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旋翼切开阿尔卑斯山的夜雾时,林柒的指尖仍能感受到那块楔形文字泥板的温度。五千年前的黏土此刻正躺在她战术腰包的夹层里,与铜玫瑰残留的花瓣碎片发生着微妙共振。机舱地板上,融化的冰晶混合着从实验室带出的蓝色纳米颗粒,在钢板上蚀刻出神经突触般的纹路。
“日内瓦分局的接应点确认安全。“帕拉育摘下冻僵的手套,卫星电话屏幕显示着刚接收的加密坐标,“但当地警方报告,老城区出现了与漠北类似的'蓝霜'现象。“
刘臻用军刀挑起地板上的一片蓝色结晶,刀锋立即蒙上蛛网状的腐蚀纹路。机舱灯光下,那些纹路竟与林柒脖颈凹痕的走向完全一致。“不是单纯的纳米机械。“他的声音裹挟在引擎轰鸣中,“这些物质在模仿人类神经网络生长。“
胡湘的机械臂突然抽搐,关节处迸出蓝火花。自从实验室出来,他的义肢就持续接收着71.3赫兹的脉冲信号。“干扰源在移动......“他调出平板上闪烁的波形图,“方向是......“话音未落,直升机剧烈颠簸,仪表盘所有指针开始逆时针旋转。
林柒的凹痕传来针刺般的痛感。舷窗外,山脊线上浮现出九个蓝色光点,排列方式与泥板上的楔形文字如出一辙。当光点连成直线时,她的视网膜上自动投射出一段模糊影像:日内瓦湖畔的某栋建筑,窗框上刻着与铜玫瑰相同的花纹。
“飞行员!转向11点钟方向!“她拍打驾驶舱隔板。几乎同时,阿尔卑斯山脉深处传来闷雷般的轰鸣,冰川崩裂激起的雪雾中,隐约可见六边形鳞片结构正在重组——整座实验室如同变形金刚般没入冰盖之下。
直升机降落在日内瓦郊外废弃货运站时,雨幕中夹杂着冰晶。帕拉育掀开防水布,露出三辆经过防弹改装的雪铁龙轿车。“所有车辆都安装了法拉第笼。“他敲了敲车窗上的金属网格,“能屏蔽80%的神经脉冲干扰。“
刘臻检查着后备箱的装备箱,突然按住耳麦:“高峰从曼谷发来消息,吴振国残部在清莱发现了K-7的生物样本运输记录。“他调出手机上的模糊照片,显示某个戴金丝眼镜的男人正在检查标有“第九载体“的冷藏箱,“时间是我们突袭实验室前72小时。“
“声东击西。“胡湘的机械臂喷出冷却剂,蓝光渐渐熄灭,“阿尔卑斯山是陷阱,K-7真正要激活的是......“他的瞳孔突然放大,平板电脑上跳出一段监控视频:莫斯科红场地下通道里,七个穿学生制服的少女正机械地走向某座青铜大门,她们的脖颈处闪烁着与林柒相同的凹痕。
林柒的太阳穴突突跳动。雨滴打在车顶的声音逐渐扭曲成某种古老语言,她听懂了其中重复的三个音节:“An-ki-tu“。手指无意识地在车窗雾气上画出对应的楔形文字——苏美尔语中“天地纽带“的意思。
“去罗纳街17号。“她突然说。那是视网膜影像显示的地址,窗框花纹此刻正在她脑海中旋转组合,形成dNA双螺旋结构。
车队冲进雨夜。途经勃朗峰大桥时,林柒注意到桥墩上新安装的监控探头全部转向他们的车辆,镜头泛着不自然的蓝光。更诡异的是,沿途所有路灯在车队经过时都会突然增亮,在湿漉漉的柏油路上投下九个连缀的光斑。
罗纳街17号是栋新古典主义建筑,门廊立柱上装饰着玫瑰浮雕。但走近才会发现,那些“浮雕“实则是某种生物矿化材料,触感与阿尔卑斯实验室的墙壁完全相同。林柒的凹痕开始发烫,她看到门锁上的指纹识别器自动亮起——不是现代电子屏,而是用蓝光晶体组成的古老星图。
“有人改造了这栋建筑。“刘臻的军刀划过门框,刮下一层伪装成油漆的纳米薄膜,“内部结构肯定......“
门突然自动开启。玄关地砖上,用蓝霜蚀刻着一行字:【欢迎回家,第九位]】。
帕拉育的枪口扫过空荡荡的走廊。所有家具都罩着白布,但白布下的轮廓明显不是普通家具——客厅中央的“茶几“实则是台量子计算机终端,覆盖其上的白布印着黑石资本标志。胡湘掀开角落的防尘罩,露出七个培养舱的基座,接口处还残留着神经纳米溶解剂的痕迹。
“临时转运站。“他的扫描仪显示墙壁内埋着冷却管道,“K-7在这里分装过载体样本。“
