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摄制组获得了纽伦堡俱乐部的官方许可,得以进入这支风暴眼中的球队内部,进行更深度的拍摄。
苏晴和小李的第一站,是那间通常不对外人开放的、充满了汗水与故事的装备室。
推开那扇厚重的木门,一股混杂着皮革、草屑和消毒水味的独特气息扑面而来。房间不算大,两侧靠墙是顶到天花板的金属货架,上面整齐地码放着一叠叠训练服、比赛袜和崭新的足球。
一个头发花白、身形瘦削的老人正戴着老花镜,一丝不苟地用软布擦拭着一双钉鞋。他就是汉斯,在这里工作了超过三十年的老装备管理员,见证了俱乐部的数次沉浮。
“早上好,汉斯先生。”
苏晴将话筒递了过去:“汉斯先生,您在这里工作了三十年,一定见证了球队很多变化。能和我们聊聊,林远的到来,给这里带来了什么不同吗?”
“不同?”汉斯闻言,自嘲地笑了起来。他放下手中的球鞋,指了指空荡荡的另一侧货架。
“看到那里了吗?一年前,球队刚降级那会儿,更衣室里连空气都是苦的。球员们垂头丧气,球迷也看不到希望。我每天的工作,就是把那些沾满了泥土和失败味道的球衣收回来,洗干净,再叠好。那时候,赞助商送来的新球衣,一个赛季都用不完。”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了如同孩子般炫耀的神情。他带着摄制组走到装备室的另一头,拉开一扇储藏室的门。
“轰”地一声,一个由纸箱堆成的、足有两人高的小山,出现在了镜头前。每一个纸箱上,都印着那个醒目的数字:39。
“现在,”汉斯自豪地拍了拍离他最近的那个纸箱,“我每天最头疼的事,就是这该死的39号球衣永远不够发!中国的,日本的,美国的,全世界的订单像雪片一样飞过来。”
他看着苏晴,眼神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慨。
“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他压低声音,示意摄像机关掉录音,“他刚来的时候,还是替补,没什么名气。但他每次训练结束,都是最后一个离开更衣室的。你知道他干什么吗?”
“他会主动帮我,把那些散落在地上的装备和水瓶,一个个捡起来,放到该放的地方。我在这里三十年,见过无数天才,他是第一个这么做的,他尊重这里的每一个人。”
……
离开装备室,苏晴一行人来到了青训学院的训练场。
一群金发碧眼的少年正在场上挥汗如雨,他们是纽伦堡的U17青年队。场边,一个身材高挑的少年接受了苏晴的采访,他叫卢卡斯,青年队的队长。
“一年前,我们很多人都想走。”卢卡斯的声音里还带着一丝稚气,但眼神却异常坚定,“球队降级了,看不到希望。好几个被大俱乐部看上的天才,都提交了转会申请。”
“但林来了,一切都变了。”
“我们不再只是在网上看他的集锦,模仿他那些神仙球。我们开始学他。”卢卡斯指了指不远处正在独自加练带球的队友,“我们青年队现在流传着一个问题,叫‘林远凌晨五点之问’。”
“什么?”苏晴好奇地追问。
“‘你见过纽伦堡凌晨五点的街道吗?’”卢卡斯一脸严肃地复述着那句已经成为传说的“心灵鸡汤”,“现在,所有人都在比着加练,谁要是训练偷懒,就会被其他人嘲笑‘没见过凌晨五点的街道’。”
他指着另一个在角旗区附近苦练弧线球的队友,脸上露出钦佩的神情:“他叫马克斯。为了模仿林的圆月弯刀,他现在每天至少要练一百次弧线球,已经有模有样了。”
就在这时,一个身材壮硕、剃着光头的队友掀起球衣擦汗,露出了他整个背部。苏晴和小李的目光瞬间被吸引了过去。
那是一幅巨大的、占据了整个背部的纹身。一个红脸长须、手持青龙偃月刀的东方武将,正骑在一匹神骏的赤兔马上,图案栩栩如生。
“那是……?”苏晴惊讶地问道。
“哦,那是凯文,我们这儿的‘东方战神狂热者’!”卢卡斯笑着解释道。
那个叫凯文的光头少年看到镜头,立刻兴奋地跑了过来,自豪地展示着自己的纹身一边纹着的“过五关斩六将”。“酷吧?这是‘过五个门斩六个骑士’!我的偶像林,在德国杯上就是这么干的!”
