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默默地坐在树干上听着唐烈讲述,觉得有些气闷,两腿有一下没一下随意踢着地面的杂草,这段驿路全是山道,虽是当道,路面冬日里竟也被草藤覆盖。
怎么能不气闷呢!韩信号称兵仙,征兵,练兵,用兵都可以说无懈可击,乃是历代武将心目中一座只能学习接近,不可超越的高峰。
旁的不说,单是跟他生平传奇经历有关,流传后世的成语,粗略一数都有二三十条:背水一战,国士无双,一饭千金,胯下之辱,多多益善,十面埋伏,钟室之祸,鸟尽弓藏,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咫尺天涯,悔不当初,功高震主,鲜血淋漓,返朴归真,按甲休兵,纳谏如流,筑坛拜将,昌亭之客,不赏之功,同功一体,兼人之勇,情见力屈,捋袖揎拳,愚者千虑,亦有一得,韩信用兵……
从这么多跟韩信有关而流传后世的成语,就可以看出在秦末汉初那段波澜壮阔的大历史中,韩信有过多么不可或缺的精彩篇章。
然而,在高高在上的帝王家看来,他还是一条狗罢了,死得也确实像乡野农家年节随便宰杀的一条野狗……
天下好男儿看了他的下场,建功立业的雄心如何不像三伏天被当头浇了一盆冰水!
似乎还怕张清被打击得不够,唐烈仍在继续:
“秦,汉对武人如此,那大唐呢?我们来看看,会不会好些?
其实想都想得到,好得到哪里去?
祖龙秦始皇书同文,道同轨,直到今天,我们还看得懂古代秦人的文章书籍,可以在秦汉是修建的同一条古道上行走,那么同样的,帝王家的心思人性,到了后世又有多大的变化呢?
那些过于桀骜不驯,不愿在皇室面前老老实实做条狗的将军;受士卒爱戴,有实力有可能威胁到皇家统治的统帅;甚至只是某方面比较杰出,让帝王觉得嫉妒不爽的臣子,都可能被各种各样的罪名铲除。
唐高祖李渊初起时,立下功劳最大的应该是刘文静,此人文武双全,能出谋划策,也能上马打仗,算是帅才了吧。结果离天下平定还早着呢,此人就因为有本事自然就野心大点儿,可惜爱喝酒,酒后话多,可能说了些不合适的话,被宰相裴寂和李渊枕边的小妾勾结举报,图谋不轨嘛,这就是个口袋罪,但是偏偏没有几个帝王能忍这四个字,李渊立刻就斩杀了刘文静。
其实朝中权臣和后宫勾结,也是帝王大忌,那裴寂做到了宰相的高位,怎么就敢和李渊的女人们勾连呢?因为裴寂虽然真本事远不如刘文静,可他是李渊没发迹时的好朋友,嘴巴甜说话好听,能天天哄得李渊开心,所以高官得做,骏马任骑,虽然干啥啥不行,但是说什么话唐高祖都听他的!
刘文静冤吧?还有比他更冤的呢!阚棱和杜伏威,打了半辈子仗,碰到辅公佑造反,两人辛辛苦苦平定了叛乱,满以为为朝廷立下了大功,老哥俩开开心心等着封赏,谁知道辅公佑知道自己反正死定了,临死胡乱攀咬,给他俩老大一盆脏水泼过来,唐高祖随随便便金口一开,平叛两人组和造反头目一起人头落地,这找谁说理去?
其实这三人加起来也都不冤,因为别说他们这些臣子外人,天可汗李世民还是李渊的亲儿子呢,又为李唐立下了赫赫战功,三层楼那么高的身份,打仗还常常亲自带队冲锋,平时也经常几骑,几十骑亲身去冒险侦察敌情,被围追遇险都好几次,自己的坐骑先后在战场上被杀死了六匹,被称为昭陵六骏,可以想象他为自己老子的皇位出生入死冒了多少险,就这样差点被李渊逼得走投无路,不得不冒险发动了千古闻名的玄武门之变,亲手杀了哥哥弟弟,顺便把一大堆侄儿们也杀光,这样才能从亲爹的手上“和平”接过权柄,登上了那座至高无上,却又冰冷无情的宝座!
唐太宗李世民打仗的才能在历代那么多帝王中,至少也能排在前五甚至前三,和李唐军中大多数将领可以说有很深厚的感情,本身也是有名的千古贤君之一,可这也并不妨碍他掌权后对功臣将领们举起屠刀……
初唐有名的开国将领,刚刚说到李渊冤杀了三个,那李世民青出于蓝,自然起码要杀四个才行,咱们来数数:
幽州王罗艺,北平有名的一方将帅,带骑兵很有一套,可惜是隐太子李建成的旧部,李建成既殁,他心里发慌,最后无奈起兵作乱,被部下所杀,这倒不算太冤,照国人的习惯,一朝天子一朝臣,你既然站错了队,就要有和主子同归的觉悟。
候君集,这位大将就有点难评了,他作为年轻时就跟着李世民的旧部,颇受信任,在李世民立李承乾为太子后,女婿被朝廷任命为东宫千牛,于是全家渐渐跟太子来往密切,这本来是忠于李唐的表现和行动……
谁知道帝王家有个大坑,那就是在位的帝王和继位的太子之间的关系。
皇上指派你去辅佐帮扶太子,你不忠心为太子做事,那肯定是有大罪!
你忠心为太子效力,那就慢慢被视为太子党,那太子一旦和父皇闹崩,你也肯定会被一起清算,甚至太子还可能因为父子亲情或老皇帝考虑皇家颜面而只被废掉而暂时不杀,但你作为废太子党又是有能力的带兵大将,那肯定非死不可,绝无例外!
候君集就碰上了这个大坑,在他被世人和朝廷都看作太子党后,太子却喜欢上了一位男性乐师!
喜欢男宠你就偷偷的喜欢也还好,偏偏这事儿没保密好,全长安都知道了……
大唐风气开放,但是正因为这样,臣子们一看,晋王李治,跟当初裴寂讨好李渊一个路数,天天事父至孝讨好李世民;
魏王李泰,天天编《括地志》,这在古代也是正经事,还是大事。
就你太子李承乾,你在忙什么呢?断袖分桃,龙阳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