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梅阿查球场的新闻发布厅。
国际米兰刚刚在主场以一场典型的、令人昏昏欲睡的1:0取得了胜利。
意大利的记者们的闪光灯连连闪动。
何塞·穆里尼奥姗姗来迟。
他穿着剪裁完美的深色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那种全世界球迷都再熟悉不过的表情:一种混合了轻蔑、不耐烦与掌控一切的微笑。他施施然地在主位的靠背椅上坐下,甚至没有看台下那些早已将录音笔和长枪短炮对准他的记者们一眼。
他没有等任何人提问。
“一场丑陋的胜利,”穆里尼奥率先开口,“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支踢着‘反足球’的球队。当然,主裁判先生今天也贡献了一次世界级的表演,他成功地将足球比赛的规则,重新定义为一种只存在于他想象中的、美丽的艺术。我为他鼓掌。”
典型的穆里尼奥式开场。在短短几秒钟内,他同时攻击了对手和裁判,却又将自己的球队摘得干干净净。
台下的意大利记者们对此早已见怪不怪,正准备就他这番言论继续追问。
“何塞先生!”
提问者带着浓重伦敦口音,是来自英国《卫报》的资深足球记者,“就在几个小时前,西班牙的电视节目因为两位名记为争夺林远而大打出手。而您曾经执教过的俱乐部,切尔西,似乎也准备用一亿欧元,去解决他们目前进攻端缺乏‘决定性球员’的问题。”
穆里尼奥的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冰冷的弧度。他知道,陷阱来了。
2007年9月,尽管为切尔西带来了两座英超冠军、一座足总杯和两座联赛杯,穆里尼奥还是被老板罗曼·阿布拉莫维奇解雇。官方理由是“双方同意”,但全世界都知道,那是一场理念的战争。俄罗斯富豪渴望的是那种水银泻地、能让贵宾包厢里的名流们为之鼓掌的“香槟足球”,而穆里尼奥带给他的,却是如同精密机械般运转、高效、冷酷但偶尔略显沉闷的“胜利足球”。
于是他被解雇了,这是穆里尼奥心中一根拔不掉的刺。
这个记者的问题,像一把淬了毒的手术刀,精准地刺向了这根刺。
“所以,何塞,”他终于图穷匕见,“作为曾带领他们走向辉煌的战术大师,您认为,林远真的能解决一支球队所有的问题吗?”
这个问题是一个双重陷阱。它既提及了林远,又触碰了穆里尼奥与切尔西和阿布之间最敏感的神经。无论他回答“能”还是“不能”,都会被媒体大做文章。
穆里尼奥先是轻蔑地一笑。
“我只谈论我的球员,我的胜利。”他靠在椅背上,摊开手,仿佛在掸去西装上不存在的灰尘,“至于其他俱乐部……尤其是那些习惯用支票簿而不是战术板思考的俱乐部,他们的哲学,我没有兴趣。”
“但你们提到了那个年轻人。我看过他的比赛。”
“所有人都错了。”
他的声音不大,却如同惊雷,炸响在每一个人的耳边。
“你们在讨论的,是‘他该去哪里’。而我看到的,是一个‘战术核武器’。”
他缓缓地从座位上站起身,双手撑在桌子上,身体微微前倾。
“你们在讨论的,是该给他配一辆法拉利还是一辆兰博基尼。而我看到的,是你们根本没有一个人,有驾照。”
他的目光扫过台下,那眼神里充满了智力上的优越感。
“我看到一些俱乐部,他们很有钱,非常有钱。”他没有点名,但所有人都知道他在说谁,“他们看到一个漂亮的、昂贵的玩具,就想买下来。他们以为买下了一匹冠军马,但他们的马厩里只有一个会给马刷毛的马夫,而不是一个懂得如何赢得德比的骑士。”
“他们会毁了他。”
他摊开手,用一种充满怜悯的语气说,“因为他们只懂得如何花钱,却不懂得如何胜利。胜利,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不是一门生意。有些老板,他们想要的是一场马戏,而不是一支球队。他们想要的是在包厢里表演杂耍的小丑,而不是在战场上为他赢得奖杯的士兵。”
最终,穆里尼奥将话题收回到自己身上,发表了他那“天选之人”般的宣言。
“那个孩子,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好球员’。他是一种现象,一个‘美丽的难题’。”
“他需要的不是一个为他花钱的老板,也不是一群在他身边歌功颂德的哲学家。他需要的,是一个‘特别的’教练。”
他用食指,轻轻地点了点自己的胸口。
“一个懂得如何拆解和重组他,一个敢于围绕他建立一支全新军队的专家。这个世界上,这样的人,不多。”
“恰好我就是,所以我想说,林远应该来我这里。”
他站直身体,整理了一下自己那完美无瑕的西装,用一句总结陈词。
“好了,我的工作结束了。现在,轮到那些‘聪明人’去思考了。”
说完,他转身,在无数闪光灯的追逐下,径直离场。
第二天清晨,这场由穆里尼奥亲手点燃的舆论风暴,以燎原之势席卷了整个欧洲。
意大利,《米兰体育报》的头版头条,巨大而醒目:
【“我才是答案!”,穆里尼奥向林远发出召唤!】
报道用最激昂的文字写道:“在所有豪门都还在为林远的转会费而犹豫时,国际米兰的‘特殊的一个’,已经从战术和哲学的维度,向这位东方天才发出了最强烈的信号。他嘲讽了所有竞争者,然后将自己放在了神坛上。这已经不是一次简单的评价,这是一封来自王者的邀请函。”
英国,《太阳报》则更直接,他们将穆里尼奥和阿布拉莫维奇的头像p在了一对正在进行拳击比赛的拳手身上,标题充满了他们一贯的煽动性:
【何塞的复仇!狂人隔空嘲讽阿布:“你买得起,但你不会用!”】
“在斯坦福桥被无情解雇的一年后,何塞·穆里尼奥终于等到了他复仇的机会!他用最辛辣的语言,嘲讽了那位俄罗斯富豪只懂金钱不懂足球的‘暴发户哲学’……”
法国,《队报》则展现了他们一贯的、与英国媒体截然不同的“高冷”姿态:
【穆里尼奥的方法论:如何用一个德乙球员,引爆一场欧洲的战争】
“当泰晤士河畔的小报们还在为‘复仇’和‘恩怨’而狂欢时,我们应该看到更深层次的东西。穆里尼奥的发言,是一次教科书级别的舆论操盘。他巧妙地将自己塑造成唯一能解锁林远全部潜能的‘钥匙’,从而将自己置于这场转会博弈的中心。这是战术大师在媒体战场上的又一次胜利。可怜的英国人,他们只看得到标题,却永远读不懂潜台词。”
西班牙,《阿斯报》的评论则充满了火药味:
【穆里尼奥加入了战争!他嘲讽了所有人,然后说他最适合林远】
“在皇马与巴萨的激烈争夺战中,一个意想不到的、最危险的搅局者出现了!何塞·穆里尼奥,这位永远的‘马德里主义者’的敌人,正试图用意大利人的狡猾,来截胡这场属于西班牙的盛宴……”
而德国,《图片报》的反应,则最能体现他们此刻复杂的心情:
【连穆里尼奥都在谈论林远!我们的德乙,现在是全欧洲的中心!】
报道中充满了与有荣焉的自豪感,他们将穆里尼奥的发言,视为对德国足球,尤其是德乙联赛价值的最高认可。
而此刻的林远,迎来了一位拜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