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宫中央的青铜浑天仪剧烈震颤,其内部108颗玉算珠悬浮成环状,投射出血色方程,每个字符的笔画都在渗出铜锈——那锈色与奶奶顶针上的氧化层完全一致,连锈蚀的速率(每小时0.37微米)都分毫不差:
$$ \\Large x^4 + 2x^3 - 16x^2 - 2x + 15 = 0 $$
王老师残存的意识在孙玺儿脑中嘶吼,声音频率稳定在37赫兹,与实验室电磁脉冲装置的谐振频率完全同步:\"这是张先生设的自毁程序!东汉时每炷香燃尽需37分钟,香灰坠落的轨迹会形成《九章》的'粟米章'比例图,若未能解出实根,地宫将引动地脉崩塌,整个云朔新城都会陷入流沙!\"
周冬冬惊见玉算珠表面浮现细密裂纹,每道裂痕的角度都是37°,与《九章算术》[卷一·方田术]的田埂分割图完全一致。最东侧那颗算珠突然炸裂,飞溅的碎片在半空拼出父亲1997年防汛日志的扉页,上面用朱砂写着:\"正负开方,可破万劫\",字迹边缘的朱砂晕染范围,与奶奶胭脂盒里残存的颜料扩散面积完全相同。
孙玺儿抓过焦黑的算盘——那是用冀州古桥的铜铆钉重新铸造的,算珠数量正好108颗,其中37颗的内侧刻着微型\"防\"字,与父亲防汛袋上的铜扣标记一致。她急速拆解重组,算盘边框突然渗出桐油,在沙地上画出《数书九章》的书影,书影的长宽比严格遵循3:7:
以奶奶的顶针为轴,将算盘改造成四层迭微分仪,每层算珠的间距严格遵循秦九韶\"增乘开方法\"的步长比例(相邻层距比为3:7)。\"《数书九章》卷五·遥度圆城术有云:遇奇次项,需以减根变换消元!\"她咬破手指在木梁上写出变换式,血珠坠落在沙上,立即长成37株微型南瓜藤,藤叶的脉络走向与父亲1997年绘制的堤坝防渗网完全吻合:
令 $ x = y - 0.5 $
原方程化为缺项三次式,藤蔓突然缠绕成等式的形状,藤叶数量恰好对应各项系数:14片完整叶(常数项)、3片半叶(一次项)、17片枯叶(二次项),叶片的枯萎程度与奶奶晾在绳上的草药失水率完全一致。
陈大壮按指令锤击地宫柱础,震波频率与奶奶织布机的踏脚节奏完全同步(37次\/分钟),每次锤击产生的声波波形,都会在沙面上形成斐波那契螺旋。传导至算盘的振动让算珠跳起奇异的舞蹈:
第一层算珠代表常数项14.5625,是用奶奶粮仓里的玉米粒数出的精确值,每粒玉米的横径都是3.7毫米,与父亲防汛笔记里记载的\"堤坝排水孔最小直径\"完全一致
第二层算珠表示一次项系数-3.5,用奶奶的缝衣针排成负数阵,针尖朝向与冀州古桥的排水坡度一致(73°仰角),针尾的穿线孔组成微型北斗七星图
周冬冬依孙玺儿口令拨珠,施行秦九韶独创的随乘随加算法,算珠碰撞声如金戈交鸣,在37秒的周期里形成完美的声波共振,共振频率恰好能激活铜匣的饕餮纹机关
当最后一组数字落位时,算盘底部突然显现父亲的笔迹:\"1247年的算法,能解1997年的劫\",字迹的深度(0.37毫米)与奶奶在门楣上刻的身高记录完全相同。
当计算进行到 $ y \\approx 2.33 $ 时异变陡生,地宫温度骤降至19.97c——那是1997年深圳金店劫案发生时的室外温度,温度计的汞柱收缩轨迹,与《九章算术·少广》中的\"开方术\"步骤图完全吻合。
玉算珠突然吞噬代表 $ y^2 $ 项的17.25颗麦粒,这些麦粒的饱满度与奶奶1997年收获的作物完全一致,每粒麦粒的腹沟深度都是0.37毫米。算盘浮现张先生《灵宪》星图,孙玺儿猛然醒悟:\"东汉以\\sqrt{10}为圆周率,比祖冲之的密率多出0.013,正是这个误差设下的陷阱!这个差值乘以37,正好等于实验室电弧的偏移量!\"
千钧一发之际,孙玺儿将父亲所赠纽扣撒向浑天仪——256枚纽扣构成8位二进制校验码,每37枚纽扣组成一个校验单元,单元内纽扣的铜锈分布形成\"勾股弦\"图案。当第148枚(37x4)纽扣落下时,玉算珠的轨迹突然修正,与铜匣饕餮纹的凹槽完全咬合,凹槽内渗出的铜锈,与1997年莲花坝溃口处的铜筋氧化层成分一致。
最终振动波在空间中解离出四道实体光柱,光柱的横截面都是《九章算术》中的\"堑堵\"形状(直角三棱柱),棱长比为3:4:5
浑天仪停转刹那,地宫壁显秦九韶手稿残影,墨迹与父亲防汛日志的笔锋如出一辙,连墨汁的碳十四含量都完全相同:
\"正负开方,非惟数术,实护国之道。\"
——公元1247年,蒙族南侵,秦某人在战火中完善此法测算城防,其手稿的纤维成分检测显示,与冀州老磨坊的桑皮纸完全相同,纸张的厚度(0.37毫米)与父亲1997年使用的防汛记录纸一致。
孙玺儿抚过算珠轻语:\"原来您早知数学是最高形态的兵器。\"铜匣突然射出一道1997年的投影:父亲在深圳水库堤坝上,正用相同算法计算泄洪方程,他手边的防汛袋上,别着与奶奶顶针同款的铜扣,铜扣的反光角度正好37°,在水面映出微型\"防\"字。
投影中突然闯入蒙面人,搏斗间碰倒的算盘滚入水库,算珠上浮的轨迹正好组成\"37\"这个数字——当年金店劫案丢失的,正是浑天仪核心的37颗玉算珠,每颗算珠内都封存着不同年份的防汛数据,其中1997年的那颗,刻着云朔新城的原始规划图。
铜匣浮现新方程,字符由奶奶纳鞋底的棉线构成,棉线的捻度(37转\/厘米)与父亲防汛服的袖口线完全一致:
$ 2^{z} + 3^{z} = 5^{z} $
周冬冬惊呼:\"这不成立的式子啊?!\"孙玺儿盯着 $ z=2 $ 时的误差,寒毛倒竖——这个差值12,恰好是父亲工号的前两位数字,而误差值与标准值的比(13:25),正是奶奶腌菜时盐与水的配比。\"它在暗示...费斯马大定理的时空漏洞,\"她突然想起奶奶说过的话,\"1997年父亲离家前,曾用这个式子在果园的泥地上画了37遍,每遍的笔迹都会在第37秒时发生微小偏移。\"
铜匣突然震动,匣底弹出的微型罗盘指针疯狂旋转,最终定格在37°,指向云朔新城的方向,指针的摆动周期与奶奶座钟的秒针频率完全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