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上的裂纹轨迹在加速划过涂层薄弱区的瞬间,刘好仃的手指悬在键盘上方,却没有按下任何键。
他往后靠了靠,椅子发出轻微的吱呀声。主控室的灯光比平时亮了些,可能是谁顺手调了照明开关,但没人注意。
“先把报警关了。”他说,“现在不是处理个案的时候。”
新人甲愣了一下,手指还停在鼠标上。她刚想追问那道异常轨迹要不要标记,却见刘好仃已经调出过去七十二小时的全量数据流,将那段突变曲线嵌入整体趋势图中。
“它动过一次,不代表它失控。”他一边操作一边说,“咱们要看的是它后面有没有继续疯跑。”
小李从模拟界面抬头,听见这话松了口气。老黄也停下翻手册的动作,探身看向主屏。
刘好仃把三条改进线的数据通道并列打开,清空所有实时弹窗,只保留历史对比视图。“今天不开火警铃,只做体检报告。”他敲下回车,“现在开始,验成效。”
---
新人甲盯着医疗线图像系统界面,改进后的识别算法已经连续运行三天,报警框再没跳过红。
“太安静了也不踏实。”她小声说,“会不会是它干脆装瞎?”
刘好仃没答话,直接调出改进前后的二十次裂纹扩展记录。他把每一帧的报警触发点和人工判定结果打上标记,投影到侧屏。
“看这里。”他用笔尖点着其中一处,“改进前,系统在裂纹还没动的时候就报了三次警,全是噪点惹的祸。”
他又滑到后半段,“改进后,有三次它晚了零点八秒才报警,但每一次都准。”
“慢了也算合格?”新人甲皱眉。
“你走路踩到石头,是立刻大叫,还是先低头看一眼再喊疼?”刘好仃反问,“它现在学会看一眼了,比以前乱叫强。”
新人甲抿嘴笑了。她重新核对了一遍数据,确认无一漏报,误报率确实下降了七成以上。
“那以后它要是又变迟钝呢?”她问。
“那就再调。”刘好仃把记录归档,“人教孩子说话,也不是一次就教会的。”
---
新能源线的模拟进程条正走完第五个全周期。小李盯着冷却参数曲线,眉头一直没松开。
“补偿算法是稳住了,可每次温区切换,还是有点晃。”他说,“像走路顺拐。”
刘好仃调出相位差分析图,把五次震荡的峰值连成一条线。
“晃是晃了,但没越界。”他指着安全阈值线,“你看这五个点,最高也没突破百分之三,而且没有一次比上一次高。”
他把图放大,指着波形底部的基线,“它没积累误差,就像人打喷嚏,抖一下,但没摔倒。”
小李仔细看了几遍数据,终于点头。“那意思是,它能扛住颠簸?”
“对。”刘好仃敲下保存键,“咱们不指望它走直线,只要它不掉沟里就行。”
他顺手把材料模型更新版本号,备注栏写上:“已加入±0.5度环境扰动因子,实测通过。”
小李看着进度条平稳推进,终于把一直悬着的手从键盘边挪开。
---
老黄翻着手里的新操作手册,越看越皱眉。
“记录这么多项,谁记得住?”他嘟囔,“拧个螺丝还要写力矩值,拍个照,再上传,这不是干活,是演戏。”
刘好仃没反驳,直接播放一段维修技工执行新流程的录像。画面里,工人从工具箱取件到完成归档,全程耗时比旧流程只多了九十秒。
“多出来的,是拍照和填表。”刘好仃指着时间戳,“剩下的,跟以前一样拧,一样装。”
老黄盯着屏幕,发现那人动作熟练,流程顺畅,确实没卡顿。
“这人我带的。”他说。
“那就继续带。”刘好仃合上笔记本,“以后新人都按这个标准考,过了才能上岗。”
老黄哼了一声,但嘴角翘了翘。他把手册翻到签字页,看到自己的名字已经被列在“带教责任人”一栏。
“你这招叫什么?”他问。
“叫把经验变成规矩。”刘好仃说,“不然你退休那天,咱们厂就得返祖。”
老黄笑出声,把手册拍在桌上。“行,我教。但你得让我自己写培训口诀,不然背不下来。”
“你写完我审。”刘好仃点头,“只要不写成顺口溜就行。”
---
主控台三块屏幕并行运转,医疗线图像系统稳定输出,新能源线完成第六次全周期模拟,工具线日志归档成功提示连续刷新。
刘好仃把三线数据汇总成一份加密报告,标题打上“改进成效确认V1.0”。
他检查了一遍附件,确认所有对比图表、运行日志和误报分析都已归档,点击保存。
报告生成后,系统提示:本次改进周期内,非计划停机减少八十三次,日志同步率百分之百,图像误报率下降七十六。
他盯着这几个数字看了一会儿,没说话,只是轻轻点了下头。
小李在整理模拟数据包,准备提交给下一阶段测试。新人甲把最新一轮图像比对结果贴进电子档案,顺手给裂纹轨迹标了编号。老黄坐在角落,已经开始写他的“维修口诀初稿”,纸上歪歪扭扭写着:“第一步,看灯;第二步,听声……”
刘好仃站起身,绕到主控台后方,查看设备散热口的积尘情况。他顺手拔下一块滤网,发现灰尘比上周少了不少。
“最近清洁频率提高了?”他问。
新人甲抬头,“我让保洁班每两天来一次,顺便检查线路外露情况。”
刘好仃嗯了一声,把滤网插回去。他走回座位,发现屏幕右下角的时间跳到了下午四点十七分。
他调出裂纹扩展速率的长期趋势图。曲线从最初的剧烈波动,到三天前的短暂加速,再到如今的平滑下行,像一条逐渐安静下来的呼吸线。
“它学会适应了。”小李站在他身后说。
“不是它学会,是咱们终于没再逼它走直线。”刘好仃说着,把趋势图缩到最小,切换回三线运行总览界面。
医疗线进入第七次低温循环,图像流稳定;新能源线启动新一轮扰动测试,补偿算法自动微调参数;工具线上传了第十二份完整日志,时间戳精确到毫秒。
刘好仃拿起笔,在会议纪要本上写下最后一句:
“所有改进项均达成预期目标,系统具备持续演化能力。”
他刚合上本子,新人甲突然出声。
“刘师傅,图像流里……那个裂纹末端,刚才好像缩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