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联纪元700年整。
一位来自太阳系内的年轻旅客,抵达了人类文明疆域的边缘,罗斯星系。
罗斯行星系的恒星,是一颗年龄比较年轻的红矮星,质量只有太阳的百分之十七。
在它的周边,总共发现了三颗大行星,两颗固态行星,一颗气态类木行星,都分布在距离罗斯恒星三个天文单位范围内。
围绕着这三颗行星的运行轨道,
人类文明在罗斯行星系也建造了属于人类文明的系外聚居区。
其中最繁华的,自然是罗斯a星的表面,仅罗斯a星表面,就生活在人类文明超过两百亿的人口。
这位年轻的旅客,就也在罗斯a星表面,一处星际城市内的智能餐厅,
品尝了食品研究院专门为罗斯聚居区定制的一些特色美食。
“……小兄弟,虽然这道菜在太阳系聚居区也有,但这几样食材,是在罗斯星系的环境下诱化培育出来的,味道还真和太阳系不一样,你可以都尝尝。”
同餐厅的其他用餐者,知道他是从太阳系远道而来,有些热情地和他进行着交流,
“我年轻的时候,最开始生活在巴纳德星系,曾经还回去过母星,还参观了负熵研究院总部,不过,那都是七八十年前的事情了,从差不多三十年前,从巴纳德星系搬过来之后,就已经再没有回过母星了。”
虽然对于人联内的人们来说,不管生活在疆域内,各星系哪个聚居区都是一样,
享受的教育,能够获得的资源,基础福利,都大差不差,没有什么区别。
但地球,人类文明这个母星,对于许多人们来说,还是有一些心理上的特殊意义的。
哪怕这个时代,许多人们进行系外旅游时,太阳系外的旅客都会将目标首选在地球。
“那时候,秦裕负责人都还在,只是我没有那么幸运,正好遇到他,现在……小兄弟,之后你也可以去罗斯c星轨道的戍星看一看。”
“那里是我们文明名义上现阶段疆域的边界,有着‘人类界碑’以及秦裕负责人的雕像。”
这位年轻的旅客,
自然就是秦裕。
就和此前一世一样,他这一次,有强人工智能的辅助和掩护,
他也用不着完全从更早的阶段开始新的人生。
“谢谢你的建议,我会去的。”
说起来,虽然罗斯星系聚居区的开发建设计划,他一直有关注。
但这还真是,秦裕第一次真正来到罗斯星系。
……
在那个标志性的‘人类界碑’和‘秦裕负责人雕像’周围,
是被人类文明刻意平整过的旷野,
它并没有立在某座星际城市的内部,就矗立在罗斯c星的卫星,戍星表面。
在秦裕站在这附近时,附近的旷野上,也并不缺少其他穿着这个时代各种外观,轻便宇航服来到这里的旅客,
来到这里的旅客,从空中俯瞰,就像是在旷野上的一只只行进的蚂蚁,
大多数都抬着头,望着那座人类界碑以及秦裕雕像。
秦裕看着自己上一世的雕像,也看着那座界碑,也停顿着目光。
然后再朝着星空远处回望了一眼。
离罗斯行星系最近的,是巴纳德行星系,
不过,在星空中,凭借肉眼也难以分辨出巴纳德星的存在。
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
秦裕大概都将不着急回到负熵研究院,
因为在人类文明正式朝着四级文明迈进之前,
远航号和塞勒塔卡文明联合接触之前,
人类文明的历史走向,都没有什么特别需要秦裕人为干涉的大的节点。
接下来这接近一千年的时间,大概会是人联纪元以来,人类文明历史进程中最平缓,最平静的一段时间。
接下来这接近一千年的时间,
秦裕大概会作为人类文明历史中一道不起眼的影子,或者做一些自己随意想做的事情,
从人群中悠悠穿过。
他可能如同现在这样,作为一个旅客,在人类文明疆域内四处走走,
也可能作为任何一个身份,出现在人类文明疆域的任何角落,
作为人类文明中最普通的一员,度过最平静的一世几百年时间都不是没有可能。
