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一造出来,苏康心里那盘修路的大棋总算能落子了。
苏康天天跟王刚、鲁琦他们叨叨:“要致富先修路,这话真没瞎掰!咱武陵县想过好日子,第一步就得把路修明白了!”
有人私下里嘀咕:“修路哪是闹着玩的?得花老多银子吧?县衙那点家底,够干啥的?”
这话传到苏康耳朵里,他拍着胸脯就应了:“钱的事儿我包了!你们别操心!”
没人知道苏康的兜里有多厚实——他晚上在屋里数银票,一沓沓的,手指都摸得发滑。
当初从京城去威宁县,他带了二十一万多两;在威宁折腾一年多,搞贸易、搞简易水泥,又攒了不少;到武陵县后,卖青砖、卖新水泥,又是一笔进项,加起来快三十万两了。
而且威宁的生意也没有断着,有他二表哥魏国成帮他打理着那里的一切生意,他的进项一直是源源不断的。
“这些钱本来就是给百姓办事的,现在正好用在点子上!”
苏康把银票锁进木匣子,心里门儿清。
钱,他能赚,也不在乎花出去这一点点!
可武陵县这破地形真愁死人了,到处是土坡子,河啊湖啊绕来绕去,进出不是窄巴巴的山路,就是一下雨就陷脚的泥巴路,修起来老难了。
苏康蹲在城门口揉太阳穴,跟柳青抱怨道:“这路不修不行,可光靠锄头挖石头,挖到明年也通不了!”
他突然眼睛一亮:“对了!新式火药!有那玩意儿做炸药包,再硬的石山也能炸开!”
于是,他即刻带着柳青返回县衙,当下就叫人喊来王刚和阎武,嗓门都提高了八度:“你俩赶紧去凑硝石!越多越好,能拉多少拉多少!”
“是,少爷!”
王刚知道他要干什么,闻言并没有多问,拉着疑惑不解的阎武就往外走,前去张罗人员和马车或牛车。
等王刚和阎武走后,苏康便又转头让人找来鲁琦,吩咐道:“你去苗家寨找个偏点的地方,盖个简易工坊,带有大灶台,再准备两口大铁锅、几个大点的木架子、一些纱布、几根木棍、几个大缸,几个细筛子和多一点的大陶盆,专门做火药!别让人随便进出!”
“火药?”
鲁琦不知道苏康要制造火药拿来干嘛,满头雾水,但也不好问,只好领命而去,带上鲁钰和数名工匠,也带上工具,一起赶往苗家寨。
苏康要制作的火药是一种新式火药,这种火药苏康在威宁就做过,熟得很;而且武陵县硝石矿多,随便找个山坳就能挖着,简直是天助他也。
没几天,王刚和阎武等人就赶着五辆牛车回来了,车上堆满了硝石块子,看着就沉。
“王叔留下,跟着我走。阎叔,你们再辛苦一下,将这些硝石送到苗家寨去,送到鲁琦的手中。”
苏康检查了一番后,就直接下令让阎武他们转运到苗家寨去。
等阎武带人赶着牛车离去后,苏康则坐上自己的马车,由王刚驾驭着,也赶往苗家寨,前去查看鲁琦等人建造的工坊。
来到苗家寨,见到鲁琦等人已经建好了简易工坊:青砖墙,木架梁,青瓦屋顶,水泥地坪、木窗,还有大灶台,其他东西也都一应俱全,还挺像样的。
“行,这地方够隐蔽,就这儿了!”
“准备得不错!”
万事俱备,苏康就亲自上阵,带着王刚、阎武、鲁琦和鲁钰,还有几个会干活的苗家工匠,天天泡在工坊里。
第一步得从硝石里提炼纯硝石(其实是硝酸钾,苏康没跟他们解释那么细,说了也听不懂)。
苏康让工匠们先把硝石倒进大缸里,又让人烧热水 —— 得烧到冒热气,大概八十度的样子,再往水里加草木灰,搅和匀了,做成草木灰水。
“把这热水倒进缸里,没过硝石,使劲搅拌!”
苏康拿着木棍示范,搅得胳膊都酸了,然后让其他人来进行操作。
等硝石化得差不多了,苏康便指挥工匠们再用细布过滤 —— 布得叠三层,不然杂质滤不干净。
过滤后的水则倒进大陶盆里,放在通风的地方晾着。
过了两天,陶盆底下就结出了一层厚厚的白色晶体,跟盐似的,但比盐更为晶莹剔透和粗大。
众人见状,都大为惊奇,这东西,他们可都没有见过。
苏康让人把晶体刮下来,再晾晒一天,晾干后,他便拿给大家看:“这就是纯硝石!做火药的关键,有了它,威力才够大!”
