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霄检查了一众黑袍人的尸体,并非鬼类确系活人——现在是死人了。
领头的是个术灵,剩下的都是大术师。
在这个世界,存在理论上的术尊,大贤良师和道君皇帝都是术宗,能够坐镇一治之地的治头大祭酒怎么也得是术皇,最不济也是个术王。
就凭一个术灵和一帮大术师,无论如何也拿不下北邙山治,这些只是小喽啰,黑手另有其人。
只可惜黑袍人身上没有携带具体的身份证明,似乎他们身上的黑袍就是身份证明。
李青霄望向陈玉书:“明霄,你怎么看?”
陈玉书想了想,说道:“我认为还是阳平治和北平治在暗中角力,那位黄天上神的裁决并没有平息矛盾,只是让矛盾由明转暗,甚至是激化了矛盾。”
李青霄点了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北邙山治之变大概率是改道为官的延续,道君皇帝死了一个宰相,便要拿下太平教的一个治头大祭酒。道君皇帝这次没有出动他的鬼军,而是派了活人,用意是让大贤良师抓不住证据,便是日后告到黄天上神那里,也不怕什么。毕竟这个黄天上神大概率只是分身,并非真正的‘黄天’。”
陈玉书若有所思道:“其实这个世界和八代大掌教时期的道门很像,大贤良师就是道门大掌教,道君皇帝则是大玄皇帝,两者分庭抗礼,实则还是大贤良师更胜一筹,毕竟占据了大义正统的名分。在人间主世界,最终是大掌教胜出,废掉了大玄皇帝和大玄朝廷,此方世界的政教之争,我也还是看好大贤良师。”
李青霄说道:“也就是说,明霄认为太平教会卷土重来,绝不会善罢甘休。”
陈玉书点头道:“正是如此。现在有一个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这个北邙山治进不进呢?”
李青霄没有太多的犹豫:“我个人还是比较信奉富贵险中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如今北邙山治情形不明,不过未必不能浑水摸鱼。我们的首要目标还是拿到天魔气息,若能提前得手,我们也可以尽早离开,至于大贤良师和道君皇帝如何相斗,都与我们无关了。”
陈玉书没有千金之子戒垂堂的心态,随即说道:“那么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进山。”
……
“有一个驻守进山道路的小队在半个时辰前失去了联系。”
一名身着黑袍的术灵急急忙忙地赶来向上司汇报。
“还有太平教的余孽吗?”
上面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
男人穿着差不多的黑袍,头戴一顶黑色羽冠,正坐在原本属于治头大祭酒的椅子上,这里正是北邙山治翠云峰的上清宫。
众所周知,天下间有四座上清宫,分别位于齐州琅琊府太清山金鳌峰、吴州上清府云锦山琼林峰、蜀州剑门府天苍山青城峰、中州龙门府北邙山翠云峰。
如果只说上清宫,那么默认是正一道云锦山的上清宫,其余三座上清宫一般都要冠以地名来区分。
在人间主世界,北邙山上清宫曾经是道门徐祖故居,后来又被齐大真人占据。
据说齐大真人在北邙山上清宫中养了仙鹤、大鹅、猛虎、黑马,这四个家伙都是齐大真人幼年时的玩伴。
黑马和大鹅是齐大掌教所赠,仙鹤是七代大掌教所赠,猛虎是陈大真人的兄长陈剑仇所赠。都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齐大真人成道之后,这四个畜生在其座下也成了气候,号称上清宫四大护法,如今应该还在北邙山上清宫中。
在这个世界,北邙山上清宫则是北邙山治的核心,治头大祭酒就是在此地处理公务。
如今上清宫已经易主,意味着北邙山治基本沦陷。
治头大祭酒的人头此时正被黑袍人踩在脚底,双目圆睁,死不瞑目。
还有些太平教道士虽然没死,但也被彻底打散,分布在北邙山三十二峰,已经不成气候。
所以头戴黑色羽冠的男人并不在意这些小事,他正在等人。
时至深夜,明月高悬。
北邙山三十二峰高低起伏,悉数沐浴在静谧的月光之中,不见半点灯火。
一队巨大的纸鹤穿过重重山峰,朝着翠云峰方向飞来。
“天使终于到了。”一个黑袍女子说道,不过语气中带着几分讥讽。
天子的使者是为“天使”。
“天朝”“天兵”同理。
羽冠男子没有说话,只是从椅子上起身,向外行去。
张魏奂,曾经是太平教的人公将军,因为竞争大贤良师失败,所以叛出太平教,带领自己的心腹亲信自立门户。这些年来颇为活跃,行走在灰色地带,类似清平会,不过他们不求长生,这个世界也求不了长生,主要是求财,专干别人不敢干的事情,这次便是受雇于道君皇帝,袭击了北邙山治。
正因为这伙人本就出身于太平教,熟悉太平教的各种防御措施,所以才能轻易拿下北邙山治,要不怎么说凡事最怕出内鬼。
现在活干完了,该结尾款了,不过在结尾款之前,还有一道验收的程序。
张魏奂在上清宫外站定。
他的身后,除了黑衣女子,还有几个人,也都是穿着类似的黑袍,境界修为从术王到术皇不等。
张魏奂本人更是货真价实的术宗,不逊于大贤良师和道君皇帝。
一行纸鹤盘旋一周之后,缓缓降落。
每只纸鹤的背上都坐着一个人,身穿青鸾卫的官服,却不是活人,而是鬼类。
他们从纸鹤背上跃下之后,纸鹤开始迅速缩小,最终变得只有巴掌大,被青鸾卫们收入袖中。
为首的一名青鸾卫鬼差虽然修为不如张魏奂,但也是术皇这个层次,不逊于红衣女鬼。
“陆大都督。”张魏奂迎了上去。
“辛苦张先生了。”这位陆大都督十分客气,虽然他们是代表道君皇帝前来验收的,但店大欺客,张魏奂的压迫感还是过重了。
张魏奂做了个手势。
立刻有人把此地治头大祭酒的人头送到陆大都督的面前,请陆大都督验收。
陆大都督端详着头颅,良久之后感叹道:“云治头,别来无恙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