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孙主任和其他车间主任原本想带他们去下一个车间继续工作,听到这话,也都愣住了。\"是啊老师,幸好这些机床的原理不算太复杂,不然我也不会这么快完成草图。
我担心其中有疏漏,请您二位帮忙审核一下吧。”
何裕柱点头表示认可。
凭借他深厚的机械理论功底,研究这类用于车间生产的简单机床,如制造钢绳、铁钉等,对他而言并不算难题。
不过,这仅是从他五级机械理论水平的角度来看。
要是换成九级工程师负责那批轧钢厂的项目,恐怕就会感到棘手了。
听到柱子认真地讲述自己的疑问,张为民和梅军明白,他确实是在向他们求教。
这种谦逊的态度让两人深感触动。
柱子年纪轻轻便掌握了扎实的机械理论,还能够改良并修复机床,这一点就连一些七级或六级的工程师都未必能做到。
这不仅需要能力,还需要开阔的思维和创新的想法。
从这里可以看出,何裕柱不仅具备优秀的机械基础,其研究思路也非常灵活,不拘泥于传统。
难怪孙教授对他青睐有加。
机械行业越往高处走,就越注重创新能力。
一味固守旧技术,只会重复劳动。
在那个时代,想要实现国内的技术突破,打破外国的技术封锁,这种开创精神至关重要,这也是国内行业领袖们共同拥有的品质。\"柱子做得不错。”
两人并未提出批评,而是给予了肯定。
柱子提交的这些设计图一旦公开,必定会引起相关行业的关注。
毕竟,即便是像轧钢厂这样的中型钢铁企业,在四九城也算规模较大的了,但车间里使用的仍是国外淘汰的二手设备。
而经过何裕柱改进后的机床,生产效率至少提升一倍以上,可以说是一种全新设计的冲压机床。
其中涉及的一些技术难点,一旦完成改造并投入使用,七级、八级技工操作时,将极大提高整个轧钢厂的生产效率。
这种改进对工厂的意义不言而喻。
意识到这一点后,张为民和梅军交换了一个眼神,随即把柱子叫到一旁。
柱子,你设计的这份图纸我们已经仔细审阅,不仅没有任何问题,还实现了重大改进和优化。
如果交给轧钢厂用于设备修复,完全可以当作一款全新车间机床使用。
梅军在一旁附和道:“没错,柱子现在对这些接触得不多,可能还不太清楚这份图纸的价值。
我们这次来就是为了协助轧钢厂维修设备,从道理上讲,这份图纸你可以自己留存。”
两人之所以帮忙留意,一是因为孙教授的关系,二是看到何裕柱展现出的潜力。
这类图纸若被公开,本身就有很高的价值。
无论何裕柱选择上交学校还是自行处理,收益都会比直接在轧钢厂使用要好。
站在个人利益角度考虑,这很合理。
但没有哪个工程师能脱离实际生活,这些现实利益也是人之常情。
听完两位老师的话,何裕柱立刻明白了他们的意思。
但他经过深思熟虑后,却摇摇头说道:“老师,既然图纸已经完成,就应该投入使用。
如果能通过它优化轧钢厂的设备,不仅能提升生产效率,还能更好地完成未来组织安排的生产任务。”
对于这份图纸,何裕柱毫无私心。
他考上大学进入这一行,就是为了用自己的能力为国家贡献力量。
张为民和梅军听后先是一怔,随即眼中流露出敬佩之情。
这与年龄无关,只是因为柱子的举动让人钦佩。
即便柱子决定不把图纸交给轧钢厂使用,他们也无话可说。
毕竟这图纸是他独自设计的。
无论柱子选择将图纸上交清华,还是联系孙教授,都能获得更大利益。
而他们只需确保轧钢厂的设备恢复正常即可。
在这样的情况下,何裕柱毅然选择了为公共利益服务的行为,令人敬佩。
两人随即向孙主任汇报了这一情况。\"新机床?性能直接提升一倍?”
