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2000年7月,香港回归三周年庆典如期举行。
作为新晋世界首富,陆家贵受邀出席,位置颇为靠前,与港澳名流、高级领导谈笑风生,自然又收获了一波媒体关注。
但他此行最重要的目的,并非庆典本身。
7月2日,陆家贵一行人乘坐“陆飞01”专机,从香港短暂飞抵澳门。
澳门大学门口,早已挂起了醒目的红色横幅——“热烈欢迎陆氏集团董事局主席陆家贵先生莅临我校演讲!”
校园内,气氛热烈得如同节日。
能容纳上千人的体育馆座无虚席,连过道都站满了慕名而来的学生和扛着长枪短炮的媒体记者。
力压比尔盖茨、登上世界首富宝座的光环,加上陆家贵充满传奇色彩的白手起家崛起经历,对追求事业成功(财富)的大学生和追逐热点的媒体而言,有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
上午九点整,在校领导简短的致辞后,陆家贵身着一身得体的西裤、短袖衬衣,步履沉稳地走上讲台。
他没有带厚厚的演讲稿,只有一杯清水。
台下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陆家贵开口,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体育馆,平静而有力,“很荣幸受到澳门大学的邀请,有机会和大家交流。”
“今天,我不想讲什么成功学鸡汤,也不想炫耀财富数字。”
“我想和大家聊的,是未来——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以及我们背后那个巨大国家的经济未来。”
开场白直接切入主题,台下众人屏息凝神。
“首先,谈谈刚刚过去的全球互联网泡沫。”陆家贵语气平淡,仿佛在说一件与己无关的小事,“很多人看到了崩溃、损失和绝望。但我看到的是,一次必要的挤泡沫过程。”
“互联网技术本身没有错,错的是过度投机和脱离实际价值的吹捧。”
“泡沫挤掉之后,真正的互联网时代,才刚刚开始。”
“那些能扎实做好产品、服务好用户、拥有核心技术或独特商业模式的公司,将会活下来,并且变得更加强大。”
他稍微停顿,让听众消化一下,然后话锋一转:“那么,未来的机会在哪里?我认为,最大的机会,就在我们华国。”
台下泛起一阵轻微的骚动,许多学生眼中露出好奇和期待。
“第一,城镇化。”陆家贵伸出食指,“未来二十年,将有数亿人口从农村进入城市。这需要海量的住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这意味着巨大的投资和消费市场。陆氏集团已经在布局房地产和高速公路,就是看好这个趋势。”
“第二,消费升级。”他伸出第二根手指,“当人们吃饱穿暖后,会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质。喝更好的酒——比如我们的宝坛老窖,”台下响起一阵会心的笑声,“用更好的电脑手机,享受更便捷的物流、更丰富的娱乐内容。这就是实体经济,特别是消费品和服务业的机会。”
“第三,科技赋能。”第三根手指伸出,“互联网不会消失,它会像水电煤一样,成为社会的基础设施。它会深刻改造每一个传统行业——购物、社交、娱乐、教育、医疗等等。谁能把互联网技术和传统行业结合好,谁就能抓住下一波红利。我们陆氏的飞讯公司,就在做这样的尝试。”
他没有提及任何具体的股票或投资建议,而是从宏观趋势入手,条理清晰,观点明确。台下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不少人在飞快地做着笔记。
“最后,我想特别强调一点,”陆家贵加重了语气,“那就是对华国经济的坚定信心。”
“可能有人会说,我们的人均Gdp还很低,我们的技术比起发达国家还有差距。”
“但请不要忽视我们的规模优势、我们完整的工业体系、我们勤劳智慧的人民,以及我们政府推动发展的决心。”
“每五年一个计划,一届政府接着一届政府干,没有国外多个党派互相拉后腿的现象。”
“我坚信,未来二十年,华国经济保持年均5%以上的高速增长,是完全有可能的。”
“这意味着,我们的经济总量会翻两番、甚至更多!”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一个属于在座每一位年轻人的大时代!”
话音刚落,体育馆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陆家贵的演讲没有华丽辞藻,但逻辑清晰,信心十足,尤其是对华国未来的乐观判断,极大地感染了在场的年轻学子。
特别是他提到了许多具体的行业,只要进入这些行业工作,就有可能获得时代红利。
到了提问环节,气氛更加热烈。
一名经济系的男生抢到话筒:“陆主席,您好!您认为澳门在未来的华国经济版图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陆家贵微微一笑:“澳门背靠内地,联通海外,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除了继续做强旅游博彩业,完全可以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文化创意产业、以及依托珠三角的科技金融服务业。关键是找准定位,与内地优势互补。”
一名女生问道:“陆主席,您对大学生创业有什么建议?”
“我的建议是,首先要脚踏实地,不要好高骛远。”陆家贵回答得很实在,“可以先加入一家优秀的企业学习积累。如果非要创业,最好从你熟悉和热爱的领域入手,解决一个真实存在的痛点。记住,现金流比商业模式更重要,活下来是第一位。”
又有人问:“陆主席,您如何看待华国有可能加入wto后的挑战和机遇?”
“如果加入wto成功,挑战肯定有,竞争会更激烈。”陆家贵坦然道,“但机遇更大。”
“更广阔的市场,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引入,会倒逼我们的企业提升竞争力。”
“我对华国企业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有信心,陆氏集团已经做好准备,迎接更开放的全球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