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下去,让诸位爱卿都看看吧。”
李世民将手中的密报交给无舌,脸色无比难看道。
“是,陛下。”无舌按令接过密报,先是交给王珪观看。
后者看完之后眸光闪烁,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然后密报便被他传给了杜如晦,杜如晦看着密报上面的内容,眼角止不住的抽搐。
柴绍还真是怎么严重怎么写啊,什么良田被冲得有多严重,洪灾有多汹涌,百姓有多恐慌。
看得杜如晦只想笑。
“房大人,您看看。”
房玄龄接过密报,毫无波澜地看完上面的内容,然后一直往下传。
李世民给了他们一些观看的时间,然后才开口道:“诸位爱卿,你们觉得此事该当如何?”
“陛下!”房玄龄当即上前一步,“臣认为方才几位大人说得对,洪灾由黄河口决堤爆发,加上连绵大雨,倘若坐视不管,必然酿成大祸。”
“届时,百姓定然伤亡惨重,哀声冲天。”
“臣认为,应当尽快由户部筹集钱粮,走水路尽快前往赈灾,安抚洪灾地区百姓。”
“以免去年之事再度于长安上演。”
提起去年的事,众多官员目光一凝,纷纷上前附议。
“杜爱卿,你觉得呢?”李世民并未着急,而是再度问道。
杜如晦思索片刻,上前拱手说:“臣觉得,房大人所言在理,若是寻常洪灾,倒也不必如此着急。”
“可这是黄口决堤带来的洪灾,而黄河是什么情况,相信大家都明白。”
“故此,臣恳请陛下,以最快的速度筹集钱粮,此事刻不容缓。”
“王爱卿呢?”李世民又转头看向王珪。
王珪有些诧异。
李世民怎么突然考虑他的意见了?
要知道,他可是一直跟李世民对着干的,王珪自己心里也明白,李世民对自己逐渐失去了耐心。
若不是他处事能力强,加上背后有各大世家撑腰,早就倒台了。
今日李世民突然询问他的意见,倒是颇为可疑。
王珪斟酌片刻,说:“臣认为,房、杜二位大人,以及其余同僚说得对,黄河口决堤,确实不能不管。”
“最好以最快的速度赈灾。”
他没有提出自己的意见,而是附和了别人的说法。
这样一来,万一出了什么事,也怪不到他身上。
从头到尾,他都感觉此事有些怪异。
上个月李靖班师回朝,偏偏身为功臣的柴绍、李道宗却不知所踪。
同样消失的,还有一万五千精兵。
现在突然告诉他,柴绍跑到了黄河那边,还发现了洪灾。
而且,最近的朝堂暗潮汹涌,偏偏平时跳得最欢长孙无忌不见了。
王珪觉得,此时应当稳一手。
“......”
眼看各大官员都在说赈灾!赈灾!刚升官户部尚书的戴胄顿时坐不住了。
“陛下,臣不反对赈灾之事,臣以为,诸位大人言之有理,既然洪灾爆发,那定然不能不管。”
“可现在国库空虚,又还未到秋收,户部,实在拿不出钱来啊......”
“拿不出钱,拿不出钱!”崔民干冷声道:“你们户部什么时候拿得出过钱?”
“无论什么事,无论哪里需要赈灾,无论什么时候,无论这户部尚书是谁,你们都是一句拿不出钱。”
“难道拿不出钱,这灾就不赈了吗?”
“那些受到洪水影响的百姓,就该去死吗?”
戴胄眯了眯眼,回头,厉声道:“崔大人是话里有话啊,莫不是怀疑本官有贪污之疑?”
“要不,我这个户部尚书让崔侍郎来当?”
“你来拿出这笔钱粮来赈灾?”
崔民干并未接戴胄的话,而是反问道:“那我就想请问一下戴大人,户部每年收取那么多钱粮,到底花在了哪里?”
“为何一到关键时刻,总是没钱又没粮呢?”
戴胄冷哼:“我还是那句话,崔侍郎若是怀疑我,那你大可以上奏陛下,让陛下罢免我,你来当这个户部尚书。”
“如若不然,就请崔侍郎闭嘴。”
“我......”
“好了!”李世民喝道:“你们当此地是哪里?”
“是你们可以随时争吵的地方吗?”
两人顿时不说话了。
李世民故作思索,说:“诸位爱卿方才所言,朕皆明白。”
“只是,现在的户部确实拿不出太多钱粮,赈灾之事,怕是得从长计议......”
“陛下不可!”杜如晦适时站出来,“臣方才便说,黄河口决堤,洪灾只会愈演愈烈,赈灾必须刻不容缓。”
“怎能从长计议?”
“望陛下三思啊!”
说着,杜如晦匍匐在地,额头紧紧贴在地面上。
房玄龄:“臣附议,望陛下三思!”
“臣等附议,望陛下三思!”
诸多见风使舵的官员见杜如晦和房玄龄都带头了,那还用寻思?
齐刷刷跪了下来。
李世民怒道:“三思!三思!你们叫朕怎么三思?”
“户部没钱,朕的内帑同样没钱,朕拿什么去赈灾,朕拿什么三思?”
“陛下.......”杜如晦再度开口。
“够了!”李世民怒喝,“你们跪着是想干什么,逼朕吗?”
“臣,不敢!”杜如晦恭声应道。
“不敢?”李世民冷笑一声,迈步从首位缓缓走下来,来到文武百官面前,自顾自地说:
“去年大旱,朕几乎是刮地三尺,榨干了户部能榨出来的所有钱粮,朕的内帑干净得老鼠见了都摇头。”
“乃至于皇后带后宫织布挣来的钱都拿了出去。”
话至此处,李世民语气里带着三分怒火,三分自嘲,四分苦涩。
此刻,文武百官全部跪了下去。
“今年开始,皇后诞辰朕连个像样的诞辰宴都办不起,朕的高阳出嫁时,嫁妆都是皇后和长乐卖了首饰好不容易凑齐的。”
“黄河之地爆发洪灾,朕同样心痛,朕亦不愿意看到百姓流离失所。”
“可你们告诉朕,朕有什么办法?”
“你们说啊!!!”
最后一句,李世民几乎是暴怒而出。
大殿之内,此时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明白,李世民可能是真的生气了。
要不然不至于说出这种话来。
杜如晦知道表演的差不多了,故意夹着嗓子,用沙哑的声音说:“虽是如此,但臣依然认为,赈灾之事刻不容缓。”
“臣愿意捐献七千八百二十三贯零五十六文钱,加上布匹一百丈,粮食两千斤!”
“臣!恳请陛下赈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