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澳的兵不血刃,如同一场精心编排的戏剧,干净利落地落下了帷幕,了却了陆绍远心中一道疙瘩。
与此同时,与东瀛的谈判桌上达成的那份脆弱的“共识”,似乎也让紧张的局势暂时缓和下来,南方军各部队表面上进入了休整和正常轮换状态,呈现出一种暴风雨后的宁静。
然而,在这平静的水面之下,暗流依旧汹涌。
为了即将到来的、规模空前的“琼州联合演习暨接收行动”,南方海军庞大的舰队正悄然从北方的津门港、大连港以及沪城港启航,向着南方海军的母港——湛城港集结。
柳城,民政楼。
南方机关最高行政中心的气氛,与军务楼的严肃截然不同,这里更显繁忙与务实。
南方军最高统帅陆绍远,正坐在南方民政院总理彭立清的办公室内,听取关于战后重建、经济恢复以及新光复地区,如东北、香山澳等地的民生安置工作的详细汇报。
财政部长周慕云也在座,时不时补充着财政预算和资金调拨的情况。
少帅,关于东北光复区的重建计划,初步预算已经出来,主要是铁路、公路的修复和重要工矿企业的复工,这需要一大笔资金投入……”彭立清指着一份文件说道。
周慕云立刻接话,脸上带着财政官员特有的愁容:“是啊,少帅。虽然我们接连胜利,但战事消耗巨大,收复区的安抚和重建更是吞金巨兽,财政部今年的账本,实在是……唉,捉襟见肘啊。”
陆绍远手指轻轻敲着桌面,目光深邃,他当然知道财政的压力:“周部长,再坚持一下,熬过了这段时间,我保证以后你会为手中有太多的钱而发愁。”
周幕尚嘴巴动了动,欲言又止,因为他的诉苦毫无用处,陆绍远对于南方的财政情况十分清楚,知道撑过这段时间问题不大。
彭立清见状,笑了笑推了推眼镜,总结道,“东北地区的工业基础恢复顺利,部分矿山和工厂已在我们技术人员指导下复工,但粮食和过冬物资的缺口依然很大,需要持续投入,香山澳的接收工作平稳,民心初步安定,民政院的工作组已全面接管行政……”
陆绍远认真听着,偶尔提出关键问题,指示方向。周慕云部长则在一旁快速记录着资金需求,眉头时而紧锁,时而稍展,显然在精打细算着每一分钱的用处。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进!”彭立清应道。
门开了,一个身着得体气质精干的中年男子快步走了进来,手中拿着一份文件夹。
他先是向办公室里的人打了个招呼。
“少帅,打扰了,有紧急要事需向少帅汇报。”来人语气恭敬却难掩一丝兴奋,此人正是南方机关新近成立的“国防采购局”局长——孔维族。
这个部门的设立,是陆绍远推动南方军事现代化和规范化的重要一步吗,是南方政府体系走向正规化、专业化的重要标志,其核心职能是统一代表军方和政府,负责所有国防装备、物资及相关服务的采购管理,确保以高效、合规的方式满足日益增长的国防需求,同时严格监督采购流程,防范腐败,并负责处理日益复杂的国际军品贸易规则。
“孔局长,何事?”陆绍远问道,目光落在那个文件夹上。
孔维族深吸一口气,将文件夹双手呈给陆绍远:“少帅,少帅,这是灯塔国国务卿哈里森先生正式提交给我局的军购申请订单!经过几轮技术细节和价格的磋商,还经过了我们的初步审核和专业评估,符合相关规定,现已最终确定,请您批阅!”