工匠们凑过来摸,有人小声问道:“大人,这玩意儿看着跟盐似的,真能炸石头?”
除了王刚之外,阎武、鲁琦和鲁钰也都是怀着同样的疑问,转头看着他。
苏康笑了:“等着瞧,待会儿让你们见识见识!”
他又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硫磺粉和木炭粉来,用小秤仔细称量:“硝石占七成五,硫磺一成二,木炭粉一成三,少一点都不行!”
称量完毕,他将它们都倒在大陶盆里,又加了点酒液,然后让大家用木棍慢慢搅匀,最后用细筛子筛成颗粒状。
筛下来的颗粒状物,他则让人移到阴凉的地方,摊开来进行晾晒。
“这就是新式火药!比老火药威力大好几倍,炸石头跟玩似的!”
等到这些颗粒状物晾干后,苏康抓了一把给大家看,颗粒均匀,闻着有点呛。
接下来做炸药包和竹筒手榴弹。
炸药包做起来很简单,只要找来厚实的粗布缝成袋子,把火药装进去,扎紧口,留个引线口就行。
竹筒手榴弹制作起来更省事,找小手臂般粗的竹子,截成一头带竹节不漏气的五寸长的竹筒,装进火药,插上引线,另一头再塞个木塞,敲紧了就行。
“炸药包用来炸石山,竹筒手榴弹留着防身,遇到山匪也有个招呼的!”
苏康把做好的炸药包和手榴弹摆在地上,展示给大伙看。
“这样就行啦?”
鲁琦等人还是疑惑不解,半信半疑。
于是,苏康便找了个偏僻的地方,进行了试验。
“轰隆隆”的巨大爆炸声浪,把鲁琦、阎武等人都给吓坏了,这才相信了苏康的话。
这种新式火药制作出来的炸药包和手榴弹,真的能开山炸石,很是顶用!
有了炸药包,修路的进度就有保障了。
于是,苏康就把修路的活儿交给王刚和阎武来打理,让他俩去招人。
消息一放出去,县衙门口就挤破了头 —— 这年头能有份稳当活儿,还管三顿饭,谁不乐意?
有个老汉拉着儿子来报名,激动不已:“大人,俺们父子俩有的是力气,能扛石头、能挖土,给口饱饭就行!”
苏康要修的第一条路,是从武陵县城到苗家寨的山路。
以前这路窄得只能过一辆牛车,还坑坑洼洼的,赶车的得时不时下来推,一不小心就很容易翻车。
现在有了炸药包,遇到挡路的大石头,工匠就钻个洞,把炸药包塞进去,点着引线就跑。“轰隆”一声闷响,石头就炸成了碎块,民工们再用锄头把碎石头清走,铺一层碎石打底,最后浇上水泥砂浆,用木抹子抹得平平的。
忙了一个月,这条路终于修好了。
宽宽的水泥路,三辆马车并排走都不挤,太阳一照,路面泛着淡淡的灰光,看着就结实。
苗家寨的人听说路通了,全跑出来看,有的还牵着牛、赶着车,从寨子里走到县城,再走回来,嘴里不停喊:“通了!真通了!以后去县城再也不用蹚泥路了,鞋都不会脏!”
阎武拉着苏康的手,眼眶都红了:“大人,咱苗家寨盼这条路盼了上百年!以前老一辈人说,要是能有条好路,死也瞑目了,现在真的实现了!您是咱苗家的大恩人啊!”
苏康拍了拍他的手,含笑道:“这是大家一起干出来的,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以后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他没歇着,又让王刚和阎武带人接着修路。
他打算把苗岭周围的工坊和县城都用水泥路连接起来。
这些工坊是烧制青砖青瓦、烧制水泥、制火药的地方,路通了,运原料、送成品都方便,省得人扛马驮的。
等这些路修得差不多了,苏康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心里琢磨开了:“接下来就该啃硬骨头了——武陵县城依山而建,西面临山,至少得修建三条出瞿的通道!只要这三条路通了,武陵的货就能运出去,外面的东西就能运进来,人们的日子肯定就能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