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秋提着两包行李,费力地从人群中挤出来,好不容易才找到块空地放下行李,她回来的时间不确定,叶家没人来接她。
走出拥挤的车站,叶秋用陌生的眼神打量着周围的环境。
津市比朝阳公社繁荣得多,街道上,人流穿梭来往,有穿着厚棉衣的清闲人,有穿着工作服昂首阔步的工人,很多人脖子上还围着手织围巾,跟乡下比起来,城里的人气派许多。
循着记忆中的路线,叶秋坐上了电车。
现在火车上的治安并不好,叶秋不想露富免得被车上的小偷盯上,因此穿着的是件打着补丁的厚棉袄,在青山大队并不突兀,但在津市的电车上,却显出几分格格不入。
叶秋装作没看到其他人轻蔑的眼神,找了个空位,自顾自地坐下,脑袋看向窗外。
“妹子,你是乡下来的?”
叶秋顺着说话声回头,看见一个穿着深蓝色衣衫的婶子,衣服洗得发白,却一个补丁都没有,头发梳得整整齐齐,一看就知道是个家庭条件不错的工人或者干部。
“嗯,我是下乡的知青,村里给放了探亲假回来看看家人。”
“哟!下乡知青,那可真是不容易。”婶子本来还想说两句,但看着叶秋光滑细嫩的小脸,就知道这姑娘在乡下估计没受多少罪,这皮肤,就是城里姑娘也不一定养得出来。
叶秋轻笑,“我运气挺好,遇到的村干部们都挺照顾知青的,日子还过得下去。”
遇到的这个婶子非常健谈,饶是叶秋没说多少话,也被她拉着聊了一路,直到下车,她还恋恋不舍地看向叶秋。
叶秋赶紧提着自己的行李下车,等会儿就要见到叶家人,她本来心情有点复杂,但跟人聊了一路,竟然觉得好多了。
下车后,穿过一条狭窄的胡同就能到叶家住着的大院子,在乡下呆的时间久了,习惯了宽阔的天地,再回到逼仄的胡同,叶秋竟然有些不适应,提着自己两大包行李,有些束手无策。
“你是,叶家下乡的那个老三?”迟疑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叶秋回头望去,是一个穿着厂服的年轻男人,二十多岁的样子,满脸疲惫,像是刚刚下班。
她一转头,男人才确定自己没认错,“我果然没认错,你就是叶秋!”
“你是?”
男人瞪大了眼睛,“你不记得我了?我是隔壁院子的叶平安,我俩小学那会儿一个班的,你不记得了?”
“哦哦,原来是叶平安,我刚才一时间没想起来。”
叶秋露出一个尴尬的笑容,其实她还是没想来。
“估计是好几年没见了。”叶平安不在意地挥挥手,疑惑地问:“你不是下乡去了,怎么突然回来了?”
“村里给了探亲假,我回来看看。”
叶平安点点头,主动上前提起一袋行李,“我帮你拿行李。”
拦不住,叶秋就没有把行李抢回来,跟在他的身后。
“你在哪儿下乡?”
“我在川省那边。”
“下乡知青的日子是不是不好过,我看他们寄信回来,都说乡下的日子苦,想回城。”
“其他人我不太清楚,但是我们队里的知青过得还行,村子里的人都挺照顾知青的。”
“那你运气不错。”
......
两人一问一答,不多时就走到了叶秋的家。
叶平安放下行李,“你刚回来,叔叔阿姨肯定有很多话要说,我就不打扰你们一家团聚了。”
“真是谢谢你了。”
跟叶平安道谢过后,叶秋才重新提起两袋行李走进大院。
胡同里都是大杂院,院子里住着少则几户,多则十几户人,角落过道上都是蜂窝煤和乱七八糟的破烂东西。
小心避开路上的杂物,叶秋走进院子,一眼就看见隔壁的顾婶子,她跟赵丽不对付,两人针尖对麦芒,三五天就要找事吵一架。
顾婶子是个狠心的,知青下乡的政策一出,她就把两个女儿快速嫁了出去,不管男方是什么人,只要能拿得出高彩礼给儿子买工作就行,靠着姐姐们的卖身钱,顾家小子初中一毕业就拥有一份工作,成为院子里众人艳羡的对象。
跟下乡那会儿瘦弱的模样相比,吃得好加上上山下乡锻炼,叶秋长开了不少,面色红润,因此,顾婶子第一眼都没认出来,还是多看了几眼,才看出来是谁,“你是叶秋?”
“嗯。”叶秋笑着点点头,“村上给了探亲假,我回来看看爸妈他们。”
“那你真是赶巧了,今天可真是个好日子。”顾婶子一脸看热闹的表情,朝院子里一指,“你快进去。今天刚好人都来齐了。”
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看她的表现,就知道不是什么好事。
叶秋不惧,笑着跟她道别后,提着行李朝叶家走去。
在她身后,顾婶子满是玩味,下乡三年多,叶家老三长进不少,看着就跟以前那个怯生生的小丫头不同,但就要这样,叶家的大戏才能唱得起来!
赵丽还好意思嘲笑她重男轻女,可别的不说,至少她家里儿子女儿和儿媳妇都听她的,她说话有用,可不像赵丽,养出来几个白眼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