林柒被二楼传来的机械运转声吸引。楼梯扶手上每隔七阶就嵌着一块楔形文字陶片,拼起来正是泥板上“园丁计划“的段落。二楼书房的门缝渗出蓝光,推开门瞬间,她的血液几乎凝固——整面墙都是监控屏幕,显示着全球七个节点的实时画面:通古斯、漠北、长崎、复活节岛......每个地点都有蓝色光带组成神经突触图案。
但真正令人毛骨悚然的是书房中央的装置:七具学生制服标本环绕着台老式电影放映机,放映机镜头却改装成了神经信号发射器。当林柒靠近时,装置自动启动,放映出模糊的胶片影像——
1996年的周维站在相同位置,身旁是七个脖颈带凹痕的少女。镜头推近时能清晰看到,少女们制服的纽扣上刻着与铜玫瑰相同的花纹。而周维手中拿着的,正是那块楔形文字泥板。
“不是预测未来......“刘臻的军刀挑开放映机片盒,里面装着生物晶体而非胶片,“是在重复某个古老仪式。“
胡湘突然剧烈咳嗽,咳出的血珠里漂浮着蓝色纳米颗粒。他的平板电脑接收到一段新解密文件:“第七局档案显示,李正国在1996年7月12日盗走了仪式关键物品......“屏幕上的扫描件显示,正是书房保险柜里存放的泥板。
林柒的凹痕突然与保险柜生物锁共振。柜门滑开瞬间,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里面整齐排列着八个玻璃瓶,每个瓶中都漂浮着带有金色纹路的人类皮肤组织。标签显示这些样本采集自1908年至1996年,而第八个瓶子上的日期正是李正国死亡当天。
“不是克隆实验。“帕拉育用镊子夹起瓶中的标签,“是神经纹路移植记录。“
刘臻发现保险柜暗格里的牛皮纸袋。倒出来的是一沓1996年的刑侦现场照片,显示年轻时的张局长正在勘察李正国车祸现场。但照片角落里,有辆黑色轿车的车窗反射出戴金丝眼镜的男人——与现在的K-7容貌完全一致。
“第七局渗透进了调查系统。“刘臻翻到照片背面,上面用褪色墨水写着【证人处理完毕】,落款是张局长的签名,但笔迹分析显示为伪造。
林柒的指尖触碰到纸袋最底层的物件——枚生锈的警徽,编号与张局长当年佩戴的一致。警徽背面刻着微型楔形文字,胡湘的放大镜显示这是句警告:【当警察开始做梦时,园丁就会醒来】。
书房突然剧烈震动。监控屏幕全部切换成同一个画面:K-7站在某个类似钟楼的建筑里,身后是七个连接着神经导管的培养舱。他的金丝眼镜反射着蓝光,嘴唇开合说着什么,但声音被71.3赫兹的干扰脉冲淹没。
“是伯尔尼的钟表博物馆!“帕拉育对比着屏幕背景里的齿轮雕塑,“他们改造了那里的天文钟机械结构!“
撤离时,林柒注意到书房地毯上有串泥脚印——不是现代鞋底花纹,而是某种古老草鞋的编织纹路。脚印延伸到窗台便消失,窗玻璃上留着枚完整的手印,掌纹走向与常人相反。
车队冲向伯尔尼的途中,暴雨转为冰雹。胡湘的机械臂突然锁定车载电台传来的紧急广播:“国际刑警红色通报,全球七座城市出现集体梦游事件,患者脖颈处均有......“杂音淹没了关键信息,但所有人都听懂了未尽之言。
刘臻检查着弹匣里的神经阻滞弹,这是根据漠北化工厂数据研发的特种弹药。子弹外壳上刻着微小的楔形文字——没人知道这些符号何时被添加,但它们与泥板上的“防护咒文“完全一致。
林柒摩挲着脖颈凹痕。挡风玻璃上,雨刷划出的水痕逐渐组成一个旋转的九边形。当第九条边完成时,她突然理解了父亲留言的真正含义:“第九维度不是空间概念......“冰雹砸在车顶的声响中,她的声音轻如叹息,“是刑侦档案里的时间褶皱。“
帕拉育猛打方向盘避开路面塌陷。后视镜里,塌陷处升起的不是尘土,而是组成神经节图案的蓝色光雾。对讲机里传来尾车同伴变调的警告:“那些不是冰雹!是凝结的纳米——“
通讯戛然而止。林柒回头看见第三辆雪铁龙被蓝色冰晶覆盖,车窗内闪烁着七个少女手拉手的虚影。当她想看清细节时,伯尔尼老城的钟声突然敲响,所有表盘指针同时指向9点09分。
钟楼尖顶射出的蓝光刺破雨幕,在夜空中绘出巨大的楔形文字。林柒的凹痕与之共振,剧痛中她看清了那个不断重复的符号——在苏美尔文明中,它既代表“园丁“,也意味着“最初的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