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语迟听到大表嫂这么说,她心里也是拒绝的。
崔二公子人确实很好,但是一来她不想再让家人陷入这种争斗中,二来是她确实没有想成家的打算,日后她打算择一个小院,闲时看花开花落,忙时也能不受束缚。
“母亲,我没有成婚的打算,这件事还请大表哥帮我回绝了吧,等大哥回来,请大哥上门去道谢,之前的事,多亏了崔二公子,我心存感激,但是并没有以身相许的打算。”
陆语迟摇头拒绝,她想,或许崔二公子之前帮他们一家,都是因为喜欢她,不过她经历了上一世的事,已经没了成婚的想法。
之前或许是自己经常找他帮忙,害得崔二公子误会了,那从今日起,她也不能再依靠他去打探消息,否则只会让他误会。
“好,我心里也觉得崔家的门第高,而且复杂,侄媳妇,那就只能麻烦你们帮忙回绝了。”
房氏猜测姑母定是因为之前的事被吓到了,这样的高门内里乱七八糟的事情更多,表妹若是嫁过去,只怕连她最喜欢的医术都不一定能够继续施展,看来,拒绝是最好的选择。
“姑母,没什么麻烦的,我回去就给夫君说。”房氏也没有劝她们,反正这事让夫君自己操心去。
齐思远听到她们拒绝,他心里多少也猜到了些,表妹那人可不是会靠着男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子,她这样的女子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打动的,所以这也在情理之中。
崔殊临听到齐思远的回话,有些落寞,他是真的被陆姑娘吸引,不过并不仅仅是因为喜欢她才会帮陆家的忙,而是他欣赏陆家人,加上他们也是表哥的支持者,所以帮忙确实没有什么龌龊的心思,不过他现在表明心意,确实有些乘人之危。
“若是陆姑娘想嫁人了,那你一定要告诉我,我可以等,不过这件事你就别告诉她了。”
“你这是非我表妹不娶了,要是你爹娘知道,只怕会对我表妹有意见,他们现在最希望你能成家,你这般却是将她架在火上烤了。”
齐思远见他这般神情,摇了摇头,这可不是一件好事,若是被永宁侯府其他人知道了,一定会有意见,可能会亲自来提亲,也可能会利用自家的权势对他们进行打压,直到让陆语迟被迫嫁给他们,让崔殊临放弃希望答应他们接受家中安排。
他和崔殊临虽是好友,但是他不希望因为这件事让两人受到伤害,甚至是三家人反目成仇。
“你放心,我自然有我的办法,陆姑娘不会受到伤害。”崔殊临自然知道他的想法,不过他自己已经有打算了。
没过几日,京城人都听说了一个事,平宁侯府的崔二公子,那个以前的混世魔王,竟然是个克妻的人,还是寺庙的大师亲自给他批的命。
“当时好多人都看到了,崔二公子陪母亲去寺里,寺庙的悟心大师正好云游回来,他见着崔二公子的第一眼,就让他留步。
还说他前世杀气太重,有克妻之相,若是他愿意,现在便可剃发出家,他将他收为关门弟子,日后教他佛法。
崔二公子身边的小厮自然是不敢让自家公子剃发出家,赶紧将平宁侯夫人请来,平宁侯夫人赶紧请教大师,除了剃发出家外,还有什么法子可以化解。
当时悟心大师摇了摇头,说让他去抽签,看看上天可有留下一线机缘,后来崔二公子当着大伙的面摇出了一卦。”
张氏的消息渠道多,听到这事后,立刻给大伙分享。
“哦,卦象上说了什么?”大伙也有点好奇,就连齐氏都跟着好奇。
“好事迟迟终有期,待到云开月现时。”杨氏这话一说,大家都不用听大师解卦,就能知道这是让他等待,最终是好事,不过现在还不到时机。
“看来能够遇到悟心大师也是缘分,听说平宁侯夫人一直在让崔二公子相看,他却不愿意去,原来这是缘分未到啊,若是哪家将女儿嫁过去,真的克妻,那就麻烦了,我看这下平宁侯夫人也不敢再催得这么紧了。”
杨氏不知道崔殊临和齐思远说的话,只以为这是真的缘分才让他遇到了悟心大师。
齐氏也感受到这崔二公子确实是喜欢自己的女儿,这才会想出了这些办法回绝自己的母亲,不过她们家现在已经拒绝了,他还要这般,难道真是恰巧偶遇?
房氏知道内情的,并没有表露出来,这件事少一个人知道,那就少一件事,否则外人知道了,一定会诟病表妹,说不定还会诋毁。
崔二公子这般处理也好,大不了他日后遇到了自己想娶的人,再找大师说一说,将他这个克妻的名声改了,只说已经遇到了良人。
陆语迟也有些诧异,她知道崔二公子是有能力和手段的,却不知他竟然能为她做到这一步。
“早前就听说,平宁侯夫人为了给他相看,已经找了不少人帮忙,不过都没有成,只因为崔二公子不配合,却没想到,竟然有这个原因,果真是缘分问题,改日我也带着孩子们去上上香,看看有没有这方面的原因,只是不知能不能遇上悟心大师。”
杨氏还有两个儿子没有成婚,她打算改日去庙里拜拜。
“不如咱们后日去吧,这天气暖和了,还能去走走,再过些时日,又太热了,都没心思爬山。”
“行啊,妹妹,那咱们都一起去吧。”杨氏邀请齐氏一起。
“好,那我们一起去。”亭哥儿他们回去了,齐氏心里还有些担心,怕遇到什么情况,也想去庙里拜拜。
齐思远也听说了这件事,对于崔殊临的手段,他也竖起了大拇指:“你这一招还真高啊,这下既能让你娘不再催你,还不会让人诟病,你是如何请动悟心大师的?”
“悟心大师说的也不全是假的,他之前就说我和佛有缘,还一直劝我剃度出家,说我上辈子杀孽过重,除非有什么大功德,否则晚年孤苦,我只是告诉他他愿意帮我这次,若是我日后想通,那就答应他出家。”
崔殊临知道,要想让人相信一件事,那就最好说得半真半假,因此他才会找到悟心大师,他答应了自己帮这个忙,不过当时,他还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只怕我这次不用劝你出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