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304研究所为接待完代表团举行庆功宴,主角自然是何裕柱。
他此次应对代表团的表现堪称完美。
何裕柱在技术展示和应对对方代表团的盘外招时表现出色。
如果没有他和十四科室的努力,304研究所可能会像其他国内工厂一样,在与代表团的交流中遭受羞辱,最终还得笑脸相迎。
这种情况在以前很常见,但并不意味着大家愿意忍受这样的待遇,何裕柱的表现赢得了众人的认可。
最重要的因素是第二代计算机。
如果之前十四科室的研究成果只在特定圈子引起关注,那么这次的计算机,特别是第二代计算机,堪称战略级装备。
在这个技术落后的时代,如果兔子国拥有自己的顶尖计算机,将对其各个行业带来巨大提升。
然而,兔子国的落后并非因为人民愚笨或懒惰,而是缺乏先发优势。
由于起步晚且面临外部压力,能维持正常发展已属不易。
在这种背景下,若给予兔子国与国外相同的技术支持,谁能胜出尚未可知。
而第二代计算机的意义就在于提供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后续的发展则取决于各自的手段。
因此,陈兴业对何裕柱白天在实验室的决定表示赞同,认为这种战略装备不应轻易暴露。
于是,在庆功宴结束后,他立即携带全部资料上报组织。
三年时光飞逝,转眼已是1961年的秋天。
北京城多了几分凉意,行人穿上薄外套。
一位身穿新黑色呢子衣、脚踏锃亮皮鞋的青年骑着自行车驶入胡同,来到南锣鼓巷95号的四合院。
院子里,三大爷阎富贵正挥舞着扫帚清扫枯黄的落叶,旁边有几个孩子嬉戏追逐。
这时,他家的屋子里突然传出婴儿的啼哭声,紧接着是女人不满的埋怨。\"瞧你这记性差的,早就提醒你要给儿子带些豌豆糕回来,结果又忘了个干净!”
“老婆,这不能怪我呀,厂里刚发工资,几个同事一起买了瓶二锅头庆祝,就给忘了。”
争吵的是闫解成和他的妻子于莉。
结婚四年,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
听到儿子和儿媳拌嘴,阎富贵放下扫帚走进屋。\"算了算了,没买就不买,又不是多大的事。
以前连饭都吃不上,不也一样撑过来了?解成刚领工资,手头紧是正常的。”
“对啊,媳妇,下次再买。
今晚随便吃点就行。”
闫解成看到父亲帮腔,立刻随声附和。
于莉虽不太高兴,但也不好跟公公顶撞,只冷哼一声,没理会丈夫的话。
她嫁到这家多年,早已熟悉这一家人。
阎富贵吝啬的性格让她明白多说无益,索性装作没听见。
闫解成松了口气时,阎富贵却笑眯眯地走到他身边,搓着手说道:“解成,这个月的生活费还没交吧?工资刚到账,五块钱,我先帮你收着了。”
闫解成脸色一沉,差点忘记这事。
满意地走出屋子,阎富贵口袋里多了五块钱,走路都带着笑意。
他刚想拿起扫帚继续打扫院子,远处传来了自行车的铃声。
听到声音,阎富贵下意识地抬起头。\"嘿!柱子啊,好久没回来了吧?”
自行车上的正是何裕柱。
到大院门口时,他才从车上下来,听到三大爷打招呼,他笑着点头回应:“可不是嘛,三大爷您也越来越精神了。”
几句寒暄之后,阎富贵眯着眼笑道:“听你这话,要说精神,谁能比得上你柱子呢?”
