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秦总似乎完全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对于拓展销路,他只寄希望于一个翻译。
按理说,翻译的主要工作是协助处理涉外业务,可秦总却把跑业务的重担全压在了他身上。
更离谱的是,这个翻译还经常不见人影,有时候一周都来不了公司一次,问起去向,秦总也只是含糊其辞。
我实在无法理解,在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秦总竟然采用这样的管理方式 —— 关键经营数据不透明、核心业务不重视、销售渠道单一且不稳定,这样的企业,真的能在市场的浪潮中生存下去吗?
每当夜深人静,我都会想起这些事,心中满是焦虑和困惑。我真心希望能帮秦总把企业做好,可面对这样的现状,我却有力无处使。
我不知道秦总心里到底在盘算着什么,也不知道这家我倾注了心血的企业,未来会走向何方。
思绪在对企业未来的担忧中打转,越想越心慌,索性不再往下琢磨。
技术交接的事暂时告一段落,我和同伴难得有空闲,便决定去附近的旅游景点走走,第一站就定了杭州西湖。
提起西湖,记忆一下子拉回了三十年前 —— 那是我第一次到这里,如今再想来,竟已隔了整整三十年的光阴,不知道现在的西湖,和当年比起来会是怎样一番模样。
三十年前,我还跟着师父学手艺,那次是跟着师父去上海出差,特意绕路来杭州看西湖。
那时候的我,对西湖的认知几乎一片空白,只隐约听过许仙和白娘子的传说,知道这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师父在前头走,我就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他去哪里,我就去哪里,脑子里懵懵懂懂的,连西湖有哪些景点、有什么历史渊源都一无所知。
只记得那天天气晴好,我们沿着一条栽满柳树的道路往前走,柳枝垂在肩头,风一吹就轻轻晃荡。
走着走着,就到了岳飞庙。
推开庙门,最先吸引目光的就是秦桧等人的黑色铁像,他们跪在地上,姿态卑微,铁像表面被无数游人摸得黑亮光滑,那冰冷的金属触感,仿佛还带着世人对奸臣的唾弃。
我跟着师父在庙里转了一圈,听着旁人断断续续的讲解,才勉强弄清了岳飞精忠报国的事迹,也更懂了这铁像背后藏着的民心向背。
从岳飞庙出来,再往前走没多久,就看到了雷峰塔。
那时候的雷峰塔还带着些岁月的沧桑,塔身不算特别华丽,我们绕着塔慢慢转了一圈,阳光洒在塔身上,留下斑驳的光影。
之后又去了灵隐寺,寺庙里香烟袅袅,钟声悠远,可因为要赶去上海的火车,我们只能急匆匆地在寺里走了一圈,连大雄宝殿里的佛像都没来得及仔细端详,就匆匆离开了。
那次的西湖之行,就像一场仓促的梦,留下的只有零星的碎片 —— 柳树、铁像、古塔、香火味,还有一路追赶师父的脚步。
如今,三十年过去,我又重新站在了西湖边。
来之前就听人说,西湖的夜景很不错,所以特意选在晚上过来,想看看夜色中的西湖有多美。可真到了湖边,却有些出乎意料。
原本以为,西湖作为全国闻名的旅游景点,到了晚上肯定灯火通明,整个西湖四周都会被灯光照亮,湖心也该像白天一样清晰可见。
可眼前的景象并非如此,岸边的灯光稀少又暗淡,昏黄的光线只能勉强照亮脚下的路,想要拍张照片,必须得开启闪光灯才能看清画面。
我心里嘀咕着,或许这就是景区特意营造的效果吧 —— 昏暗的夜色,朦胧的湖光,倒真像极了许仙和白娘子在断桥相遇时的浪漫氛围,多了几分诗意的朦胧。
湖里的荷花还开着,亭亭玉立的荷叶和荷花在黑暗中静静伫立,只能看到模糊的轮廓,风一吹,荷叶轻轻摇曳,像是在夜色中低语。
抬头看看时间,才晚上六点半,可远处的雷峰塔已经关了门,岳飞庙也早已不见游人进出的身影,只能看到紧闭的大门和门口挂着的 “闭园” 牌子。
我忍不住在心里想,如果是夏天,要是能把景点关闭时间推迟到晚上十点以后就好了,这样就能有更充足的时间,好好逛逛夜色里的雷峰塔和岳飞庙,看看夜晚的它们,会不会和白天有不一样的韵味。
