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堂屋的桌面上已经摆好了几张纸,上面是昨晚大家画的礼盒草图。我坐在桌前,手指轻轻划过其中一张——木盒子,四角包铜,盖子上刻着田埂和小苗的纹路。这是顾柏舟画的。
他站在我旁边,声音低了些:“真要做这么复杂的?光是雕刻就得找匠人,成本压不下来。”
李商人也在,手里捏着另一张图,是用布包着竹篮的样子,还画了系带。“我觉得这个更实在,布料能绣名字,送人也有体面。”
我没说话,打开平板,调出昨天整理的笔记。屏幕上一条条列着:可溯源、重包装、讲品质、信推荐。翻到最后一行,我指着那句“让别人觉得不买我们的菜,是因为买不起”。
“我们之前想的是把菜卖出去。”我说,“现在要做的,是让人主动来问,这菜怎么买。”
顾柏舟皱眉:“可菜就是菜,再怎么包,能变出花来?”
“不是变花。”我点开系统界面,滑动到种子库页面,灵泉稻、七彩番茄、蜜露瓜的图像依次弹出,“这些作物只种在核心区,每一批产量有限,专供礼盒。外面市场上永远买不到一模一样的。”
李商人眼睛亮了点:“限量?”
“对。”我点头,“不止是菜,还要加上别的东西。比如,尊享款里放一张手写卡,记录这筐菜是谁摘的,哪天浇的水,承安那天在棚里说了什么话。典藏款再加一张种植体验券,买家可以带家人来地里住一天,自己摘菜做饭。”
顾柏舟愣住:“这……也算卖菜?”
“这才是卖价值。”我说,“人家买的不只是吃进嘴里的东西,是安心,是故事,是他们平时接触不到的生活。”
李商人突然笑了:“那要是谁家夫人想带着小姐来体验农活,咱们还能安排换粗布衣裳,戴草帽,拍几张照回去?”
“可以。”我说,“只要不影响生产,我们都接。”
顾柏舟没笑,但也没再反对。他低头看着自己画的木盒,手指摩挲着边缘:“那这盒子得结实,还得防潮。要是运半路散了,或者里面发霉,之前说的全白搭。”
“材质得挑。”我说,“不能太贵,也不能显得廉价。最好是天然材料,看着朴素,摸着有质感。”
李商人插话:“镇上有家老铺子,做漆器几十年了,盒子密封性好,还能定制图案。就是工钱高。”
“先不急定材料。”我翻开新一页纸,“今天我们先把礼盒分三级:基础款、尊享款、典藏款。每一档配什么菜、加什么附加服务、定价多少,都列清楚。等方案定了,再去谈包装。”
顾柏舟拿起笔:“基础款走节庆路线?中秋、年节送亲戚朋友?”
“没错。”我说,“主打团圆概念,配灵泉米、七彩番茄、蜜露瓜各两斤,外加一张节气农事卡,说明这些菜是怎么种出来的。”
李商人边听边记:“尊享款呢?”
“针对府邸采买。”我说,“他们不在乎多花几钱,要在乎面子和独特性。除了菜,加手写日记卡,附赠一次上门配送服务,由承安或雅柔亲手交到主母手上。”
李商人抬头:“孩子去送?”
“对。”我说,“小孩子干净讨喜,又能让对方觉得我们真心对待每一单。视频里他们摘菜的画面也可以剪一段随礼附上。”
顾柏舟终于点了头:“这个我能配合。直播排班改一下,专门留人记录礼盒从采摘到封装的全过程。”
“典藏款最难。”我看向李商人,“你打听过‘食安会’的事,有没有可能,让某个成员成为我们的首发客户?”
他沉吟:“难,但他们喜欢新鲜事。如果你真敢让人来地里住一晚,再办个小仪式,比如‘开镰礼’‘尝新宴’,他们可能会感兴趣。”
“那就办。”我说,“典藏款每年只接十单,每单配一名专属客服,全程跟踪。买家不仅能看直播,还能打电话问今天菜长得怎么样。我们要做到,他们吃的每一口,都知道是从哪里来的。”
屋里安静了一瞬。
李商人慢慢合上本子:“这么搞,可不是小打小闹了。”
“本来就没打算小打小闹。”我说,“出口断了,我们就自己建路。这条路不通向国外,通向的是城里人的厨房、饭桌、心里。”
顾柏舟忽然开口:“那系统那边……能支持吗?”
我点开界面,【国内市场加速包】任务进度显示98%。差最后一步,就能解锁奖励。
“快了。”我说,“只要我们把方案定下来,系统就会判定任务完成。”
李商人站起身:“我现在就去找孙掌柜,试探一下他对这种模式的看法。要是他愿意牵线,至少能敲开两家府邸的大门。”
“去吧。”我说,“顺便帮我问问他,愿不愿意让他家夫人来参加第一场‘尝新宴’。”
他应了一声,披上外衣走了。
顾柏舟留下来,拿起笔开始列菜品种类搭配。我翻看他写的清单,突然想到什么。
“等下。”我说,“我们一直说礼盒要高级,可高级不等于花哨。我们要的是让人一看就觉得,这里面的东西,是真的。”
他抬头:“什么意思?”
我调出手机里存的一段视频。清晨五点,天刚亮,镜头对着大棚。承安蹲在地上,小心翼翼把一颗番茄放进篮子,嘴里念叨:“轻点放,别磕着。”雅柔站在旁边,用叶子给弟弟扇风。
画面很普通,没有滤镜,也没有剪辑。
“这就是我们的样子。”我说,“不漂亮,但真实。礼盒的设计也一样,不需要金丝银线,只需要让人感觉到,这里面装的是用心。”
顾柏舟看了很久,点头:“那盒子就用原木,不上重漆,雕纹简单些。布封签用粗麻,烫字就行。”
“好。”我说,“素雅精致,内在丰盈。”
他笑了笑:“你还挺会总结词儿。”
我正要回话,手机震动。系统提示弹出:【定制化礼盒构想】任务已完成,奖励即将发放。
下一秒,平板自动跳转到新页面——【环保包装材料研发指南】已解锁。
我盯着屏幕,没动。
顾柏舟凑过来:“怎么了?”
“材料问题有方向了。”我说,“系统给了新资料,里面有几种适合做包装的天然纤维,还能防水防压。”
他眼神一亮:“能自己做?”
“能。”我点开详情页,“但需要试验。第一批样品得尽快做出来,赶在孙掌柜带人来考察前准备好。”
他立刻站起来:“我去仓库清地方,顺便叫几个帮工。”
“等等。”我叫住他,“先别急着动手。这些材料看起来容易受潮,加工温度也有讲究。我们得先弄明白怎么做,再开工。”
他停下脚步:“那你打算怎么办?”
“找人试。”我说,“村里老张家以前编过藤器,他对植物纤维熟。还有镇上那个做纸伞的陈师傅,他的糊布手艺也许能用上。”
顾柏舟点头:“我这就去联系。”
他转身要走,我又喊了一声。
他回头。
“告诉他们。”我说,“这不是普通的盒子。这是我们要打进高端市场的第一步。”
他看着我,认真点头,推门出去。
屋里只剩我一个人。
我拿起桌上那些手绘稿,一张张翻看。有简单的,有复杂的,有朴实的,也有华丽的。最后停在顾柏舟画的那张木盒图上。
指尖在图案上停留片刻。
我抽出一张新纸,写下第一行字:礼盒包装材质测试计划。
笔尖顿了顿,接着写:首选材料——桑皮纤维与竹浆混合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