看着这个狂热的小子,苏晴一时间竟不知该说些什么。
她对着小李使了个眼色,低声说道:“这个纹身镜头就别播了,咱们描述一下就行,免得带坏国内的小朋友。”
……
主教练米夏埃尔·恩宁的办公室里,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样子。他正悠闲地用平板电脑看着一部老旧的黑白电影。
“恩宁先生,”苏晴笑着问道,“执教林远这样的球员,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很多球迷都说,您是全德国最轻松的主教练。”
恩宁闻言,暂停了电影,脸上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轻松?不,一点也不。”他一本正经地摇了摇头,“执教林,是这个世界上压力最大的工作。因为他每场比赛都在刷新你对足球这项运动的认知,你的战术板根本跟不上他创造奇迹的速度。我每天晚上都要花至少三个小时,去思考第二天该用什么样的表情,才能在看到他又打进一个反物理学的进球时,显得不那么惊讶,不那么像个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这很难,真的。”
这番幽默的回答引得摄制组一阵轻笑。
“那么,最后一个问题,也是很多中国网友最好奇的问题,大家经常看到您在比赛时吃各种零食。他们想问,执教林远这个赛季,您……胖了几斤?”
恩宁闻言,先是一愣,随即爽朗地大笑起来。他甚至拍了拍自己略微凸起的小腹。
“我不知道具体胖了多少斤,”他眨了眨眼,用一种分享秘密的语气说道,“但我可以告诉你们一个准确的数据:这个赛季,我个人在薯片、软糖和巧克力上的预算,比上个赛季,翻了三倍,就像纽伦堡的进球数据一样。”
……
球员休息室内,气氛热烈。京多安、皮诺拉、明塔尔等几位核心球员正围坐在一起。
“和他踢球是什么感觉?”皮诺拉抢先回答,他的声音洪亮而充满激情,“他就像一头被关在笼子里的怪兽,你只需要在正确的时间,把笼子的门打开,然后就可以站在后面,欣赏他是如何撕碎一切的。哦对了,还得离远点,免得被误伤。”
老将明塔尔则更沉稳:“他让足球变得简单了。以前我们需要复杂的跑位和战术配合才能创造出的机会,现在,只需要把球传给他。他不仅自己能进球,他还能让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变得更好。他承担了所有的压力,而我们,只需要享受胜利。”
京多安看着镜头,眼神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欣赏与默契。
“有时候,我甚至觉得我们之间不需要语言。我只需要一个眼神,就知道他下一步要往哪里跑。把球传给他,然后看着奇迹发生,这已经成了我们球队的信仰。”
……
德乙联赛第34轮,赛季收官战当天。
马克思·莫洛克体育场外,早已变成了一片红黑色的欢乐海洋。
苏晴和小李在人群中穿梭,准备捕捉一些赛前球迷的狂热气氛。然而,当他们走到体育场正门广场时,却被眼前的景象彻底惊呆了。
广场最显眼的位置,一群中国留学生热火朝天地支起了几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摊位,场面热闹非凡,甚至比格哈特大爷的烤肠摊还要火爆。
一个摊位前,一个戴着眼镜的男生正挥毫泼墨。他面前排着长长的队伍,全是等着“开光”的德国球迷。他用毛笔,熟练地在球迷们的脸上、手臂上,甚至光头上写下各种汉字。一个德国壮汉指着自己锃亮的光头,上面龙飞凤舞地写着“横行霸道”四个大字,正对着小李的镜头,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新纹身”。
另一个摊位前,几个留学生正给一群满脸好奇的德国球迷分发用小纸杯装着的红色零食。
“来!尝尝这个!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之源!”
一个德国球迷小心翼翼地捏起一根,放进嘴里。下一秒,他整张脸涨得通红,猛地灌着啤酒。
苏晴凑过去一看,差点笑出声。
那杯子里装的,是辣条蘸老干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