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六娘夹起一块红烧肉,入口即化的肉质裹着浓郁的酱汁在舌尖绽开,她忍不住轻声赞叹:“这肉炖得真是入味,我从前在京城……”
她的话语陡然顿住,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随即低头用筷子拨弄着碗里的米饭。
何青云装作不经意地给她添了勺蟹粉豆腐,笑道:“六娘尝尝这个,豆腐是用石膏点的,嫩滑得很,配着蟹黄,最是下饭。”
李重阳则适时地将一碟切好的桂花糖藕推到小珠面前,那藕段被切成均匀的薄片,每一片都裹着晶莹的糖汁,糯米在藕孔中若隐若现,散发着清甜的桂花香。
小珠拿起一片放进嘴里,眼睛立刻弯成了月牙,含糊不清地说:“好吃,比我以前吃过的桂花酥还甜。”
刘雨兰笑着给小珠擦了擦嘴角的糖汁:“慢些吃,锅里还有呢。”
她的目光落在林六娘微红的眼眶上,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
“六娘,别想太多,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有什么难处,大家一起扛。”
林六娘抬起头,看着眼前这一张张真诚的笑脸,心中的防线渐渐瓦解。
她深吸一口气,端起米酒碗,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不瞒各位,我其实来自京城。”
她的话语中带着几分难以言说的苦涩:“家中也曾有些权势,只是跟真正的贵人比起来不过蝼蚁罢了。”
“我不敢提起,就是怕牵连到你们,毕竟那个负心汉最是心狠手辣,为了斩草除根不惜杀害全力扶持他的我爹。”
何青云与李重阳交换了一个眼神,两人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了然。
李重阳放下酒杯,语气平和地说:“六娘,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如今你和小珠在聚香居安下身来,便是最好的归宿,以后后厨的事,还要多仰仗你呢。”
他巧妙地转移了话题,既没有追问林六娘的过去,也没有让她陷入难堪的境地,林六娘感激地看了他一眼,知道这是对方在给她留面子。
何小丫正忙着给小珠展示她新学的儿歌,两个小姑娘凑在一起,清脆的童声在席间响起,冲淡了方才的伤感。
何平安则埋头苦吃,时不时地给林六娘和小珠夹菜,虽然话不多,但那份贴心却让人暖意融融。
“这大闸蟹的黄真多。”
何青云拿起一只蟹,熟练地剥开,将蟹膏剔出来放在小珠的碗里:“小珠,多吃点蟹黄,很鲜的。”
小珠看着碗里金黄的蟹膏,开心道:“谢谢何姐姐,宫里都没有这样好的螃蟹呢。”
她的话语如同一颗小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一圈微不可察的涟漪。
何青云和李重阳心中同时一动,“宫里”二字从一个普通流民小女孩口中说出,绝非偶然。
林六娘立刻紧张地拉住小珠的手,勉强笑道:“小孩子家家的,懂什么宫里宫外,别听她瞎说。”
何青云脸上依旧带着温和的笑容,仿佛没有听出小珠话中的深意,只是柔声道:“小珠见过世面呢,以后长大了,肯定是个有出息的姑娘。”
她没有追问,也没有点破,只是用轻松的话语带过。
李重阳则适时地说起了北阳城中秋的习俗,将话题引向了热闹的方向。
席间的气氛再次变得轻松愉快,林六娘看着何青云和李重阳若无其事的样子,心中既感激又有些许不安。
她知道对方一定听出了小珠话中的破绽,却没有追问,这份默契和尊重让她倍感温暖。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桌上的菜肴已经吃得差不多了。
何青云端出最后一道甜点,莲子百合羹,雪白的莲子和粉嫩的百合漂浮在清澈的汤水中,上面还撒了些许桂花,清香宜人。
她给每个人都盛了一碗,笑道:“尝尝这个,润肺止咳,最适合秋天吃了。”
林六娘喝着香甜的莲子羹,看着身边说说笑笑的一家人,心中充满了感激。
她和小珠能遇到何青云和李重阳,是不幸中的万幸,无论过去如何,现在的她,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安身的地方,一个充满温暖和关爱的家。
小珠依偎在林六娘身边,手里把玩着兔子灯笼,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
何青云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微微一叹,她知道,林六娘和小珠的身份可能并不简单,但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她们现在是聚香居的一份子。
夜色渐深,月亮已经升到了中天,何青云和李重阳送走了林六娘和小珠,回到了房间。
“你也听出来了吧,六娘和小珠的身份恐怕不简单。”李重阳关上门,轻声说。
何青云点点头,坐在桌前,拿起一块月饼:“小珠提到宫里,六娘又说螃蟹宴,这可不是普通人家能做到的。”
李重阳有些担忧:“那我们……”
何青云笑了笑,咬了一口月饼:“不管她们以前是什么身份,现在她们是我们的人。”
“只要她们安分守己,真心待我们,过去的事就不必深究了。”
她看向窗外明亮的月光,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们聚香居不是官府,不需要查户口,只要一家人好好的,比什么都重要。”
“你说得对。”李重阳松了口气,,“以后我们就当什么都不知道,好好待她们便是。”
两人相视一笑,心中已经有了共识。
不过说起京城,何青云倒是不合时宜地想起了白云村时,被自己丢在后山的那个男人。
啧,希望以后不会碰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