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灯的红光在战术桌上持续闪烁,像一颗不肯熄灭的心脏。沈逸没有立刻接通,而是将手指按在终端边缘,调出K-7发来的加密数据包。林悦已经同步开启解析程序,屏幕上迅速滚动着一串串被剥离伪装的情报碎片——西区b栋的内部结构图、电力分布节点、信号盲区标注,甚至还有几段断续的监控录像。
“他们知道我们会来。”林悦低声说,“这些资料太完整了,不像窃取的,倒像是……故意留下的。”
沈逸没回应。他启动策略模拟空间,将所有情报导入推演模型。三十七种潜入路径在虚拟战场中逐一展开,每一条都伴随着系统自动生成的风险评估。前二十九条在进入外围防御圈前就被判定失败,三十到三十六号方案虽能突破第一道防线,但最终均因触发多重警报导致全员歼灭。直到第三十七条路径亮起微弱绿光——成功率31.6%。
“只有这一条能走。”他说。
林悦凑近屏幕,眉头紧锁。“这条路线需要穿过地下冷却通道,再经由废弃服务器机房进入核心控制区。可那里早就断电了,没有照明,没有导航信标,连空气循环都停了。就算我们能进去,也撑不了多久。”
“系统不会骗人。”沈逸盯着那条绿色轨迹,“它能活下来,说明有我们不知道的变量。”
他调出路径细节,发现关键突破口在于一个未登记的能量节点。该节点位于机房夹层,与主电网无连接,却在最近七十二小时内出现过三次短暂激活记录。更奇怪的是,每次激活时间恰好与陈宇对外发布威胁信息的时间重合。
“他在用那个地方做中转站。”沈逸说,“不是总部,是跳板。真正的控制中枢一定藏得更深。”
林悦点头,随即打开维度稳定器的参数界面。“要接近那个节点,必须建立临时通道。但系统警告很明确:没有锚点维持,通道最多维持三分十七秒。我们进不去那么快。”
“那就得有人留下。”
话音落下,会议室陷入沉默。灯光微微晃动了一下,像是感应到了某种无形的压力。墙上的倒计时还在跳动,23:41:09,每一秒都在压缩选择的时间。
“我去。”沈逸开口。
林悦猛地抬头,“不行。”
“我是最适合的人选。我对系统运行逻辑最熟悉,精神波动值也最低,能最大限度减少信号延迟。”
“可你是指挥者。”她的声音提高了半度,“一旦行动开始,所有决策都要靠你实时调整。如果你被困在现实端,谁来判断什么时候该撤?谁来应对突发变数?”
“那就投票。”沈逸平静地说。
林悦愣住。
“这不是命令。”他环视四周空荡的会议桌,仿佛其他队员就在眼前,“这是生死抉择。谁留下,谁前进,由大家决定。”
林悦咬住下唇,片刻后重新调出团队成员的神经适配数据。七个人的名字依次排列,旁边是系统测算出的维稳匹配度。她的手指停在自己的名字上。
“我的韧性指数最高。”她说,“而且我做过三次跨频信号校准训练,比谁都清楚怎么压制反噬。”
“你也不能去。”沈逸摇头,“你是唯一能在后台同时处理舆情和追踪信号的人。如果直播中断,公众会立刻失去信心。我们需要你在外面发声。”
“那你说怎么办?”她终于有些失控,“难道让新人顶上来?他们连基础协同都没练熟!”
“我知道很难。”沈逸的声音依旧平稳,“但我们现在没有退路。每拖一分钟,对方就有更多时间加固防御。我们必须赌一次。”
林悦盯着他看了很久,忽然问:“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K-7会选择这个时候联系我们?为什么偏偏是在陈宇公开摊牌之后?”
沈逸一顿。
“也许……”她缓缓说,“这不是援助,是陷阱。他们在诱导我们做出错误判断,让我们主动走进预设的圈套。”
“我知道有风险。”沈逸抬手划过屏幕,将第三十七条路径放大,“但模拟结果不会作假。三十七种方案里,只有一条活着走出来。哪怕只有百分之三十的概率,我们也得试。”
林悦不再说话。她低头查看稳定器的负载模拟曲线,发现即便是最理想状态下,驻守锚点的人也会承受相当于连续高强度运算六小时的精神负荷。系统提示栏里跳出一行小字:**长期暴露可能导致意识离散。**
她闭了闭眼。
“如果非要选一个人……”她睁开眼,目光直视沈逸,“那就让我来。我不怕疼,也不怕累。但我不能看着你把自己逼到绝路上。”
“这不是感情用事。”沈逸打断她,“这是计算。你的角色不可替代,我的也是。但我们还有一个优势——信任。之前每一次危机,我们都挺过来了,不是因为运气,是因为彼此相信。”
林悦的手指微微颤抖。她想起第一次副本任务,自己为掩护队友硬扛boSS一击,倒下前看到的是沈逸冲过来的身影。那时她以为自己会死,可他精准地用了最后一道治疗术,把她从边缘拉了回来。
“所以这次……”沈逸继续说,“我相信你能做好后勤,我也相信,队伍里一定有人愿意站出来承担这个位置。”
他伸手按下表决程序启动键。七个名字再次浮现,每人面前浮现出两个选项:【前进】【留守】。系统开始倒计时,十分钟内完成选择。
林悦看着自己的操作台,确认键悬在指尖上方。她没有急着输入,而是调出了过去三个月的所有训练记录。每一次合练的成功率、每个人的反应速度、抗压表现……她在找那个最可能承受住通道反噬的人。
沈逸则默默注视着那条唯一的绿色路径。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战术行动,更是对整个团队信念的考验。赢,意味着撕开对方的最后一道屏障;输,则可能彻底失去反击的机会。
会议室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墙上倒计时显示:23:38:42。
突然,系统弹出一条新提示:**团队凝聚力峰值已触发,权限升级至L7级,允许启用双线同步推演模式。**
沈逸眼神一动。
“还能再试一次。”他对林悦说,“把所有人选代入锚点位置,重新跑一遍成功率。”
林悦立刻操作。七组数据快速生成,每一轮都计入个体心理承受力、协作依赖度和应急响应能力。最终结果显示,当某一名队员担任锚点时,整体生存概率提升至34.2%——虽然仍不足四成,但已是目前最优解。
那人名叫张远,战队的技术支援,平时话不多,但在历次紧急修复中从未失误。
“是他。”沈逸说。
林悦看着名单,轻轻点头。“他会同意吗?”
“我不知道。”沈逸回答,“但我会问他。”
表决时间还剩三分钟。沈逸没有关闭界面,而是将结果截图保存,准备在最终会议上展示。他知道,这一刻的选择,将决定接下来二十四小时的走向。
林悦深吸一口气,手指终于落向确认键。操作台发出轻微的嗡鸣,表示数据已锁定。
沈逸抬起头,望向战术桌中央那枚闪烁的红色稳定器图标。它的光点规律跳动,像在等待某个无法回头的指令。
会议室灯光忽明忽暗,倒计时继续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