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的笔尖在日志本上顿了顿,纸面留下一个清晰的墨点。他没抬头,只是把本子往桌中央推了半寸。
“三十七个问老机器能不能装。”他说,“二十九个担心用不长,二十一个怕装错。问题就这三类,再多也是变种。”
小李正把一叠卡片摊在桌角,听到这话抬起了头。“那咱们得先告诉他们能用,还得让他们信。”
“光说没用。”老黄靠在椅背上,手指敲着手机边框,“讲一百遍兼容,不如让人亲眼看见。”
新人甲翻着手里的记录本,眉头微皱:“可要是有人来了,看到车间那台二十年的老机床还在转,会不会觉得我们设备落后?”
“它在转,就说明经得起用。”刘好仃翻开本子前几页,抽出一张打印图——是调试间主控箱的照片,型号标注清晰,使用时长写着“第18天”。“我们自己换上了,这就是答案。”
他顿了顿,声音不高:“怕露短,才真短。”
小李眼睛一亮:“要不咱们做个《常见问题直答手册》?把客户原话放上去,再配图解,像说明书那样。”
“行。”刘好仃点头,“你来做,每条回答后面标清楚:哪来的疑问,怎么验证的。比如‘焊点强度’那条,就附上周三的拆解对比图。”
“那视频呢?”老黄把手机屏幕转向他,“你说要录安装全程,不剪辑,我准备明天一早拍第一段。”
“就从你换模块开始。”刘好仃说,“镜头对准手,别说多余话,干就完了。背景音留着,让外面听听咱们车间啥声儿。”
“那线上答疑呢?”小李追问,“现在很多人习惯直播,效率高,还能互动。”
老黄立刻摇头:“隔着屏幕看不见眼神,谁知道自己说的是真是假?”
“所以不能只靠嘴。”刘好仃合上本子,“直播可以做,但出镜的必须是干活的人,背景必须是真设备在运行。连风扇声都得是真的。”
他看向小李:“你在镜头前画个箭头,说‘这儿别接反’,不如老黄直接摸一遍接线柱,说‘我天天碰,不烫手’。”
小李笑了:“那我干脆把‘新手三步装’做成动图,配合视频放。”
“对。”刘好仃拿起笔,在本子上画出三条线,“咱们分三路走:资料线,你负责手册和图解;人员线,老黄带头录视频、接答疑;信任线,开放参观,实物展示。”
“样品呢?”新人甲问,“要不要做几块可拆解的模块,让人能摸能看?”
“要做。”刘好仃点头,“你联系样品组,做四块:两块正常装,两块拆开露内构。外面贴标签:‘可触摸,可对比’。”
“参观流程也得定。”新人甲翻开新本子,“比如每周三下午,限五人,提前预约。”
“加一条。”刘好仃说,“来的人可以随便提问题,谁值班谁答。答不上来,当场记下来,第二天给回复。”
老黄哼了一声:“这不成了考试?”
“本来就是。”刘好仃看着他,“客户是考官,问题是试卷。咱们答得上,才叫过关。”
小李忽然举手:“那……要是有人问‘你们这改进,是不是为了应付检查’?怎么答?”
办公室安静了一瞬。
刘好仃没马上说话,起身走向调试间。三人跟过去,见他拉开主控箱侧板,指着散热槽:“这槽是椭圆的,旧的是圆的。改它,是因为三个月前停电那次,老模块烧了两个。”
他回头:“我们不是为检查改的,是为不烧改的。”
“所以回答就一句话。”他回到桌前,翻开日志本空白页,写下第一行:“所有回答,必须经得起现场摸。”
笔尖压得重,墨迹微微晕开。
“什么意思?”新人甲轻声问。
“意思是。”刘好仃抬头,“你说它散热快,就得让人摸外壳;你说它耐摔,就得当面砸一块;你说老机器能用,就得带人去现场装。”
他把本子转过来,三人低头看那句话。
“别怕问题尖锐。”他说,“怕的是咱们答的时候,心里发虚。”
小李点头:“那手册里就不写‘理论上’‘一般情况下’这种词。”
“对。”刘好仃划掉本子上刚写的草稿,“改成‘实测四小时温升不到十二度’,或者‘连续运行十八天无报警’。”
“视频也一样。”老黄接过话,“我不念稿,就说我知道的。比如‘这个铝板我焊了三百多个,没一个开裂’。”
“那就这么定。”刘好仃在本子上画出三个分支:资料、人员、信任。每个下面列出具体任务。
小李负责《直答手册》初稿,附图解与数据来源;
老黄牵头录制三段无剪辑操作视频,涵盖拆旧、安装、通电测试;
新人甲协调样品制作,拟定参观流程草案,收集首批可开放设备清单。
“交叉审。”刘好仃强调,“手册出来,老黄要看;视频剪完,小李要听;参观路线定了,新人甲得先走一遍。每一句承诺,都得有人能指着实物说:就在这儿。”
“那……”小李犹豫了一下,“如果客户问‘你们敢不敢全厂换?’”
刘好仃笑了:“我已经换了。调试间、质检台、备件库,三十七台主控箱,全装上了新型号。”
他翻开本子最后一页,是一张手绘厂区图,三十多个红点标记着设备位置。
“不信?”他抬头,“带他一个个看。”
新人甲低头记下,忽然抬头:“那宣传语要不要改?现在那三句,是不是不够?”
“补一句。”刘好仃拿起笔,“加在最后:‘老机器也能用,装错不会烧,用了更省心。’”
“像聊天。”小李笑,“不像卖东西。”
“本来也不是卖东西。”刘好仃收起笔,“是让人安心动手。”
老黄盯着本子上那句“经得起现场摸”,沉默几秒,忽然说:“明天视频,我穿工装,不换新的。”
“就该这样。”刘好仃点头,“袖口有焊疤,才像真干活的。”
小李打开电脑开始重编手册,新人甲拨通样品组电话,老黄蹲在角落调试手机支架。
刘好仃坐回桌前,日志本合上,手指在封皮上敲了两下。
他起身,拿起外套。
“我去样品组碰个头。”他说,“你们手上的事,今晚能出初稿吗?”
“能。”小李抬头,“图解我加班弄。”
“视频我明早六点开工。”老黄没抬头,还在调镜头角度。
新人甲合上本子:“参观清单,今晚九点前发你。”
刘好仃点点头,拉开办公室门。
走廊灯光落在他半边肩上,另一侧仍留在阴影里。
他走出两步,又停住。
转身,走回桌前,把日志本重新打开,翻到那句“所有回答,必须经得起现场摸”。
他盯着看了三秒,拿起笔,在下面重重画了一道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