二十一岁,一直跟着母亲在郑家照看房子,后来郑老先生回来后,便开始照顾郑老先生的生活。”
“白玲的母亲,你或许认识。”霍巧英说道。
季知晓疑惑。
霍巧英接着说道,“白玲的母亲叫白素芬,原先在季家工作。”
“白素芬?”季知晓皱着眉回忆着,怎么也没能在脑子里找出对应这个名字的脸,她摇摇头,“但是我想不起有这么一个人啊。”
“白素芬应该是你爷爷当家时的季家的下人,算算时间,你可能还没出生。”霍巧英说道。
怪不得。
怪不得她不认识。
季家在爷爷当家的时候,确实有很多下人,那时候买个下人回家,对于有钱的人家来说是一件很稀松平常的事情。
而且那时候的下人奴仆,可都是有卖身契的。
只是后来留洋归来的父亲不赞成这种封建制的用人方式,便将所有的卖身契都还给了他们,愿意留下继续工作的,便继续留用,毕竟那时候要找份工作可比现在更加不容易。
不愿意继续留下的,便归还卖身契,给了一笔遣散费。
这是季知晓年幼的时候听妈妈说起过的。
季知晓对白素芬没印象,那说明她是属于选择离开的那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