看着何裕柱健硕的身影,阎富贵心里感慨。
何裕柱身高一米八几,即便经历了艰难岁月,身形依然没变。
结实的肌肉不仅展现了力量,更证明了他在物质匮乏时期得到了良好营养的照顾。
实际上,在过去的几年里,阎富贵一家日子艰难,多亏何裕柱时不时伸出援手,才得以勉强维持生计。
因此,两家关系愈发紧密,尤其是闫家的几个孩子,与柱子的关系甚至比和自己父亲还要亲近。
大院外的声音引起了屋里闫解成夫妻的注意。
很快他们走出院子,见到何裕柱,闫解成脸上的笑容如盛开的菊花般灿烂。\"柱哥儿,回来啦。”
旁边的于莉同样热情,态度尊敬,仿佛面对一位成功的远方贵人。
一方面感激柱子在困难时期提供的帮助,另一方面也出于对他出色能力的敬重。
这些年,何裕柱从304研究所的六级研究员做起,如今已成为**级研究员。
他的晋升速度堪称火箭般迅猛,换了别人,绝无可能达到这样的高度。
但换成何裕柱后,这一切似乎顺理成章,毫无争议。
十四科室自何裕柱创立以来,在304所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多年来,科室不断产出各类研究成果,起初令人惊叹不已,后来大家已习以为常。
似乎十四科室不出新成果才显得异常。
作为科室负责人,何裕柱功不可没。
每次重要突破都离不开他的指导和付出。
这不仅提升了他在研究所的地位,也让他的名声在大院内外广为流传。
尽管不清楚他具体负责哪些项目,但大家都清楚,如今的他已成为国家不可或缺的人物。
寒暄之后,何裕柱返回中院。
贾家的贾东旭早已离世多年,秦淮如的第三个孩子槐花也已出生,她自己则继承了丈夫的钳工岗位。
但由于技术原因,她只能从学徒做起。
贾家本就拮据,如今失去主要经济来源,生活更加艰难。
好在有大院的援助和亲朋的帮助,他们才勉强渡过难关。
当年厂方虽给予抚恤金,却被贾张氏把持,未分给秦淮如。
刚到中院时,何裕柱就看到秦淮如在水池边洗衣。
几年过去,她虽历经困苦,但依然保持良好状态。
虽然营养不足,但她天生体质健壮,体型未见明显变化,只是因丧夫而略显憔悴,岁月反而让她更添魅力。
秦淮如抬头看见柱子走进院子时,目光微微闪躲了一下,随即主动露出微笑:“柱子,这是特意回来看何叔他们的吧?”
“是啊,秦姐,今天下班早,没加班。”
何裕柱瞥了一眼秦淮如,心里明白她这些年经历的事情。
但他和前世那个对女人趋之若鹜的傻柱完全不同,绝不会因为对方是寡妇就心生别样念头。
他家里有漂亮的妻子,还有个乖巧懂事的儿子,日子过得温馨美满,自然不会对秦淮如有其他想法。
看着柱子礼貌的回应,秦淮如心里有些失落。
都说寡妇门前是非多,自从丈夫去世后,虽然最初几年没人背后议论,但她在轧钢厂工作,身边的都是男同事,渐渐地,流言蜚语多了起来,有些人看她的目光也变得奇怪。
相比之下,柱子这种单纯清澈的眼神显得格外难得。
想到柱子以前对自己善意的提醒,秦淮如只能无奈叹息。
何裕柱把车停好后开门进屋,却发现家里没人。\"咦?爸他们还没回来吗?”
按理说,食堂师傅应该比普通职工提前下班,做完饭就能回家了。
秦淮如注意到了这一点,突然想起说:“哦,对了柱子,我今天在厂里看到何叔了,听说他在后厨升职加薪了,可能就是因为这个事情还没回来呢。”
听秦淮如说完,何裕柱点头表示理解:“好的,我知道了,谢谢你秦姐。”
话音未落,院子外传来杂乱的脚步声。
紧接着,何大清、陈娟带着易忠嗨大爷以及后院的许大茂夫妇一同进了院子。
众人回到院子里后,整个中院顿时热闹起来。\"老何,你家柱子回来了。”
易忠嗨目光最敏锐,一眼便注意到屋门口站着的何裕柱。
他一边提醒何大清,一边不自觉地将注意力集中在何裕柱身上,仿佛在仔细观察些什么。
何大清和陈娟看到这一幕,也不禁笑着上前:“柱子,今天回来吃饭了吗?颖琪母女呢?”