当然,偶尔可能也会思考思考,千年之后,关于烛光基础实验装置进行建造之后,或者和塞勒塔卡文明联合接触之后的事情。
但总得来说,对于秦裕,接下来这段时间,也将是较为平静的。
……
人联纪元702年。
还在罗斯星系a星,远星城,生活区。
编号0的社区,邻里的邻居知道,
自己旁边似乎是再搬入了一位历史学者,或者说历史文学作品的创作者。
来自太阳系,在罗斯星系a星短住,是一个很随性,随和的年轻人。
在偶尔遇到交谈时,满足邻里居民的好奇,也不介意提及他具体的研究内容,
只是比起将注意力放到历史中那些令人瞩目的人物身上,
这位年轻人的研究,或者说相应历史着作,更喜欢将目光聚焦在,那些波澜起伏,壮阔历史进程下,
一些被伟大者光辉掩盖了的‘小人物’身上。
比如,
秦裕教授的‘末日恐惧症’,几乎是这个时代每个学习过历史的人们,都了解的一个趣谈。
是一个算是比较着名的名人轶事。
但几乎没有人注意,在当时还有一位心理医生,始终试图为秦裕教授治愈‘末日恐惧症’。
还比如秦裕教授的老师,
也是一位不错的生命科学领域研究者,
大多数人们都知道他的存在,知道他的名字。
但更多也只是伴随着秦裕教授这个名字出现,以秦裕教授老师的身份出现。
而在这位年轻人的历史着作中,却再描述和记录了更多关于这位秦裕教授老师的人生细节。
写得活灵活现,就像是亲眼见证过一样。
邻里居民们,倒是没有过多去探究这位年轻人这些历史研究的论据,
只是作为一些历史故事来听的话,也还是很有趣的。
邻里中,以及网络上,不乏一些人们对于这些感兴趣的,
偶尔对这位年轻人发去信息询问,他也会给一些回答。
“秦先生,我觉得秦裕教授的末日恐惧症也没有什么问题啊。”
“在那之后,我们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也的确是发生了许多次末日危机。”
“那你认为,在你的人生中,人类文明会遭遇末日危机吗?”
“我……应该不会吧……好吧,我懂了。可能秦裕教授会去这样想,只是因为他的目光并不局限于一个时代,可能看得更远吧。”
“秦先生,你说,当时,秦裕教授刚完成2611延寿针剂的时候,他身前的老师和为他研究打下手的师兄师姐,看到2611延寿针剂会是什么样的反应。”
“心情应该很复杂吧。”
秦裕并不介意,和人们就这些聊上几句。
超级大脑带来的有一点被动效果,不知道算是,是好是坏。
记忆能力太强,让秦裕过去再久的事情都能够轻易回想起来。
可能也就是绝对永生带来的精神状态也绝对健康,
不然,秦裕这样心理状态可能都要出现一些问题。
“……秦裕教授,需要我为您制作一个蛋糕吗?”
智脑计划中的强人工智能,这个时候,接管了秦裕附近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出声询问道。
秦裕停顿了下,
他这些年,身份一世一世更迭。
而要说他自己的话……这一年,这一天,恰好是他一千岁的生日。
这是他人生中走过的第一个一千年。
而大概之后还有无数个一千年,一万年。
而不管多少个一万年,对于绝对永生这个概念来说,其实都约等于零。
不过,
在这个时候,也不是真得就没有其他人记得秦裕一千岁的生日。
秦裕的第一世,最初的身份,还是在人类文明历史进程中,扮演过一个重要角色的。
“……今天,是秦裕教授的千岁诞辰。”
“哈哈,秦裕教授一千岁的生日快乐啊。如果秦裕教授现在还在的话,会不会我们的延寿技术,生命科学已经发展到一个更加难以想象的程度了?”
“我也是学生命科学的,我选择了申请今天进行毕业考核,就为了蹭一蹭秦裕教授的灵光!”
