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来看最新的官衙告示。”
“裴将军有令,以后每年只收一次税赋,绝不加税。”
“今年北平郡田赋按田亩大小来收,只收三成……”
人头攒动的百姓听到这一句,便已沸腾起来,压根没人在意差役接下来说什么。
这可太好了!
只收三成田税!
辛苦耕种一年收来的粮食,总算能多留一些。一家老少不至于活活饿死。至于不加税的承诺,还不知真假。不过,白纸黑字这么写着,总该有些用处。
裴将军就是上苍派来拯救他们的大善人啊!
对于大户们来说,这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十几家大户占了北平郡一半左右的良田,到交税赋的时候,就按着人头交一些罢了。官衙把需要的税赋摊派到寻常百姓头上。沈郡守号称收五成税,实际上真正操作的时候,能到六成光景。
现在裴将军下令按田亩收税,拥有大片良田的大户们,便得割肉放血。
于家李家等几个大户都被抄了家,钱粮都被抄没。他们的家资也献了七成之多,才换回一条活路。根本没有反抗裴家军的底气和勇气。
好在裴将军只拿钱粮,宅院商铺田地都没要。这一季秋收的粮食交三成上去,还剩七成哪!
大户们咬牙忍痛交了三成田税。
董大郎算盘拨得飞起,王二河照着董大郎算出的数字一一清点收粮入库。裴青禾冷眼旁观,一言不发,威慑十足。
待到官衙收百姓田税的时候,裴青禾一早便去了收税之处。
裴青禾来了,沈郡守不敢不来,穿着厚重的官服站在裴青禾身侧。
负责收税的差役有十几人,每两人一组,一个用粮斗收粮,一个圈画名册唱名。
差役们往日作威作福惯了,此时竭力收敛凶狠贪婪,挤出干巴巴的笑容。
收粮的时候,有差役习惯地踢了一脚,粮斗里的粮食落下许多在地上。按着惯例,地上的粮食不能捡,交税的百姓要含泪补齐。
裴青禾冷哼一声。
不必裴青禾吩咐,裴燕气势汹汹地上前,一脚踹翻了那个差役。裴燕人高力壮,这一脚用了八分力气。差役的腿差点当场被踹断,抱腿惨呼连连。
“谁再敢踢粮斗,就砍了他的腿。”裴青禾目中寒意森森,差役们听得瑟瑟发抖:“你们去将地上的粮食都捡起来。”
差役们在杀气腾腾的目光下纷纷低头,放下手中各自差事,跪在地上捡粮食。
那个被踢了粮斗的百姓,从绝望愤怒悲凉到震惊,再到此刻的喜悦激动,泪如泉涌,忽然跪到地上,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多谢将军!”
裴青禾起身上前,伸手扶起满脸泪水的百姓,温声道:“你们辛勤耕种,收了粮食缴纳三成。我裴青禾收了你们的粮食做军粮,养出的裴家军,日后自会庇护你们平安。”
这一番话,听得百姓们泪水涟涟,很快跪倒一片,一边磕头一边高呼裴将军。
“将军为何不早些来。”不知是哪一家的小子,忽然哭了起来:“早来两年,我娘和我妹妹就不会被卖了。”
家中粮食不够吃,只能卖妻卖女。不然,就得一家子都饿死。
这哭喊声,戳中了百姓们的痛处,哭声连成了一片。
裴青禾轻叹一声,对那个痛哭的少年道:“你有心气,去报名加入裴家军。以后好好练武,保护北平郡的百姓。”
那个十六七岁的瘦弱少年,抹了眼泪,再次磕头:“多谢将军。过几日我就去招募新兵处报名。”
裴芸和顾莲看在眼里,心里纷纷赞叹。
一手下马威,一手拢民心。
裴青禾有的是手段!她们还有的学哪!
对百姓们来说,裴将军是不是摆姿态做戏不重要。他们这些平头百姓,就如牛马一般,根本没人在意他们的喜怒哀乐和死活。裴将军愿意收拢民心,对他们来说,就已足够了!
差役不敢再踢粮斗,百姓们缴了田税,算一算家中剩下的余粮,满面喜色。这是近五六年来田税交得最少的一年。
田税一共收了五日,裴青禾便坐镇五日,片刻不离。
收来的粮食,全部都送去军营。董大郎王二河领着人清点入库记账,忙得几天没合眼。
裴青禾不管这些琐事,去了新兵招募处,亲自招兵考核。
那一日当众痛哭的黑瘦少年,果然来报名了。和他一同来的,还有七八个年龄差不多大的少年,另有两个十四五岁的少女。
裴家军对女兵的考核便宽泛多了。能勇敢走出这一步的女子,便值得另眼相看。
裴青禾温声问询两个少女的姓名。
高一些的少女鼓起勇气答道:“她叫翠儿,我叫荷花。我们两个是表姐妹。”
“我们家中兄弟姐妹多,平日忍饥挨饿。去年交不起田税,我爹卖了我姐姐。今年若不是将军来了,就轮到我被卖了。我长姐被黑心的于家卖去江南做女奴。再也回不来了。”
“我不想去江南,也不愿被卖去花楼。我想做女兵,我要追随将军。”
矮一些的翠儿,目中同样闪着崇拜的光芒:“将军收下我们吧!以后我们为将军冲锋杀人。”
裴青禾挑了挑眉:“你们两个可得想清楚了。裴家军里军纪严明,每日都要习武操练,还要读书识字。每个月都有考核。进了裴家军,就不能随意退出。否则便以逃兵论处。”
“敢做逃兵,就是一个死。”裴燕抽出长刀晃了一晃,亮闪闪的刀锋寒光,配着煞气腾腾的冷笑,足以令胆小怯弱的少女双腿发软。
荷花和翠儿显然也有些怕,勉强还能站着,声音微微发颤:“我、我们想好了。”
“我们不会做逃兵!”
裴燕还刀入鞘,冲裴青禾咧嘴一笑:“这两个有些胆量。”
裴青禾微微一笑,对裴芸道:“将她们两个都收下。日后好好操练,都是好兵苗子。”
裴芸笑着点头,问清两个少女的全名,一一记录在新兵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