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着丰盛的饭食,陈平自己也不由得开始反省。
“自己拒绝朱棣他们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平心而论,他们对待自己可称得上是礼数周全,朱棣和朱雄英和自己也是师徒关系,对方是被朱元璋这个混账老爹坑了,自己作为师父是不是应该帮一下?”
陈平皱眉想着,就连手上的饭食也不香了。
至于该怎么帮忙。
陈平脑海中还真有几个方案。
第一个方案,就是自己出手,杀蒙元使者一个落花流水,片甲不留。
第二个方案,就是指点朱棣他们去找到一个当世的算术天才来应付蒙元使者的算术比试。
至于人选,陈平经过两天时间的思考,倒还真的想起来这么一个人。
而这个人还和朱棣牵扯极深。
那就是黑衣妖僧姚广孝!
真要说大明洪武年间还有什么数学高手的话,那么姚广孝或许能算上是一个。
姚广孝的作用有多大?
当初就是他以一句“臣知天道,何论民心”坚定朱棣奉天靖难取而代之的决心。
之后又轻取大宁、直取京师、留守北平,干的都是轰轰烈烈的大事。
在帮助朱棣夺取江山成功后,姚广孝拒绝还俗,担任太子少师的同时,还帮助朱棣建立稳定的政治制度,被称为黑衣宰相!
此人的能力绝对不容小觑!
别看现在的朱棣还对姚广孝的存在一无所知,可是陈平却清楚明白,后世的朱棣对姚广孝的评价极高。
甚至用上了“诸子百家无不贯穿”的评价!
虽是出家为僧,却对儒释道等诸子百家的学说了如指掌,兵法军事方面也能称之为用兵如神!
这样一个人,哪怕放在现代也是绝对的全能型人才!
而姚广孝本人虽然没有在史书上留下涉及数学相关的卓越贡献,但是陈平却是想起来,在姚广孝主持修订的《永乐大典》之中,记录许多数学典籍相关的内容。
这意味着姚广孝在算术数学一道也是有自己的造诣,以他全能型人才的人设,作为一名数学高手,似乎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按照姚广孝在之后几乎称得上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战绩,数学水平放在大明也应当是数一数二的!”
这就是陈平心中对姚广孝的评价。
正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要知道姚广孝经过现代分析得出他是一名逻辑性人格,这种人最为理性,做事情也最讲究逻辑,是天生学习数学研究数学的天才。
而陈平真正纠结的原因也是在姚广孝身上。
“自己到底要不要给朱棣推荐这名黑衣妖僧姚广孝呢?”
没办法,姚广孝身上的光环和传奇程度,某种意义上甚至要比朱棣还要精彩。
没有姚广孝的朱棣就只是燕王而已,面对自己侄子的赶尽杀绝还会犹豫要不要起兵反抗。
可一旦有了姚广孝,那么朱棣就极有可能在对方的影响下产生种种不可思议的蜕变,乃至于对皇帝之位生出几分觊觎之心。
其实如果是在一两个月以前,陈平要是知道朱棣可能会和姚广孝产生接触,心里多半会很乐意。
毕竟当时的他还希望在朱标、朱雄英相继离世之后,朱棣能够挑起大梁。
在自己和姚广孝的双重指导下,成为真正的永乐大帝。
可现在情况不同。
且不说太子朱标会不会早亡,但是朱雄英多半是不会夭折了。
首先对朱雄英威胁最大的吕氏已经满门抄斩,死得不能再死,朱雄英作为世子,在朱标其他儿子皆不如他的情况下,坐上皇位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一个野心勃勃且能力出众的野心家,似乎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至少站在陈平的角度,是不希望才刚刚结束几十年战乱的中原大地,在好不容易被汉人夺回来的时候,再出现什么乱子。
朱雄英没有早夭,意义最大的就是即便朱标死了,大明也不会出现大的内乱。
其次有了他的指点,对付蒙元、日本这些国家,也能游刃有余,可以不出现乱子。
可要是朱棣生出异心,那就不好说了。
“先生!”
正当陈平思索的时候,朱棣和朱雄英两叔侄又一次找了过来。
一见面,朱棣就满脸焦急地说道:
“先生,这一次您可一定要帮帮学生啊!父皇找了一帮算术高手,结果发现全是江湖骗子,现在想要重新找人已经来不及了。这要实在没有办法,父皇就要拿我上去顶上!这要是输了,我可就成了大明的千古罪人,以后还怎么抬起头来啊!”
朱雄英也站出来为朱棣说话:
“先生,我知道你对皇爷爷有很多意见。但是眼下关系的不仅仅是我们朱家的颜面,还关系到百姓民生。每年茶盐铁稻麦两万斤,最后落到老百姓头上还是太过沉重了,而且要是让蒙元吃饱喝足,未来对大明也是一大威胁啊!还请先生为了大局着想,就出手帮大明一次吧!”
朱棣和朱雄英分别出自己和国家大义出发,就是希望陈平能够出手相助。
陈平看着眼前的两叔侄,心里却是在默默衡量两者的关系。
就以现状而言,这两人都在自己这里上课,平日里关系也称得上是极好,是真正意义上是的叔侄和睦。
重点是,现在的朱棣比起什么政治经济,对化学之类的理工科更感兴趣也具备更高的天赋。
更别说朱元璋和朱标都还活着。
朱元璋是朱棣的父亲,那压迫感简直绝了!
朱标作为朱棣的兄长,长兄如父,朱棣在这种情况下还会生出别的心思吗?
更何况以后大明得到自己的知识补充之后,肯定会大肆发展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朱雄英和朱棣合作的话,效果定然是极好的。
陈平估摸着,一个强盛起来的大明,应该容得下两名强者。
再者说了,就算朱棣以后真的有心思,那还瞒得过自己这个当老师的?
大不了指点对方去北美洲去开疆拓土,到时候两个大明一左一右,隔海相望,可真就是日月相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