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和大自然对话
在教师节的暖阳里,你静坐
碎花衣衫,晕染着自然的颜色
如一朵绽放在林间的花
笑意在眉眼间,肆意穿梭
身旁的绿叶沙沙,似在低语
讲述着,四季更迭的秘密
那是大自然的教诲,无声无息
却比任何言辞,都更直击心底
你听着,目光望向远方
思绪在枝叶间,自由飘荡
风拂过你的发,带着草木的香
传递着,对智慧与奉献的敬仰
在这与自然相拥的时刻
你仿佛听见,万物在歌唱
歌唱师恩,如这广袤天地
滋养灵魂,伴岁月悠长
——冰阳致婉儿
2025年9月10日作于渤海湾
〔主人公:婉儿,女,教师,创办公众号《婉儿的情感地带》。婉儿是我的文友,我是乡土作家和诗人冰阳。〕
渤海湾的九月总裹着一层温润的风,晨雾还没散尽时,我已提着刚从早市买来的沾露野菊,站在婉儿工作室的玻璃门前。门内暖黄的灯光漫出来,隐约能看见她伏案的身影,碎花衬衫的衣角垂在藤椅边,像极了昨日我为她写教师节诗歌里那句“如一朵绽放在林间的花”。
“冰阳兄,快进来,刚煮的菊花茶还热着。”婉儿听见推门声,抬头时眉眼弯成月牙,手边摊着一叠打印纸,都是她公众号《婉儿的情感地带》最新收到的读者来信。我把野菊插进窗台的粗陶瓶里,目光扫过墙上贴满的便签——有学生写的“谢谢您让我敢说‘我喜欢写作’”,有家长寄的“孩子现在愿意和我们聊心事了”,还有几张贴了红圈的,是她标记的“要重点回复的困惑”。
“昨天那首诗,我读给班里孩子听了。”婉儿把菊花茶推到我面前,杯沿凝着细小的水珠,“有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小姑娘,下课后塞给我一张画,你看。”她从抽屉里拿出一张彩铅画,纸上是个穿碎花裙的老师坐在树下,周围围着一群举着书本的孩子,树叶间写着“婉儿老师,像花一样”。我指尖碰了碰画纸,忽然想起二十年前我们初遇的场景——那时她刚从师范毕业,扎着马尾辫,在乡镇中学的破旧教室里,用粉笔在黑板上写“春眠不觉晓”,阳光从漏风的窗户照进来,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
“还记得你第一次跟我聊想做公众号吗?”我啜了口菊花茶,清甜里带着点涩,像极了她这些年的坚持。那是七年前的冬天,婉儿裹着厚厚的羽绒服来找我,手里攥着个旧笔记本,里面记满了学生的心理困惑:“冰阳兄,现在好多孩子把心事藏在心里,我想做个地方,让他们知道有人愿意听。”那时公众号还不似现在普及,她白天上课,晚上熬夜写推文,有时为了一个孩子的提问,会翻遍教育学书籍,甚至专门去请教心理老师。
有次我去她工作室,看见她趴在桌上睡着了,电脑屏幕还亮着,是一篇题为《别怕,你的困惑有人懂》的草稿,段落间改了好几处,最后一句写着“我不是无所不能的老师,但我愿意做你永远的倾听者”。后来这篇推文火了,后台收到两百多条留言,有个高三学生说“读着读着就哭了,原来我的不安不是奇怪的事”,婉儿盯着那些留言,眼圈红了很久,跟我说:“你看,做这件事值了。”
“上个月《婉儿的情感地带》不是突破十万粉丝了吗?打算怎么庆祝?”我想起前阵子她在朋友圈发的截图,粉丝数后面跟着一串跳动的祝福。婉儿却摇了摇头,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厚厚的相册,翻开第一页,是她带第一届学生的合影——照片里的她还是短头发,站在最后一排,被十几个孩子围着比耶。“我打算搞个‘桃李回信’活动,把这些年学生的故事整理成合集,免费寄给他们。”她指着相册里一张泛黄的纸条,“这个孩子现在成了小学老师,上次写信说,现在她也会像我当年那样,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画小太阳。”
正说着,婉儿的手机响了,是个陌生号码,她接起电话时语气温柔:“您好,这里是《婉儿的情感地带》……哦,是小宇啊,最近怎么样?”我坐在旁边,听她耐心地听电话那头的倾诉,偶尔插一句“我理解你的感受”“你已经做得很好了”。挂了电话,她笑着说:“是五年前的学生,现在上大学了,说最近在社团里遇到矛盾,想起公众号里的文章,就打过来聊聊。”
窗外的阳光渐渐移到桌面上,照亮了婉儿手边的日历,每页都用红笔圈着重要的日子——学生的生日、公众号的更新日、家访的时间。我忽然想起“桃李满天下”这五个字,以前总觉得是遥远的赞誉,可看着眼前的婉儿,看着她桌上的读者来信、墙上的便签、孩子的画作,才明白这五个字从来不是虚话。那些被她温暖过的孩子,有的成了老师,有的成了记者,有的只是普通的上班族,但他们都记得,曾经有个穿碎花衫的老师,用文字和倾听,在他们心里种了一朵花。
“冰阳兄,帮我看看这篇新写的推文?”婉儿把一张打印纸递过来,标题是《致我的“小桃李”:成长路上,我们一起走》。我读着文字,仿佛看见她站在教室门口目送学生远去的背影,看见她深夜坐在电脑前回复留言的侧影,看见她把学生的画作小心翼翼收进相册的模样。文末有句话,让我鼻尖一酸:“我从未想过要做多么伟大的老师,只是希望多年后,你们想起有个婉儿老师,会觉得‘被温柔对待过’,就够了。”
夕阳西下时,我起身告辞,婉儿送我到门口,手里拿着那本学生来信合集的初稿:“冰阳兄,等印出来,第一本给你。”我回头看她,她站在暖黄的灯光里,身后是满墙的便签和窗台的野菊,风拂过她的发梢,带着草木的清香,就像我诗歌里写的“风拂过你的发,带着草木的香,传递着,对智慧与奉献的敬仰”。
走在渤海湾的暮色里,我想起刚才在她工作室看到的一句话,是她写在便签上贴在电脑旁的:“所谓桃李满天下,不是说有多少学生成名成家,而是每个被你温暖过的人,都愿意把这份温暖传下去。”晚风卷起落在地上的梧桐叶,我忽然想再写一首诗,写给婉儿,写给所有像她一样的老师——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却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在无数人心里种满了花,让那些花儿迎着阳光生长,最后开成了一片桃李芬芳的天地。
回到家,我铺开稿纸,笔尖落下第一行字:“渤海湾的风记得,林间的花记得,所有被温柔滋养过的灵魂,都记得——有个叫婉儿的老师,把爱写进了岁月里,让桃李满了天下,也暖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