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风华着手安排行台府护卫一事,萧瑾明想去找白玥安,结果被告知,白玥安拉着冷流月上街听书去了。
在丰富沧州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一块上,白玥安尤为积极主动。她拿着自己最新研究出的故事大纲以及从自家外祖母那得知的崔家、卢家的破事,又找人编纂了一部新的狗血故事大合集。
无论是在什么样的时代和背景,大众爱听的,永远都是猎奇且跌宕起伏的故事。他们不管这是卢家的事情还是崔家的事情,只要是足够的猎奇和狗血,总是能让许多人听得津津有味的。
卢家现在的主母,当年可是妹妹爱上了姐夫。据说前任卢夫人是生产时候胎儿过大,血崩难产导致的死亡。而后,这位卢夫人的妹妹,不过三个月的时间就嫁给了现任的卢家家主。
据说,前一任卢夫人怀孕时,就是现在这位卢夫人在身旁照顾着的。这等狗血的事情,稍稍加以编纂,就让不少沧州百姓听得津津有味。
白玥安听着这书,仿佛回到了看前世八点档狗血电视剧的样子。但这书写的吧,确实还真吸引人。再往后,还有卢家家主与一名戏子有私情,替戏子赎身改名换了籍,最终抬入府中做了贵妾。卢夫人容不下那名戏子,处处刁难,奈何戏子柔弱,在卢夫人面前多忍让,只是经常让卢家家主看见她受罚罢了。
这些宅斗的事情,争来争去的热闹,最适合说成书。现如今沧州的茶楼里,一半是些打天下争权夺利的书,一半是些狗血的书。这倒是归功于崔家和靖王府的斗法。
崔家无外乎就拿白炎敬和徐夫人的事情进行编排,自己家族内的烂事实在是太多了,足够白玥安写上十号几本新书了。这些通俗易懂的话本子、戏折子、说书,在沧州境内流转着,又被外邦的商人带回了外邦。就这一来一去间,倒是促成了一场文化上的传播。
这个效果是白玥安之前没想到的,她一开始只是觉得无聊,和崔家玩玩,想看看崔家还能编排出什么东西来。没想到,倒是意外推动了一场文化的交流。近期来沧州的商队里,还有外国的戏班子。源于西域的话剧与歌剧,如今也在沧州城内悄然开花。
这样一场文化的碰撞,将要带来的信号不言而喻。此时,崔家再说什么已经不是很重要了,白玥安感觉到,一场时代的造势将会冲垮这些老牌世家,他们会彻底淹没于时代前行的汪洋大海中。
“安安,想什么呢?”冷流月问了一嘴,“想崔家?”
白玥安摇了摇头,“没有,我只是觉得,一场变革要来了。”
“变革?”冷流月没有想明白,为什么说一场变革要来了。
白玥安很难跟冷流月解释其中的奥秘,只是现在沧州城的变化很像前世的佛罗伦萨。当时的资产阶级不满足于教会的精神控制,通过宣扬古罗马的思想,继而宣扬人文主义。现在沧州的这些话本子、戏折子、说书的唱曲的,内容也不再是之前那套忠君爱国了,更多的是讲人应该如何如何,人不应该被打压。尤其是如今,沧州城内最火的话本子是《锦娘传》,这本书其实就是写的白玥安的母亲。
话本子是崔家手下的门客写的,崔家的门客把徐夫人塑造成了不守规矩的形象。具体表现在一是抛头露面经营商铺,二是参与书籍编撰并留名,三是给白炎敬出主意。
这个话本子,努力把徐夫人往不守规矩、不守妇德上塑造,最后写的是徐夫人被休弃,不被白家所认。
白玥安听完,都好奇,这是在黑徐夫人还是给徐夫人着书立说呢。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不都论证了徐夫人的优秀及女性本身就不必困于后宅之中吗?
如今,这本话本子爆火,崔家很高兴。崔家想着,沧州的百姓听着听着,自然会觉得靖王府也不是个好地方,自然会把萧瑾明赶走。
可崔家想得太美好了,沧州的百姓听完,倒是不觉得徐夫人和靖王府有问题,反而激发了许多人的想法。不少人效仿徐夫人,开始折腾一些能让自己安身立命的事情。男子中亦有不少敬佩徐夫人的,甚至说出了“娶妻当如锦娘”的说法。
白玥安有时候真的很想说,所谓世家大族,也不过如此。既然崔家给了这么好的素材,白玥安不介意二度创作一下。她让人根据现如今沧州市面上流传的《锦娘传》的内容,续写了后面一部。后面的内容就是徐夫人如何依靠自身的产业和才气,离了夫家之后,依然能过得很好。
至于外邦传进来的戏剧,白玥安饶有兴趣地看了一部,跟前世所看的话剧很像。她倒是觉得,这种戏剧未必不能加以利用,以此来进行文化和思想的传播。
冷流月一开始没跟上白玥安的思维,等反应过来后,抚掌称妙。这一方法,也是军中常说起的,攻心之战。用着最为寻常不过的话本子,一来二去之间,让大家对于靖王府有了更深的依赖与信任。
“崔家要是知道他们做的事情无意间成为摧毁他们的工具时,他们不得被气死啊。”冷流月想想就觉得好笑,照这样下去,无论是商人还是做些小生意的百姓,总有一天会因为一声令下,冲进薛家,致使薛家就此消失。
“不用他们自己给自己气死,到时候沧州城内的商队及百姓,就足以让薛家彻底消失。大家都要过好日子,谁会支持他们一个死死守着自己利益不放的家族。”白玥安冷哼一声,她前世思想政治课上学到的东西,用来对付这些世家大族,不过是杀鸡用牛刀。她也很想让这些世家大族明白一个道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白玥安如是想着,倒是没注意到迎面走来的一个人。这个人似乎对白玥安不怀好意,企图准备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