张为民和梅军将柱子设计的机床图纸展示给孙主任等人时,众人下意识地惊讶道。
同时,他们疑惑地看着何裕柱和他的草稿图。
这一周,在两位五级工程师的指导下,车间机床的修复工作进展顺利,专注于画图的何裕柱自然被忽视了。
大家都认为他是来学习的。
谁能想到,张为民和梅军的话竟然透露出这样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尽管他们不是工程师,但多年的行业经验让他们对设备有一定了解。
因此,对于两位工程师的说法,他们有些怀疑。\"张工、梅工,我们车间的机床是从美国引进的,虽然不是最新型号,但修理起来也很复杂……”
这句话虽未明说,却隐含警告之意。
若图纸是张为民和梅军设计的,还有些可信度,但何裕柱不过是个清华学生,即便未来可期,现在的成就也难以让人信服。
再说,改良后的机床效果能提升一倍?
几位车间主任开始讨论。
张为民和梅军没多解释,只是示意何裕柱上前。
何裕柱心知肚明。\"孙主任,图纸的参数我都标注清楚了,如果您不放心,可以在一个车间试用,修复改良不会比之前慢,即使失败也不影响大局。”
听罢柱子的认真说明及递来的专业图纸,孙胜利等主任有些动摇。\"这……该不会是真的吧?”
张为民和梅军点头说道:“孙主任,图纸没问题,我们没说假话,任务紧急,别浪费时间了。”
两位五级工程师再次发言,让孙胜利和其他车间主任的心思开始动摇。
难道图纸真的可行?
想到可能的结果,孙胜利眼中闪过光芒,随即果断表态:“好,张工、梅工,柱子同志,轧钢厂全力配合。”
今天决定行动,孙胜利毫不犹豫地表示信任。
如果真能如张工和梅工所说,效率翻倍,这批生产任务就能顺利完成了!
更重要的是,机床生产效率提升后,轧钢厂的生产能力将完全不同!
三天过去,二月初,轧钢厂已有三个车间恢复生产,工人数量增加。
傍晚,第四车间内,黄色灯光照亮角落。
人群中围绕着一台机床,正是根据何裕柱设计改良后的成果。
由十名八级工协助,三名九级工程师操作,张为民和梅军主导,三天努力,机床终于完成。
孙胜利及其他车间主任在一旁,神情激动。
这三天里,工人们使用何裕柱的草图后,所有疑虑都消失了。
无论是零件匹配还是机械结构重组,图纸上标注清晰,远超外国原版实用。
由于参数明确,许多工作八级工和九级工程师都能独立完成,张为民和梅军只需把控大局。
忙碌数日,今天就是检验成果的时刻!
\"柱子,过来!\"
张为民和梅军一直在全程监督项目进程,现在工程圆满结束,他们对结果已经有了预判,于是招呼柱子过来。
何裕柱在众人关注下,慢慢走到机床旁。
看到柱子年轻的脸庞,大家都对他充满敬意。
这几日的工作,大家都知道,眼前的机床图纸正是柱子亲手设计的。
轧钢厂的三位九级工程师对此体会更深。
他们和何裕柱走的路不同,以前都是师傅带徒,靠手艺吃饭,后来自学提升,最终成为九级工程师。
这种情况很普遍,也十分励志。
原着里易忠嗨当了一辈子八级工,想晋升却因文化水平受限,由此可见,即便是非科班出身,只要能迈入工程师门槛,都是有真本事的。
何裕柱检查完机床周围环境,确认火炉处的钢化材料已备好后,按下开关。
机器启动发出巨大声响,地面随之震颤,所有人都盯着机床里的部件运转。
不久后,火炉的工人配合下,融化的钢材被送进冲压机。
伴随着响声,履带上迅速出现了许多钢绳!
车间内所有人欢呼起来!