“回娘家了,好久没回去陪她爷爷了,顺便带外孙回去一趟。”
许大茂和娄晓娥见到何裕柱时有些惊讶,但许大茂想要避开,倒是娄晓娥主动和柱子打了招呼,还拉着许大茂一起寒暄。
看着不太情愿的许大茂,何裕柱心里忍俊不禁。
这些年,许大茂的日子过得并不轻松。
虽然物质上没什么问题,但许大茂的生活状况却不尽如人意。
娄晓娥家境不错,加上许大茂作为放映员在厂里和乡下放映电影,收入颇丰,夫妻俩在院子里算是少有的没有明显消瘦的家庭。
只是,结婚这么多年,娄晓娥始终没有怀孕,在大院里议论声不断。
毕竟,那个时代和后来不同,不结婚的人比比皆是,很多人十七八岁就结婚,很快就有孩子,二十出头当父母的也不少见。
而许大茂现在已近二十五六,妻子却毫无动静,难免让人议论纷纷。
若不是许大茂夫妇条件尚可,在院子里还算有几分威望,恐怕早就被指指点点了。
即便如此,如果娄晓娥的肚子再无消息,以后的议论肯定少不了,甚至可能公开化。
这一点,易忠嗨夫妇处理得相当明智。
易忠嗨因无法生育,在家中地位稳固,妻子与婆婆受宠,他自己也在工厂晋升为七级工,离八级工仅一步之遥。
这些条件让邻里对他的无子状态不再多议论。
尽管背后仍有闲话,但公开场合已无人提及。
相比之下,许大茂夫妇缺乏这样的背景。
他们受到的流言蜚语已让他们颇为不满,尤其是许大茂,因妻子娄晓娥出身资本家家庭,且岳父常给予经济支持,他对此心存感激又有所忌惮,因此只能将此事埋藏心底。
然而,更让他愤懑的是,昔日宿敌柱子如今喜得贵子,全家欢愉。
这让许大茂对何裕柱更加冷淡。
但从娄晓娥角度看,她与柱子并无嫌隙,反而欣赏何裕柱在研究所的地位提升及良好声誉,希望维持友好邻里关系,以备将来可能的帮助。
何裕柱心知肚明却未点破,与娄晓娥寒暄后便转向父亲何大清。\"爸,听说秦姐说您今天在厂里升职了?”
之前何大清是食堂主任,这次升职后俨然成为后厨的主要负责人。
不过,按理说大主任应由他的师父李保国担任,所以他实际是担任副主任。
何大清听了便笑了起来,“你知道的还挺早啊,没错,今天父亲被调到后厨担任副主任,以后要和我徒弟一起共事了。”
他满脸喜悦地说。
确实,儿子有本事,孙子也有出息,平日里何大清的生活已经很惬意了,如今还能升职加薪,岂不是更开心?
旁边的陈娟听了,笑着白了他一眼,“瞧瞧,你刚说两句就得意成这样,老何,你的升职还不是沾了咱们柱子的光?”
何大清听了非但没生气,反而笑得更灿烂了。\"沾儿子的光有什么可羞耻的,毕竟柱子确实有本事。”
原来,这所谓的升职加薪,不过是轧钢厂为了拉拢何裕柱而采取的手段。
这些年,何裕柱在研究所的研究成果若需要测试,只要轧钢厂符合条件,就会安排在那里测试。
这样一来,轧钢厂的生产水平提高了不少,单凭何裕柱一人就给轧钢厂带来了很大帮助。
而且,轧钢厂领导层深知何裕柱在研究所的地位,他的研究成果虽对普通人来说只是听听而已,但对他们这些知情者来说意义重大。
所以,作为何裕柱最亲近的李保国和何大清,在轧钢厂的工作进展得非常顺利,一旦符合条件,立刻就能得到晋升,无需等待或排队。
当然,这种便利并非绝对的,它只是提供了方便。
如果没有相应能力,就算被提拔上去也无法服众。
因此,尽管李保国和何大清在轧钢厂升职速度较快,但主要还是因为他们自身具备一定实力。
当然,何裕柱在这方面肯定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何裕柱对这些情况心里明白,但他并不排斥。
这并非徇私枉法,他父亲和师傅的晋升都按流程进行,他们的能力他也了解,没什么好担心的。\"爸,恭喜你了。
今天我来掌厨,咱们爷俩好好喝两杯。”
一家三口笑着进了屋。
院子里,易忠嗨看着这一幕,眼神中闪过一丝隐晦的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