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霆野蹲下身,平视着儿子:“很多时候,改变世界就是从很小的事情开始的。爸爸为你骄傲。”
暑假前夕,予安收到美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与往常不同的是,她决定在入学前完成一个特别的计划——为父亲所在的团队创作一组肖像画。
“我想画下每一个叔叔的故事。”她对宋霆野说,“不是穿着军装的正式肖像,而是他们最真实的样子。”
这个计划得到了团里官兵的热烈响应。予安在营区里支起画架,一画就是整个暑假。予宁自然又成了“助理”,这次他还多了一个任务——用录音笔记录官兵们的故事。
“我儿子和你差不多大。”一位老兵在予宁录音时说,“每次回家探亲,他都长得认不出来了...”
予宁安静地听着,然后认真地说:“叔叔的孩子一定很为您骄傲。”
八月最热的那几天,予安中暑了。但她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在树荫下继续作画。
“姐姐像战士一样坚强。”予宁对妈妈说这话时,眼里满是崇拜。
肖像画计划最终完成了六十七幅作品,每一幅都配有一段简短的故事。予安将这些作品制作成画册,送给团里作为纪念。
当官兵们看到画册时,许多铁血男儿都红了眼眶。画册的扉页上写着:“致最可爱的人——你们守护国家,请允许我用画笔守护你们的故事。”
新学期开始,予宁升入三年级。他现在是学校公认的“安全小专家”,甚至被邀请到附近幼儿园给小朋友们讲安全故事。
“予宁越来越有姐姐的风范了。”看着儿子像模像样地给小朋友们讲故事,孟沅欣慰地对丈夫说。
宋霆野点点头:“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发光发热。”
十月,予安的大学生活正式开始。她选择的是美术教育专业,希望将来能像林小雨一样,用艺术影响更多人。
“大学里有很多厉害的画家,”予安在电话里对家人说,“但我还是想坚持画我的守护者系列。”
予宁抢过电话:“姐姐最棒!我今天又教会了五个小朋友怎么过马路!”
兄妹俩虽然不常见面,但通过电话和视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予安常常给弟弟寄艺术书籍,予宁则把自己的“安全小故事”最新篇章第一个发给姐姐看。
十一月的某个周末,予安带回一个消息:她的《守护者的光影》系列作品入选全国青年美术大展。
“展览在bJ,我可以带家人一起去。”予安兴奋地说。
予宁跳起来:“我要去看真正的展览!”
在bJ的展览中心,予安的作品被安排在显眼的位置。令人惊喜的是,展览画册的封面用的正是那幅雨夜消防车出警的作品。
“这幅画感动了很多人。”策展人对予安说,“很多人留言说,通过你的画看到了平凡职业中的伟大。”
展览期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予宁在观展时注意到一个小朋友在触摸展品,他立即上前礼貌地制止:“弟弟,画作需要我们用眼睛守护哦。”
这一幕被现场记者拍到,第二天出现在了报纸上:“小守护者守护姐姐的画作”。
十二月,予宁的校园安全活动有了新突破。他与当地交警队合作,开发了一套“交通安全小游戏”,通过VR技术让小朋友们体验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科技可以让守护变得更有效。”予宁在演示会上这样解释他的创意。
这款游戏后来被多所学校采用,予宁还获得了“市优秀少先队员”的称号。
荣誉接踵而至,但予宁始终保持着平常心。
每周一仍然认真检查教室门窗,每天放学仍然带领同学安全过马路。
除夕前,予安的大学生第一个学期结束了。
她带回了一个新的计划:建立“艺术守护”公益项目,组织艺术生为偏远地区的学校提供美育课程。
“我想把艺术的种子撒到更多地方。”她说。
予宁立即举手:“我可以教小朋友们安全知识!”
宋霆野看着儿女,心中满是感慨。他想起父亲曾经说的话:“真正的军人,守护的不仅是国土,还有心中的善良与正义。”
现在,他在孩子们身上看到了这种精神的传承。
夜晚,予宁在日记本上写下新年愿望:“我希望世界上每个人都学会守护他人。”
予安则在画本上勾勒新的构思:一群孩子手拉手,守护着一个小小的地球。
春日的晨光透过窗帘缝隙,洒在予宁的书桌上。小男孩已经养成了每天早起检查日程的习惯,他的小本子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安全小贴士和待办事项。
“宁宁,今天要去实验小学做分享,准备好了吗?”孟沅轻轻推开房门,看到儿子正认真整理着讲稿。
予宁抬起头,眼中闪着光:“妈妈,我昨晚又想到了一个新的互动游戏,可以让小朋友们记住火灾逃生路线。”
这样的场景如今已是家常便饭。自从予宁的校园安全手册在全区推广后,他成了小有名气的“安全宣传员”,经常受邀到各所学校分享安全知识。
在实验小学的礼堂里,予宁站在比他高出不少的讲台前,镇定自若地向台下两百多名学生讲解交通安全知识。
“过马路时,我们不能做‘低头族’。”他举起自己绘制的漫画,“因为司机叔叔可能看不到我们哦。”
礼堂里响起孩子们清脆的笑声。予宁的讲解总是这样生动有趣,没有枯燥的说教,只有贴近生活的故事和互动。
分享会结束后,一个小女孩怯生生地走过来:“予宁哥哥,我上次按照你说的方法,提醒妈妈开车不要接电话,妈妈真的听我的了!”
予宁的小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你真棒!这就是安全小卫士的力量!”
与此同时,予安的大学生活也步入正轨。她在美术学院不仅学习绘画技巧,更开始思考艺术与社会的关系。
“爸爸,我们正在做一个社区艺术项目,”周末回家时,予安兴奋地向家人描述,“我要为社区里的普通工作者创作系列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