不仅是机床恢复正常运转,更让人欣喜的是生产的效率!
短短时间,炉内的钢材已消耗不少。
速度比之前提升了至少一倍!
成功了!
孙胜利和几位车间主任立刻意识到,眼中掩饰不住兴奋!
柱子提供的新机床图纸确实有效!
目睹这一切,何裕柱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何裕柱首次在一线车间尝试图纸改造,最终成果与他的预期相差无几。
车间里,工人们兴奋地注视着改良后的冲压机床,作为常年与机床打交道的一线员工,他们对新设备带来的效率提升感触更深。
起初,没人想到仅凭图纸改造,就能让生产效率翻倍。
不少工人对何裕柱的看法完全转变,原本以为两位五级工程师才是重点,没想到他的设计竟如此出色。
车间内机器运转轰鸣,孙主任一行人走出车间。
他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目光充满期待地看向何裕柱。
张为民和梅军相视一笑,知道孙主任此刻正满怀感激。
张为民率先说道:“孙主任,我们没让您失望吧?接下来的车间就按这个方案改造。”
孙主任连连点头:“那是当然,张工、梅工,有了柱子同志的设计,这次5000斤的任务一定能按时完成,甚至提前完成也不是没可能。”
原本因机床故障而焦虑的孙主任,此刻心情轻松了许多。
见识过新型机床的高效后,他对完成任务充满信心。
初步估算显示,使用这种机床,月产3000斤毫无压力。
距离交期还有两个多月,即便按原计划肯定完不成,但若全厂采用柱子的设计,不仅完成任务,超额完成也完全不在话下。\"张工、梅工,这次多亏你们帮忙,我们一定好好感谢!”
车间里的其他几位主任也都松了口气。
毕竟这次他们承担了不少责任,要是车间生产任务完不成,他们同样会受影响。
尽管问题出在机床身上,但作为车间负责人,一旦工作受到影响,没人会考虑具体原因。
张为民和梅军笑着摇摇头。\"这次得多谢柱子。
没有他的图纸,你们的生产任务恐怕很难完成。”
他们并未居功。\"没错,确实是这样。”
孙胜利等人也意识到这一点。
他们不是笨人,知道如此先进的图纸,就算柱子不主动提供,轧钢厂也找不到责备他的理由。
毕竟柱子是跟着两位师父来的,能帮忙修好机器已经很不错了。\"柱子,食堂的李师傅可是你的师父,没承想他还有你这样的优秀弟子。”
想到李保国和何大清这些天为柱子他们送餐的情谊,再加上柱子提供的机床图纸的重要性,孙主任立刻热情地与何裕柱攀谈起来。
何裕柱笑着点头回应孙主任:“让师父转行做机械,确实有点对不起他。”
话语间带着几分自嘲。
孙胜利等人又寒暄了几句,随后邀请三人留下来吃饭,算是厂里的一点心意。
何裕柱和张为民都没推辞。
何裕柱正好要去食堂告诉师父何大清,自己在轧钢厂的任务已结束。
而张为民和梅军则是惦记着李保国昔日作为鸿宾楼主厨的手艺,想来尝一尝。
饭后,何裕柱和张为民、梅军两位师父,在轧钢厂安排下坐车返回了清华大学。
在厂长和副厂长外出处理公务期间,孙胜利未能将柱子等人引荐给他们。
但他多次承诺,待厂长们归来,定会安排他们接见轧钢厂的大恩人。
若仅是一般帮助,孙胜利不会如此热忱。
实则,何裕柱提供的图纸效果显着,使轧钢厂的生产效率翻倍,且在冲压机床上摆脱了对外国设备的依赖。
如今,凭借详细标注的图纸,未来的维修工作无需再聘请昂贵且效率低下的外国专家。
即便何裕柱无意于此,面对孙主任等人的热情,也只能口头答应,心想若日后真的被邀请,便去一趟,毕竟认识厂领导或许对今后的生活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