“来看,我给秦裕教授制作了一个传记电影,就叫‘千年秦裕’,你们看一下,说怎么样?”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们来说,秦裕教授已经是一个很遥远很遥远历史中的人物了。
不过在这一年,还是有不少人,为了表达对秦裕教授的纪念,创作了不少音乐,全息电影,乃至在虚拟现实中复刻秦裕教授那个时代。
这些东西,秦裕自然也看到了。
情感上,还真有些说不出的微妙。
……
人联纪元710年,
发生了一件有些有趣的事情。
这一年,又一个继任负熵研究院信息去噪所负责人职位的研究员,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秦宇。
但这位研究员,和秦裕并没有什么关系。
似乎,历经‘三个秦裕’,
负熵研究院内,的确颇有点,将‘秦裕’这个名字当职位名用得驾驶了。
而在近些年,
人联范围内,
还逐渐逐渐延伸出一个对于秦裕来说感觉比较奇怪,但又的确有其内在逻辑的节日,
就叫‘秦裕节’。
在这个节日的这一天,
人联范围内,所有人们都会暂时抛弃自己的名字,
在这一天,所有人们都会自称和称呼对方为‘秦裕’。
主要是叫秦裕这个名字的‘三个人’,对于人类文明历史进程的影响太大了。
这个节日本质上就是为了同时缅怀‘三秦’而存在。
似乎大家互相称呼‘秦裕’这个名字的时候,
秦裕教授,秦裕院士,秦裕负责人,就再回到了他们之中,与他们同在。
第一次经历这个节日的时候,
秦裕的情绪肯定是有些复杂而微妙的。
这也算是他对于人类文明历史的一些,非重要领域的一些次生影响。
也不知道这样一个节日会持续多久。
或许会逐渐在历史进程中演化成和最初没有任何关系的模样,
也可能也会在历史的进程中,逐渐逐渐消失。
……
人联纪元715年。
这一年,
人类文明,人联范围内,
各行星系,各聚居区的总人口加起来,终于还是突破了一万亿。
人类文明的体量和规模,可以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一万亿中,差不多有四千多亿的人口,分布在太阳系范围内的各聚居区。
剩下各系外聚居区,多得单个行星系总人口也突破了千亿,物质资源相对较少一些,人口也较少一些的行星系,人口也有数百亿。
每年新增人口数,从最高峰时达到了每年新增一百亿人口,到后面慢慢逐渐调整,又再回到了每年六十亿,并且保持着稳定。
当然,考虑到每年因为年迈自然死亡的人口,实际上人联范围内,每年在各社养局分部诞生的人口数量,比六十亿还要多不少。
同时,
负熵研究院的研究员数量虽然没有完全跟上这种人口膨胀速度,
但到这一年时,负熵研究院各研究所研究员数量加起来,研究员总数也终于还是超过了六千万。
体量大一些的研究所,单个研究所的研究员总数就超过了一千万。
不过,
这并没有改变,人类文明科技发展,在纵向发展上逐渐受基础理论,基础科学发展影响,有些停滞的现状。
各研究所的研究进展,更多体现在横向上,
丰富着文明科技发展的厚度,但并没有在晋升更高等级文明的重要科技领域取得什么跨时代的突破。
比如,在继引力方向无工质推进技术之外,
能动所也尝试着摸索着,研究出另一种和宇宙弦有关的无工质推进技术,并且快速推进着这项技术发展成熟,
但是,对于超光速航行技术,并没有什么意外,这项无工质推进技术,理论极限速度也依旧在光速极限以内。
比如此前很长一段时间,人类文明城市内部的能源传输技术,都是一种无线电力传输技术。
后来,负熵研究院相关研究团队,又考虑利用引力和其他基本力之间的转换,研究出另一种能源传输技术。
但这些,也都是一样,丰富着人类文明的知识和科技体系,但不影响人类文明依旧被困在三级河系文明的范畴,
距离四级文明依旧遥遥无期。
……
时间就在这种状态下,
开始平静而快速的不断往下,
人联纪元730年。
人类文明,负熵研究院相关研究团队,
尝试在南门二一颗行星的较大卫星上,以引力装置塑造合适的引力环境,
然后试验直接以人类文明目前的生命科学技术和其他领域技术,
在这个卫星上构建大气层,构建类似自然的生态系统,
以区别传统的星际城市,让人类能够直接在这种人造生态系统中自然生活。
当然,
这也就是一个小插曲,
在这些平静的时间里,人联也不是一点变化都没有。
依旧在变得繁荣,科技也依旧在发展,只是迟迟摸不到,超越光速等关键领域跨时代突破的边。
然后是,
过去一百年,过去两百年……三百年。
到人联纪元1000年时。
对于人类文明来说,
作为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人联纪元第一个千年结束的时候,
在这一年,
人类文明,人联,也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
欢庆这一历史性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