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两天,陈羽墨几乎将自己完全埋在了江南科学院的院长办公室里。
草稿纸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参数和结构草图,旁边的全息投影上,不断变幻着飞船的构型、推进器的能量流模拟以及聚变堆的阵列分布。
他时而凝神沉思,时而运笔如飞,对那份最初过于宏大的“逐日计划”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优化和瘦身。
他频繁地穿梭于各大研究所,与方老、洛宁希推敲热电效率提升的具体工程路径,与材料所的专家讨论承受极端等离子体冲刷的新材料,与结构力学所模拟飞船在长期加速下的应力分布。
每一个难点,他都参与讨论,提供来自“烛龙”数据库的优化方向和关键思路点拨。
终于,在第三天,一份全新的、凝结了无数心血的方案在他手中成型。
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百万吨级星际城市,而是一艘依旧堪称巨舰的二十万吨级深空科考船。
核心推进系统精简为一台目标推力五百万牛顿、比冲五万秒的超级霍尔推进器。
能源系统则优化为74台小型化聚变反应堆并联阵列,提供稳定而强大的5.5太瓦级电力。
携带一千吨氦-3作为聚变燃料,足以支撑这艘巨舰搭载300名科研工程人员及数十个大型综合实验室,进行长达数年的深空探测任务,其目标直指奥尔特云。
看着最终成型的方案报告,陈羽墨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个规模,虽然依旧惊人,但相较于最初的天文数字,已然现实了许多。
更重要的是,它清晰地指明了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需要攻克的技术方向和资源投入点。
他将所有资料仔细整理好,存入一个特制的加密公文包内。
随后,他再次召集了各核心研究所的负责人。
会议室里,众人看到陈羽墨眼中虽然带着疲惫,但更多是一种如释重负的清明和坚定。
“各位,”
他开门见山,拍了拍手边的公文包,
“‘逐日计划’的初步优化方案我已经完成。接下来,我需要立刻前往燕京,向首长进行汇报,申请立项论证。”
他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专家,
“我离开期间,院里的日常工作,由方副院长、钱副院长、周副院长、赵副院长共同负责。各研究所按既定计划推进研究,遇到技术难题,集体攻关。如果遇到极其棘手、无法决断的事务,可以通过加密线路直接联系我,或者发送绝密邮件,我会第一时间处理。”
“院长放心,院里一切有我们。”
方老代表几位副院长郑重表态。
陈羽墨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言,提起公文包便大步离开了会议室,直奔机场。
数小时后,专机降落在燕京。
陈羽墨没有丝毫耽搁,甚至没有先回西山大院的家属区去看望田夕薇和家人,而是让接送的车队直接驶向了首长办公室。
对于陈羽墨的又一次“突然袭击”,首长似乎已经有些习惯了。
但看到他风尘仆仆却目光灼灼的样子,还是不免有些惊讶,
“羽墨?你怎么又突然跑来了?这次又是什么大事?”
陈羽墨将公文包放在办公桌上,语气严肃而急切:
“首长,事关华夏未来五十年的星空布局,需要最高层面进行战略决策。请您立刻召集华科院李院长、工程院冯院长、科技部徐部长,以及发改委、财政部、国防科工局等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我们需要立即开会。”
看到陈羽墨如此郑重的神态,首长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对身边的林正吩咐:
“按羽墨说的,立刻通知所有相关同志,紧急会议!”
很快,接到紧急通知的各位部长、院长们纷纷以最快速度赶到,会议室里很快坐满了人。
大家脸上都带着疑惑,不知道这位年轻的国士又在短时间内搞出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项目。
人员到齐,会议开始。
陈羽墨没有任何寒暄,直接打开了公文包,将两份计划书通过内部系统投射到了每位与会者面前的屏幕上。
一份是《“广寒”月球基地氦-3资源采集场一期工程建设计划》。
另一份,则是《“逐日”深空探测计划(第一阶段方案论证版)》。
当所有人的目光,尤其是看到“逐日计划”后面那串长长的、代表着初步预估总投入的资金数额——45万亿元人民币时,整个会议室里瞬间响起了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发改委和财政部的负责人手一抖,差点打翻桌上的水杯。几位院长也瞪大了眼睛,怀疑自己是不是多数了几个零。
“四…四十五万亿?”
