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无名火升腾起来。
不仅是源于孙子对一个外人的崇拜。
更是源于一种身为国画前辈的尊严被挑战的感觉。
他倒要看看,到底是何方神圣,能有这么大的本事。
毕竟自己可是养了这么久的孙子。
让他感觉心里有点失落。
“行。”孙宝国重新捡起一支笔,眼神变得锐利,“明天,你带我去你们公司。”
孙嘉豪愣住了:“啊?爷,这……这是我们公司内部培训,外人不能进的。”
“你就跟你们领导说。”孙宝国慢条斯理地说道。
“江省美协理事,孙宝国,想去交流学习一下。我倒要亲眼看看,这个‘陈老师’,到底是什么成色。”
……
第二天一早,公司总经理吴建社的电话就打到了陈宇的手机上。
“陈总,有个事儿得跟您汇报一下。昨天您课上那个画师孙嘉豪,他爷爷……是江省美协的孙宝国大师,您知道吧?”
“嗯,听过。”
“孙大师听说您讲的国画课之后,非常感兴趣,点名要来旁听交流一下!您看……这方便吗?”
陈宇一愣,
孙宝国?
国画圈的老前辈,有点名气,但思想似乎比较传统。
他来,十有八九是来踢馆的,或者说是来“验货”的。
不过……这反倒是个机会。
天天去公司给三十个新人从头讲起,实在是太耗费精力了。
游戏项目、动画电影、建筑设计大赛,还有这本刚开个头的小说……
他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如果能把孙宝国这个现成的“大师”忽悠……不,是聘请过来,当个教学顾问。
由他来负责基础技法的训练,自己只需要隔三差五过去,讲讲核心理念,拔高一下上限。
那岂不是能把自己的时间彻底解放出来?
这个买卖,划算。
“没问题。”陈宇对着电话,语气轻松,“吴总,您这样回复。就说我们公司非常欢迎孙老先生莅临指导工作,请他务必赏光。”
他特意用了“指导工作”这个词,姿态放得很低。
吴建社一听,顿时喜上眉梢:“好嘞!陈总您就是大气!我这就去安排!”
……
上午九点,培训室的气氛比昨天还要凝重。
当孙嘉豪领着一位身穿暗紫色对襟唐装、精神矍铄、面容严肃的老者走进来时,所有人都倒抽了一口凉气。
“那……那不是孙宝国大师吗?我去年在省美术馆的画展上见过他!”
“孙嘉豪的爷爷居然是孙大师?!我的天,这是什么隐藏大佬!”
“大师都亲自来了?嘶……这说明陈老师的水平,已经惊动整个江省美术界了啊!”
年轻的画师们交头接耳,看向后排那个不怒自威的老者,眼神里充满了敬畏。
随即,这股敬畏又转化成了对陈宇更深层次的崇拜。
能让大师亲自登门的人物,那得是何等的存在?
孙宝国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在最后一排正中的位置坐下。
他环顾四周,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心中百感交集。
只不过,真是可惜这群年轻人的激动。
他今天来,不是来捧场的。
他是来“打假”的。
国画是国粹,是传承千年的艺术,岂能容一个毛头小子在这里哗众取宠,妖言惑众?
很快,陈宇的身影出现了。
陈宇看到了后排的孙宝国,只是朝他微微颔首,一个平淡的招呼,既不显得过分热情,也没有丝毫的胆怯。
然后,他径直走上讲台。
直播间的弹幕也炸了。
“卧槽!今天教室里怎么多了个老爷爷?这气场,一看就是大佬!”
“这唐装,这眼神,我赌五毛,绝对是来踢馆的!”
“刺激!宇神要和老前辈当堂对线了吗?快快快,我的肾上腺素飙升了!”
陈宇无视了这一切。
“昨天,我们讲了‘意’。”
“今天,我们接着讲‘技’。”
“国画技法,万千法门,但追本溯源,尤其是山水画的创作,离不开六个要点。”
他转过身,拿起白板笔,在光洁的白板上写下了六个大字。
每一个字都铁画银钩,力透板背。
气。
韵。
思。
景。
笔。
墨。
写完,他放下笔,转身面对众人。
“气、韵、思、景、笔、墨,此为山水六要。”
话音刚落,后排的孙宝国眉头瞬间皱成了一个“川”字。
作为浸淫国画一生的老行家,他当然知道这六个字。
南朝谢赫提出“六法”,首推“气韵生动”。五代荆浩在《笔法记》里论画,有“六要”,曰:气、韵、思、景、笔、墨。
这些都是国画理论的源头活水。
但是,这些概念向来是作为哲学思想来探讨的,玄而又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把它们如此直白地并列为六个“要点”,当作可以按部就班讲解的“技巧”……
这小子到底是什么意思?
是真有独到见解,能将这玄妙的理论化为具体的实践方法?
还是说,他只是从哪本故纸堆里翻出几个名词,在这里故弄玄虚,装点门面?
孙宝国的脸色沉了下来,身子微微前倾。
他原本以为,最多就是个技法上的争论。
没想到,这个年轻人一上来,就抛出了一个如此宏大的理论框架。
这已经不是踢馆了。
这是要自立门户,开宗立派!
好大的口气!
陈宇不急不缓,从讲台一侧拿起了早已备好的画板、宣纸与笔墨。
动作行云流水,没有半分拖沓。
“空谈理论,终是虚妄。今日,我便为诸位演示一番。”
直播间的弹幕也是在疯狂的刷新。
“卧槽,要现场作画了!”
“前排兜售瓜子可乐,见证宇神封神一刻!”
孙宝国死死盯着陈宇的每一个动作,他倒要看看,这小子如何将“气、韵、思、景、笔、墨”这六个玄之又玄的字,画到纸上去!
陈宇落笔了。
没有构图,没有草稿,笔尖触纸,便是一座拔地而起的山峰。
“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
“何为不惑?便是心中已有丘壑,下笔便无迟疑。山之走向,石之纹理,皆在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