孔维族的声音因激动而略显急促,这是他领导的国防采购局接到的第一笔对外军售订单,意义非凡。
陆绍远接过文件,打开翻阅。彭立清和周慕云也好奇地投来目光。
这份军购订单纯属是一笔意外之喜。
几天前,东瀛和大鹰的谈判团队带着失望和不安离开后,灯塔国国务卿威廉·哈里森却留了下来,他留下的公开理由是“进一步深化两国经贸关系”,但真实目的之一,便是他在谈判间隙见识到的南方军士兵装备的p3自动步枪和偶尔瞥见的“犀牛”坦克。
哈里森国务卿对p3步枪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甚至通过外交渠道提出希望能亲自参观一下南方的兵工厂并试射该枪。陆绍远得知后,欣然应允,特意安排人带他去了戒备森严的柳城兵工厂。
哈里森在靶场上亲自试射了p3自动步枪后,对其可靠性、火力和人性化设计赞不绝口,他并不知道,在另一个时空脉络里,这款划时代的自动步枪本应属于他的国家,只因陆绍远这个“变数”提前招揽了天才设计师勃朗宁,才使得它率先在南方横空出世并最先装备部队。
同时,哈里森也对南方军主力坦克“犀牛”的综合性能,可靠性、火力、成本留下了深刻印象,此时的灯塔国,虽工业实力雄厚,但其重心尚未完全转向军事领域,陆军装备更新缓慢,现役坦克性能参差不齐。
于是,一份巨额军购订单很快被拟定出来,并通过正式渠道提交给了南方新成立的国防采购局。
订单内容赫然写着:
p3自动步枪: 150,000支,单价约200美元(含部分备用零件和技术资料费),总价37,000,000美元。
犀牛中型坦克: 100辆,单价约200,000美元(含基础维护工具和培训),总价23,000,000美元。
订单总额: 60,000,000美元(六千万美元)。
特别注明: 不采购配套弹药。
彭立清好奇地探过头,看到订单内容后,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少帅,这……灯塔国真是财大气粗啊!一出手就是十五万支枪,一百辆坦克!这差不多够他们把现役陆军换装一大半了吧?”因为他对国际局势也十分了解,此时受孤立主义影响的灯塔国,常备陆军规模并不算大。
一旁的财政部长周慕云一听到“六千万美元”这个数字,眼睛瞬间亮了,刚才的愁容一扫而空,几乎是跳了起来:“多…多少?六千万美元?!我的老天爷!哈哈哈!太好了!少帅!咱们财政部今年终于能松口气了!这笔钱要是到位,重建经费、民生投入……好多难题都能迎刃而解啊!”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金山银山,兴奋得搓手。
彭立清率先从震惊中回过头来:“少帅,这……规模确实惊人,看来灯塔国是下了决心要快速提升其陆军的轻武器和装甲力量水平,只是,出售如此数量的现役主战装备,是否……?”他语气中带着一丝疑虑,毕竟这涉及到军事技术的外流。
孔维族局长兴奋地补充道:“彭先生,这还是我们严格限制了出售范围的结果,哈里森国务卿私下还试探性地询问,能否购买我们最新的‘灰熊’坦克、甚至‘朱雀’战斗机和‘毕方’轰炸机!都被我们以‘非卖品’为由坚决拒绝了。即便是p3步枪和‘犀牛’坦克,出售的也是出口版,在某些关键参数和材料上做了适当调整。”
陆绍远听着他们的议论,脸上露出了微笑。
他之所以痛快地答应哈里森的参观请求并最终同意这笔交易,自有其深远的考量。
首先,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灯塔国那恐怖工业潜力和“逆向工程”能力。即使现在不卖,以灯塔国的实力,研发出性能相近甚至更好的武器,也就是时间问题,与其让他们自己搞出来,不如趁机大赚一笔,还能借此建立一种“技术领先”的心理优势和潜在的依赖关系。
其次,灯塔国此次只买枪炮,不买弹药,本身就说明了问题,他们自信能够很快仿制出配套弹药,甚至加以改进。这正表明其军事研发体系已经开始加速运转。
最关键的是,陆绍远的目光早已投向了更远方。p3自动步枪虽好,但毕竟脱胎于旧时代设计,存在一些固有缺陷如重量、后坐力控制等。
他脑海中来自“天工系统”的、更先进的突击步枪蓝图已然成型,只待时机成熟便可投入生产。同样,“犀牛”坦克也即将被更强大的新式主战坦克所替代。将这些“即将过时”的装备变现,换取急需的外汇和资源来发展下一代武器,无疑是笔极其划算的买卖。
“周部长,”陆绍远开口,打断了周慕云对财政支出的美好憧憬,“这笔钱,你先别高兴得太早,这笔收入,将全部划入特别军费账户,优先用于支持几个重大的新式武器装备研发项目和湛江新海军基地的扩建工程,我们军队,要用更好的装备。”
周慕云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随即垮了下来,唉声叹气:“啊?全部给军工啊?少帅,咱们民生和地方建设也等米下锅呢……”
“放心吧,周部长,”陆绍远安慰道,“有了这笔启动资金,我们的军工体系能更快升级,未来不仅能自给自足,还能创造更多的外汇。眼光要放长远。”
说完,陆绍远拿起笔,在军购合同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盖上代表陆绍远的印章,这意味着南方政府第一笔重大对外军售,正式达成。
孔维族局长接过签署好的文件,激动得手都有些微微颤抖。这不仅是一笔天价订单,更是对他所负责的新部门工作的极大肯定,也为南方国防工业打开了一扇通往国际军贸市场的大门。
陆绍远看着他,鼓励道:“孔局长,这只是第一步。我向你保证,用不了多久,你们国防采购局,将来一定会成立一个专业的武器进出口公司,以后你肯定会忙得不可开交的,将来,会有更多国家,排着队来购买我们的武器。”
话语中,充满了对南方军工未来的绝对自信和宏伟蓝图规划。这笔与灯塔国的交易,绝非简单的金钱往来,更是陆绍远布局全球、以军贸促发展、以技术保优势的战略棋局中,落下的一颗重要棋子。
南方的力量,正以另一种方式,向着世界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