科技部部长徐道叶的声音都有些变调,“羽墨啊,你这…你这简直是…前几天那个三千亿的对撞机项目已经够吓人了,你这怎么…直接翻了上百倍还不止啊?!”
这已经超出了震惊的范畴,近乎惊骇了。这笔投入,几乎相当于华夏快半年的财政收入总和!
面对众人的骇然,陈羽墨却显得异常冷静。他抬手虚压,声音沉稳地开口:
“各位首长,各位同志,请先冷静。我知道这个数字非常惊人。但请先听我解释。”
“这份‘逐日计划’,是基于我们江南科学院最新突破的多项关键技术所构想的、通往太阳系边缘的深空探测计划。
它并非要立即上马,而是为我们未来二十年的航天发展指明终极方向和技术攻坚目标。其核心,是那台尚在理论攻关阶段的超级霍尔推进器。”
他话锋一转,指向了另一份计划:
“而要实现任何形式的深空梦想,无论是‘逐日’还是其他,稳定的、大量的氦-3燃料供应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这,就是这份《‘广寒’月球基地氦-3资源采集场一期工程建设计划》的意义所在!”
“它并非空中楼阁。它完全基于我们现有的科技实力。我们的‘天河’重型可复用空天运输器,足以胜任将大型开采和初步提炼设备运输到月球表面的任务。”
“根据我们的详细测算,完成月球表面第一个百吨级年产量的氦-3采集场建设,其总投入,保守估计大约在1000亿人民币左右。”
听到“1000亿”这个数字,刚才还被45万亿吓得魂不附体的众人,顿时长长地、不约而同地舒了一口气。
还好还好!虽然1000亿也是个巨大的数目,但相比于45万亿,顿时显得如此“亲切”和“现实”。
而且,氦-3的价值和战略意义,在场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这不仅关乎未来的深空探索,更关乎地球本土聚变能源的长期稳定燃料供应。
首长敏锐地抓住了关键,看向陈羽墨。
“羽墨,关于这个月球采集场,你们有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时间表吗?”
“有。”
陈羽墨显然有备而来,立刻拿出了计划的详细附录,
“我们已经完成了初步的工程分解和路径规划。如果项目获批,我们有信心在半年之内,完成所有设备、材料的月球运输任务;在一年之内,完成采集场的基础建设并实现第一批百吨级氦-3矿石的开采与初步富集!”
华科院的李院长和工程院的冯院长仔细翻阅着技术细节,不时低声交换意见。
最终,李唐清院长抬起头,代表两人发言:
“首长,各位同志。从技术层面看,羽墨同志提出的这个月球氦-3采集计划,并非好高骛远。它基于我们已经掌握的‘天河’运输能力、机器人自动化建造以及月面环境适应技术,步骤清晰,风险可控。以我国目前的国力和科技积累,完全有能力在预定时间内完成目标。”
“是的,”
冯家全院长补充道,
“这更像是一个规模更大、系统更复杂的月球基地先导工程,技术上是连贯的,也是我们走向深空必须迈出的、坚实的一步。”
几位核心科技负责人的定调,让与会众人的心彻底安定了下来。
发改委和财政部的负责人脸色也缓和了许多,开始认真评估这1000亿投入的预算规划和长期回报。
首长沉吟片刻,目光扫过全场,看到再无异议,最终一锤定音:
“好!既然如此,那么我批准!”
“‘广寒’月球氦-3资源采集场一期工程,正式立项!列为国家最高优先级重大航天工程!由江南科学院总牵头,华科院、工程院、航天科技集团等单位全力协同配合!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必须在一年内,把这颗‘深空时代的基石’,给我牢牢地钉在月球上!”
“是!”陈羽墨和几位院长同时起身,铿锵应答。
会议结束,众人带着不同的心情离去。陈羽墨的心中,一块重要的石头终于落地。
深空探索的万里长征,终于迈出了最关键的第一步——获取燃料。
而他那更加遥远的“逐日”梦想,也借此,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国家最高决策层的视野。