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晼坐在太夫人跟前,吃着炸年糕。
好吃,谁吃谁爱,只是一般人吃不了那么多。
徐晼慢悠悠的吃着,丫鬟随时给她上,保证都是热的。
丫鬟刚端着一盘炸年糕过来,差点和燮二奶奶撞了。
卢氏怒气冲冲,头上的梳子歪了,但理智还在,她停下来盯着老六媳妇有些怒。
瞿茂娇娇的向六婶行大礼,多谢六婶救了她。
卢氏很快控制住情绪,问老六媳妇:“不是说我吗?”
徐晼伸手接了炸年糕,护着炸年糕无辜的问道:“我说什么了?”
卢氏手痒,好气哦!
高嫲嫲拦住二奶奶,对着六奶奶笑道:“是不是因为二奶奶辟邪了所以冲着姐儿去了?”
徐晼眨眼睛,一副吃瓜的样子:“出什么事了?”
瞿茂很硬气的说道:“没事!那婆子竟然对我下手,我娘护着我了!”
那就没事了,徐晼继续吃炸年糕,美美的软糯的劝一句:“为母则刚,二奶奶肯定能护着你。”
卢氏气消了,坐下来,看老六媳妇的意思是又不领功?别人大概都不如那炸年糕。或者说把她投喂好了,就能保家宅安宁,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郡主还没明白,再问一遍:“这就敢对姐儿下手?”
卢氏对郡主恭敬的解释道:“来的人多,那趁乱就抓茂姐儿,我感觉不对劲,忙拉住茂姐儿。那婆子跟在我那姨外祖母身边,当场被烧了,看着挺可怕。他们还想赖我,我让衙门抓走了。”
郡主说道:“造谣说是侯府用邪术?”
卢氏说道:“大概是这意思。不过这种事有证据,可不是随便造谣的。”
高嫲嫲跟着奶奶去收拾一下。
太夫人安抚茂姐儿:“没被吓着吧?”
瞿茂非常有志气:“她就是个鬼!比戏台上的更真!”
太夫人一言难尽。
瞿茂情绪激动:“我娘那个姨外祖母穿着黑衣服也是鬼里鬼气的,估计是作恶多端。不是和她说了不见吗?她非要纠缠,还趁着人多的时候抓我,被衙门抓住的时候还鬼里鬼气的。六婶,她在衙门不会搞出什么吧?”
徐晼应道:“被杀人灭口?”
瞿茂惊讶道:“她不是一个人,是一伙?”
徐晼说道:“现在有人更不想死,或者是他们想让谁上钩。”
瞿莲接话:“之前我爹就用我娘的名义买铺子想卖六婶的仙丹,那现在要用太夫人当幌子?”
瞿蔷冷静的说道:“搞这种歪门邪道的,也是能拜相封侯。自古有之。”
众人面面相觑,所以目标是宫里?若是能骗到皇帝,那能搞的事比较多?
对侯府可太危险了。侯府绝不掺和这些事。不做富贵险中求。
太夫人看着大家很欣慰。孩子们都这么平和、理智,她就不怕了。
不管别人怎么想,只要自己想明白,现在侯府已经很富贵,那就更安全。
郡主笑起来:“这不是班门弄斧吗?”
瞿蔷说道:“有人一直觉得六叔官不够大、六婶宅子不够大、伺候的人不够多。”
徐晼说道:“伺候的人是不够多,宅子好像是小了点。”她问茜儿,“咱换个宅子?”
茜儿笑道:“若是有个亲家那么大的宅子就够住了。”
徐晼说道:“太大了。我看前边那个宅子就不错。”
茜儿直笑。
荟儿大声说道:“那刁家的人烦得很!总是盯着咱家,帮那些鬼祟之人。”
徐晼哄丫鬟,很气势的说道:“那就请他们搬家,搬到山上去。”
瞿蔷看六婶好像随手画一道符,没有出现血气冲天的样子,事情应该不大。
瞿莲忙说道:“六婶,那你现在那个宅子能卖给我娘吗?”
徐晼笑道:“你家大宅子不好?”
瞿莲应道:“不好,经常有人打扰我娘。”
她虽然很少回那边,但那边的事知道一些,她有关心娘和哥哥。那有的是挑唆,说小三房被赶出侯府,什么都没有;有的是巴结,尤其是各种商人;有给她哥哥送美人的,还有给她娘送的,乱七八糟。若是住的离侯府、离六婶近一些,肯定能好点。
徐晼笑道:“行啊,只要三奶奶想要。”
这一天就这么过完了。
晚上徐晼住在太夫人院子里,侯府非常安静。
一早又格外热闹,大家起的比徐晼还早。
转眼又过了两日,天下起雨,待雨停后,年味儿足,春气也足了。
徐晼打扮的漂漂亮亮,坐在太夫人跟前。
太夫人精神愈发的好了,红光满面,觉得身上也轻,好像要成仙。
瞿栋精神好像也好了,匆匆回来与太夫人说道:“先考配享太庙已经定下。”
太夫人笑道:“好,你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可失礼,不可僭越。”
瞿栋恭敬的应着,作为儿子绝不僭越,对于这事也有些感慨。
下人过来回话:“后边那刁家,据说被恶鬼缠身,急匆匆要搬到山上去住。”
太夫人看着老六媳妇直笑,真搬到山上去!
下人对着六奶奶极敬畏:“刁家的人想向六奶奶求平安符,说是以宅子相赠。”
徐晼说道:“不用,我买得起。”
青杏开玩笑:“六奶奶现在不穷了?”
徐晼拉着长音说道:“穷~~~只是比普通人能好些。”
太夫人笑道:“这就好。”小六媳妇只要有的吃有的玩,不需要那么多富贵。
瞿元珪过来问娘子:“咱要换一个宅子吗?”他忙着没顾上。
徐晼应道:“换一个。回头把那宅子拆了重建。”
瞿元珪应一声好,又继续去做事,侯府明天开始摆年酒,有好多人要来做客,或者作乱。
青杏现在都不怕那些乱,有六奶奶坐镇就乱不了。她只管尽心的服侍太夫人到最后,就圆满。
太夫人和青杏说道:“贾殊那孩子一直对你有意,他早就放了,如今把你也放了,你若是愿意就与他成亲,若是不愿就罢了,由着你自己。”
青杏跪下回道:“太夫人对奴婢恩重如山,奴婢不愿去。”
太夫人笑道:“好孩子,总归是要去的。你若是不愿,日后便由大太太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