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确切消息,李有荣一路上脸上的笑就没落下过,回到家之后更是将这个消息告诉了老太太,还特意跑去地里找到李显富夫妻说了。
老太太听后立时放心了,拉着李云舟的手坐在堂屋细细叮嘱,就连一旁的李春生也同样念叨了好一会儿。
有几年前换金条剩下的钱,家里供两个高中生还是绰绰有余的,不过之后老太太再没让李显富拿金条,也是怕其余两个儿子生出别的心思。
咬死了只有两根金条。
不是举全家之力供养,周桂红没有太过计较,再加上生产队不少人夸两个儿子是干活好手,还有许多人打听两个儿子的婚事,周桂红心情更美了。
随着天气越来越好,周桂红跟男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先给大儿子相看人家。
这件事周桂红本想跟婆婆商量一下的,结果老太太直接不管,让周桂红自己看着办,反正她这个当妈的,总不至于害了自己儿子。
之后的日子,周桂红开始到处打听好的闺女,不拘家庭条件,毕竟自家条件也没好到哪里去,只要人勤快心善就好。
半个月的时间,周桂红打听到不少人家,其中自然也有三个最满意的闺女,不过还是要问李建国的想法,毕竟过日子是他们的事,自己顶多筛选一下。
李建国完全没有想法,只要人不丑就行。
周桂红就带着李建国去看人了,最后定了其中一家,聘礼就是二十块钱外加一个衣柜一百斤粮食。
结婚的日子定在了秋收过后。
周桂红很满意女方,就在娘家隔壁的生产队,模样清秀,手脚勤快,心眼也实,家里爷奶爹娘都在,上有两个哥哥,都成家了,下面还有一个小妹。
李建国的婚事说定了,也到了李云舟和李春生中考的时间,两人一早跟着李显富去镇上中学考试。
中考一共考五个科目,语文、数学、政治、化学和物理。
考完试李云舟和李春生回家边翻书边对考卷,心里有了底。
两人考上高中稳稳当当。
没过多久,李有荣请假去镇上问两人考试结果,回来的时候脸上笑开了花。
有八卦的婶子见状问道:“哟,有荣,这是遇到啥好事了,看你笑的,说说呗。”
李有荣咧着嘴:“没啥,就是我家春生和云舟都考上高中了,我这不赶着回去跟家里说这个好消息嘛。”
“呀,云舟和春生都考上啦?娘嘞,这可是咱们生产队第一次出高中生呢,不得摆酒庆祝庆祝啊。”
婶子大嗓门一出,周围的人都听见了,连忙跑过来,把李有荣围在中间,叽叽喳喳说话。
李有荣简直头大,好不容易才行人群中挤出来,生怕又被人拉着问,赶紧跑了。
全家知道李云舟和李春生考上高中,那叫一个高兴,老太太直接让李显富去生产队找人换鸡蛋。
自打那场暴雨过后,生产队有两家人抓了几只鸡养,老太太暂时没找到路子,准备过段时间再养鸡。
李显富拿粮食换了十个鸡蛋回来,晚上家里吃的鸡蛋饺子,还切了一块半斤重的腊肉。
“下个月就要去市里读高中了,这段时间就在家好好看书,”老太太看向李云舟:“之前中学校长不是给你拿了高中课本嘛,在家多看看。”
李云舟点头应好。
自从上次想通读书之后,李云舟就把高中课本拿出来翻看过,虽然只有语文数学两本书,但在这个时候,已经难能可贵了。
等快开学的时候,还要去中学把书还给校长。
两本书,兄妹俩交换着看,李春生不懂的都会问李云舟,丝毫没有觉得问比自己小的妹妹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学到的知识是自己的,该问得问。
周桂红看了看众人,最后目光落在李有荣身上:“云舟春生什么时候开学?”
“说是九月一号,校长说最好八月下旬就去学校报名。”
周桂红点点头:“咱们家一下出了两个高中生,这在生产队都是头一个,云舟春生还是去市里读书,娘,我记得家里还有布,趁着还有时间,给两个孩子做一身衣服吧,别被人轻看了。”
老太太自然巴不得,听见过当时就说好:“秀兰,你针脚密,云舟和春生的衣裳你来做。”
说到这里,老太太又想起这件事是周桂红提出来的,又道:“建国马上要成家了,建设也在相看,他们俩也该做一身新衣裳,到时候去女方家也有面子。”
周桂红脸上笑容加深:“诶,娘就是比我们想得长远。”
老太太摆摆手,家里又没分家,凡事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老二老三的孩子读书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又要做新衣裳。
最主要这件事还是周桂红主动说的,她想着老二老三家的孩子,老太太自然不会亏了她。
不过要给李建国和李建设做衣裳,料子就不够了,饭后老太太把三个儿子叫到屋里。
“家里料子不够,你们三兄弟商量商量,看谁去镇上换些布票。”
三兄弟你看我我看你,最后李明忠主动开口:“娘,我去吧,这段时间正是农忙的时候,有荣今天已经请了假,不好再请。”
“行,老三跟你一起去,两个人去稳妥点,地窖里还有不少粮食,拿去多换点票回来,肉票布票工业票都行,家里火柴盐巴快用完了,正好一起带回来。”
李显富本来想说自己有认识的人,自己一个人去就好,正好空间有那么多布,听完老太太的话,只能作罢。
晚上回屋,李明忠跟周桂红说了明天请假去镇上换布的事,周桂红晚上睡觉嘴角都是上扬的。
第二天李明忠和李显富早早出门,两人背着粮食往镇上走,路上还遇到了同样去镇上的元家兄弟。
双方打了招呼没有一道走,元山元海也背着粮食,打算去自由市场换好物件,自然不想让李显富两人看出不对。
李明忠两人怀着同样的想法。
等到了镇上自由市场门口——
元家兄弟:......
李家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