站在湖边,望着眼前熟悉又陌生的景色,心里满是 “物是人非,山长水阔” 的感慨。
这三十年里,变化的东西太多了 —— 杭州这座城市发展得越来越美丽,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街道宽敞整洁,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脸上都带着从容幸福的笑容;
而我自己,也从当年那个跟在师父身后的懵懂青年,变成了如今眼角有了细纹、心态更成熟也更显苍老的中年人。
可不变的,是那些历史留下来的记忆。
踏入汤阴岳飞庙,青灰瓦檐下的铁像依旧在烈日与风雨中跪着,秦桧夫妇的铸像历经数百年岁月侵蚀,表面已生斑驳锈迹,却丝毫未减世人对忠臣的敬仰与对奸臣的唾弃。
往来的游客总会驻足凝视,有人轻声讲述岳将军 “精忠报国” 的壮举,孩童们攥着父母的手,眼神里满是对英雄的崇敬;偶有老者轻抚碑刻上 “还我河山” 的字迹,指尖划过的不仅是冰冷的石头,更是一段滚烫的民族记忆。
这铁像早已不是简单的雕塑,而是人心间最朴素的是非标尺,任凭朝代更迭、时光流转,始终矗立在那里,提醒着每一个人何为忠诚与正义。
再到杭州西湖之畔,雷峰塔依旧巍峨地矗立在夕照山巅,琉璃瓦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塔身上的砖雕细致入微,将白娘子与许仙的传说娓娓道来 —— 断桥相遇的浪漫、水漫金山的决绝、雷峰塔下的等待,那些流传千年的故事,早已融入塔的每一块砖石。
每当暮色降临,夕阳为塔身镀上一层金边,晚风掠过塔铃,叮当作响的声音仿佛是白娘子跨越时光的低语。
游人们沿着塔阶缓步而上,透过窗棂眺望西湖全景,碧波荡漾间,似乎能看见传说中的油纸伞在断桥上游走,这份藏在塔中的浪漫记忆,从未因岁月冲刷而消散,反而在代代人口耳相传中,愈发鲜活动人。
灵隐寺的钟声,依旧在岁月里回荡。
清晨时分,第一缕阳光穿透古寺的参天银杏,钟声便从藏经阁旁的钟楼缓缓响起,浑厚而悠远,穿过飞来峰的岩洞,掠过冷泉溪的水面,萦绕在山间的每一处角落。
香客们手持香火,沿着青石板路缓步前行,钟声落在他们的耳畔,仿佛能抚平内心的浮躁与焦虑。寺内的千年古刹历经多次修缮,却始终保留着最初的古朴与庄严,大雄宝殿内的佛像慈悲肃穆,壁画上的飞天姿态依旧灵动。
这钟声,是灵隐寺的灵魂,它见证过朝代的兴衰,听过无数人的心愿与祈盼,却始终如一地在每个清晨与黄昏响起,将一份宁静与禅意,深深镌刻在时光的长河里。
这些记忆,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反而会像陈酒一样,越沉淀越有味道。
晚风拂过西湖湖面,带来丝丝凉意,荷叶在风中轻轻摇曳,水珠顺着叶缘滑落,坠入水中泛起圈圈涟漪。
我站在断桥边,望着夜色中的西湖,远处的雷峰塔亮起暖黄的灯光,与天边的星月交相辉映,灵隐寺的晚钟余音似乎还在空气中萦绕。
忽然觉得,这三十年的时光,既漫长又短暂 —— 漫长到足以让青丝染上白霜,让少年长成老者;短暂到仿佛昨日还在湖边追逐嬉戏,今日便已站在这里感慨岁月。
而西湖,就像一位沉默的老者,静静地卧在群山之间,见证着岸边的人来人往、岁月变迁,也守护着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的记忆,无论是岳飞的忠义、白娘子的深情,还是灵隐寺的禅意,都在它的怀抱里,得以永存,永不消散。
我游玩后回到德清厂宿舍边写下了
《我在杭州很想你》
我在杭州很想你
去灵隐寺里保佑你
我在杭州很想你
去飞来峰顶眺望你
我在杭州很想你
去雷峰塔下渴望你
我在杭州很想你
去岳飞庙里仰慕你
我在杭州很想你
去断桥残雪边期盼你
我在杭州很想你
围绕西湖寻找你
我在杭州很想你
你在那里想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