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凯和韦恩副师长两个人达成了一致,在整个远东地区的边境走私,各种走私商品的数量,猛然翻了一倍。
虽然河面上的冰已经解冻,但是没有了双方边境士兵的阻拦,商品都会乘坐小型的渔船,运送到双方的对岸。
以前每年夏天,随时随地都会在河面上巡逻的各部门船只,今年直接就变成了定点巡逻。
早上8:00~11:00巡逻三个小时,下午的2:00~5:00巡逻三个小时。
剩下的时间,基本上看不到任何巡逻的船只,这就属于是双方的默契。
当高凯让李峰把消息送到华夏境内之后,华夏那边也是加大了各种轻工业品以及加工食品的筹备。
这一次很多从老毛子境内弄过来的重工业产品,正是华夏境内所急需要用到的。
各种各样的小五金,以及农用的各种各样机器,最主要的还是铜制品。
只要是用在的民用方面的产品,高凯那都是让整个远东地区的人,放开了手脚进行采购。
大量的铜制品,就这样子跟随着成品,进入到了华夏境内。
至于进入到华夏境内之后,他们如何去利用这一些铜制品,那就不是高凯能够阻止得了的。
高凯只知道华夏境内的铜矿非常欠缺,不仅仅制造武器需要用到大量的铜,各种民用产品也需要大量的铜。
同时还有各种各样小型的发动机和压缩机,全部都让高凯想办法给走私了过去。
这一些小型发动机,到时候是用在冰箱上面还是农具上面。
又或者是用到一些军用的设备上面,又或者是拆开了进行模仿制造,高凯可管不了。
反正他只知道这一些东西,在华夏那边可以换到很多的轻工业品,和各种各样的加工食品。
高凯在段务局的工作,基本上都由底下的副局长,帮他将所有局内的工作都做完了。
他的工作,比之前担任人事科科长,还要更加的轻松。
所以整整一年的时间,他的重心全部放到了这一些商品的走私当中。
老毛子国内在短短的七八个月时间里,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风浪。
对于这一些,高凯是充耳不闻,只做好自己的事情。
但是乔丽丝他们的压力可就大了。
本来叶丽钦火速的调任到建筑部部长这个位置上,就让他们感觉到了时间的紧迫。
谁又能预料到,他仅仅在这个位置上,只工作了两个多月的时间。
他在这段时间内,没有留下具体、可衡量的成绩,更多的是展现了他的工作风格,并为下一步晋升奠定了基础。
这一些乔丽丝他们都已经猜到了,当然他们没猜到的结果,是仅仅两个多月后,又直接晋升了一级。
戈尔巴乔夫以及他的盟友,不断的称赞叶丽钦,与莫斯科的官僚体系不同,做事直接、强硬、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风格。
说他努力推动提高建筑业的效率,解决长期存在的拖延和浪费问题。
虽然这符合戈尔巴乔夫初期强调“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方针。
但也不能这样子硬捧,在他还没有在建筑部部长这个位置上,做出一些成绩的情况下,直接又给他晋升了一级。
4月底刚刚调过来,成为建筑部的部长,6月份就直接晋升为中央书记,主管建筑事务。
这次他晋升的理由,是说他长期以来,在地方工作中展现的能力。
以及在建筑部部长任上短暂但积极的表现,为接下来的改革带来的信心。
所以直接让他进入了党的最高领导机构,拥有了更大的决策权。
这样的理由,真的是既勉强又牵强,真的是应了那一句话,朝中有人好做官。
就在所有人,正在消化着这一决定所带来的后果,他又又又晋升了,直接在12月份,晋升为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
叶丽钦被任命为首都莫斯科市的市委第一书记,这可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职位,相当于首都的“一把手”。
这一次所给出的晋升理由,同样是让人啼笑皆非。
说他在中央书记处几个月的工作,进一步巩固了他作为改革派实干家的形象。
改革需要一位强有力的人物,来整顿首都停滞、腐败的党政机构。
这个理由一被说出来,整个莫斯科的官僚体系,都发生了巨大震荡。
叶丽钦上台之后干的第1件事情,那直接就是反特权反腐败。
他大力抨击和整顿党内官员的特权,专用商店、特殊医疗保健等,都是他首要的改革目标,赢得了大量普通市民的广泛支持。
刚刚上任到这个位置上,就每天都深入群众当中。
经常未经安排地访问工厂、商店和公共交通系统,亲自了解民生疾苦。
这种亲民作风与以往高高在上的官僚,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获得了“人民公仆”的声誉。
在推动改革的过程当中,他积极推行戈尔巴乔夫的“公开性”政策。
允许媒体进行更开放的报道,支持揭露国内历史阴暗面的活动。
就他所做的这一些事情,可以说是一把最锋利的刀,狠狠的砍向了上层精英人士以及那些权贵。
以前这一些上层精英人士和权贵们,哪怕他们犯了事被抓进去,也不会被大肆的宣传。
在这三年时间里,有多少人被抓进去之后,又被赦免了,出来之后,照样享受着富贵的生活。
可是被叶丽钦这样子一曝光,这些被抓进去的人,就直接断了他们的政治生涯。
这一下子就像是捅了马蜂窝一样,大多数人都开始在暗地里给他使绊子。
在他到任这个位置之后,他也试图解决莫斯科的食品短缺、排队等问题,尽管成效有限,但其努力和姿态备受关注。
他坐上了首都第一书记这个位置,仅仅只有两个月。
他又又又又晋升了,直接在86年的2月份晋升为候补委员,直接进入了最高决策圈。
这一次的晋升理由,大家听得都有点麻木了。
说是对他担任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初期工作的肯定。
他在莫斯科的激进改革举措引起了巨大反响,受到了民众们大力的支持。
他在85年四月底,到86年二月份这段关键时期,直接从建筑部部长升迁到中央书记只用了两个多月;
从中央书记晋升为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只用了5个多月;
从首都市委第一书记晋升为候补委员,直接进入到决策圈当中,只用了两个月。
他的“成绩”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工程建设成果,而是其**锐意改革的形象、挑战官僚特权的姿态以及亲民务实的工作作风**,这些恰好符合戈尔巴乔夫初期改革的需要,从而使他获得了火箭式的提升。他在莫斯科任上的表现,是其整个80年代后期政治生涯中最具影响力的“成绩”。
这样的升迁速度,可以用坐火箭来形容都不为过,把其他各党派的人,看的是心惊胆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