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员们纷纷应下,鲁总监更是当场让人把“玻璃纤维混松香”记进研究清单里,原本只围着镍铬钢讨论的场面,顿时多了新话题,整个工坊里的气氛又热络了几分。
这话还真没说错,蒙学堂的孩子总能冒出些让人意想不到的点子。
前阵子就有个小萝卜头,雨后在学堂后院说起挖水洼子的事,突然拍着大腿说:
“挖坑太费劲,不如炸蚂蚁窝,用蚂蚁窝做水洼,可大坑哎!”
他说自己试过用爆竹炸蚂蚁窝——
先拿根细烟戳进蚁穴,看哪儿冒烟就知道洞穴走向,再往冒烟的地方塞几枚爆竹,“嘭”的一声,整个蚁穴就炸塌了,还能炸出个大坑。
这话被蓄塘队管事听了去,还真就试着按这法子来。
他们先在要挖塘的地方挖了好些小道,把地底掏得跟蚁穴似的,再往里面埋上震天雷。
几声巨响后,果然炸出个规整的天坑,不仅省了大半震天雷,炸松的土掘机挖起来也省力,推平的时候更是省了不少功夫。
还有个穿碎花袄的小女童,总爱拿着个竹管子和装琴的木壶,学着医师的样子给小伙伴“看病”——
把木壶贴在小伙伴胸口,竹管一头连接木壶,一头凑在自己耳边,居然真能隐约听到心跳声。
她爹是工坊的木匠,听女儿说了这事儿,琢磨着改了改管子和木壶的形状,居然真做出了能听清心跳的“听诊器”雏形,现在有些医馆都开始用了,功勋积分直接加二十。
物理科已经设立研究室,相信真正的“听诊器”离出世不远了。
不过也不是所有孩子的想法都有用。
有个小男孩总幻想能飞,在头上套了个纸糊的大风车,跑起来风车转得呼呼响,就说“这样能飞天”。
有研究员还真照着这思路研究,做了个大号风车绑在架子上,虽说风车转起来能让架子飘起来一点,可压根飞不高,也飞不远,顶多算个大型风扇,纯粹浪费了好些材料——
连最基本的飞行原理都没搞懂,光靠自然风带动,可不就是白用功嘛。
还有回雨后,一群孩子在学堂门口的泥坑里玩筑坝,有个孩子学着天门吊的样子,用木桶和绳子做了个小吊机提水。
虽说真把坑里的水提起来了,可原理跟老早就有的水车没啥区别,没给研究员带来新灵感。
但即便如此,还是总有些闲人蹲在蒙学堂附近,盯着孩子们玩耍——
毕竟谁也说不准,哪个孩子的一句戏言、一个玩法,就能琢磨出有用的新东西来。
朱有建用完晚膳,照例在西苑的花园里散步消食。
暮色里的花木浸着晚风,他慢悠悠走了半个时辰,才转身回寝宫洗漱。
沐浴时,还特意让人把威龙抱进来——
这只通人性的小家伙总爱蹭着他的腿撒娇,他亲自给它搓了搓爪子上的绒毛,洗完又交给女官用软布擦干,看着威龙摇着尾巴被送回自己的寝窝,才转身去了临宝阁。
临宝阁里的血玉珊瑚树摆在正中,灯光下泛着温润的红。
按医科教授的说法,每日陪这珊瑚树半个时辰能延年益寿,一群大太监和大匠更是天天劝,说“圣主长寿,大明盛景才能长久”,他实在拗不过,只能天天来坐会儿。
指尖轻轻碰了碰珊瑚树的纹理,心里忍不住想:
这法子到底有没有用不好说,倒也算个清静的消遣。
半个时辰后,他准备回寝宫就寝,刚走到珠帘前,却瞥见御书房里还亮着灯。
走近一看,徐琳达正弯腰收拾桌上的资料,手里的纸页叠得整整齐齐,旁边还放着个装实验记录的木盒——
明日起,她就不是学生了,得去化学科独自搞研究。
“御案上那本册子,你也带走吧。”
朱有建隔着珠帘开口,声音轻缓,
“是这段时间总结的化学原理,或许能帮你理清些思路。”
徐琳达闻言一愣,抬头看见珠帘后的身影,赶紧应声:“谢先生!”
手里攥着资料的指尖却悄悄收紧——
心里又酸又涩,往后成了研究员,所有实验和研究都得靠自己扛,可好多原理她还一知半解。
虽说对化学的兴趣浓得化不开,可不懂原理就像摸黑走路,她也想再问问陛下,可转念又想,陛下日理万机,哪能总为她的事操心?
只能把疑问咽回肚子里。
内侍进来给灯加了层纱罩,昏黄的光柔和了不少,随后轻手轻脚地退出寝宫,守在门外。
朱有建望着窗外的夜色,心里暗自叹口气——
他向来不习惯睡觉时有人在近处候着,毕竟半路而来,实在是没有培养出养尊处优的性子,他觉得睡觉是最私密的事,连威龙都不喜欢有人站在窝边,更何况是他?
此刻御书房的灯渐渐灭了,西苑彻底静了下来,只有晚风偶尔吹过窗棂,带着几分凉意。
西苑的回廊下,挂着的白炽灯透着暖黄的光,不用再像从前那样点着灯笼,走夜路也亮堂得很。
不光是西苑,皇庄、香泉镇和新义镇也都用上了这种灯——
不用拉长长的电线,每盏灯配着一块电池就能亮,虽说没法调暗亮度,只能靠加灯罩挡挡光,但好歹能随手关掉,比油灯方便多了。
朱有建起初还琢磨着拉电线搞集中供电,可转念一想就放弃了——
这得先有电厂,可现在连相关的科技底子都没有,哪能造出电厂?
李雷闪能凭着他给的原理,做出银锌电池已经很不容易了。
幸好大明现在白银储备足,要是换了别的缺银的朝代,这电池成本高得根本用不起,哪像前世的酸碱性电池,便宜又耐用。
现在用的银锌电池,性能倒是稳定,污染也小,还比最开始半人高的原型机便携多了,可个头依旧有公文包那么大,揣着走还是有些沉。
研究院也组织人研究过更轻便、成本更低的电池,可架不住对化学知识了解得太少,试了好几种金属,都没找到能替代银锌的——
要么性能差,要么成本更高,最后只能维持现状。
不过眼下也够用了——
基于这种电池的电报,很快就要配给远征军、海师和工程司,以及出任务的快应队。
等他们带着设备到了各地,就能及时传消息回来。
至于更轻便的电池,只能等以后科技迭代了,现在能有这成果,已经比预想中好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